论声乐教学中合唱与独唱的相互关系
2022-02-26李宜芳李秀娟
李宜芳,李秀娟
(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635;2.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广州 510635)
声乐艺术发展至今,合唱与独唱依旧是最常见的舞台表演形式,它们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相同之处在于都建立在良好的声乐基础上,但在呼吸、发声、共鸣、美感和情感表达的要求以及审美标准、发声状态、表演方式、音响追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特别是舞台呈现方式截然不同。对此,笔者在分析目前合唱与独唱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各自教学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教学训练将二者相互融合、互为影响,以助力声乐学习者深入理解二者异同,在互为融合中提升演唱能力,并在二者的舞台实践中实现更为自如的转换。
1 专业独唱与合唱认知中的矛盾冲突与产生根源
1.1 矛盾冲突
在专业领域,尤其是音乐学院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群体中存在一种“怪圈”现象,走入这一“怪圈”的学生都会经历一番矛盾和迷茫。对于独唱,几乎每名声乐学习者都希望成为舞台上最优秀的独唱演员,所以他们努力寻找最佳的声音状态,攻克音色、共鸣点、气息、声音位置等技术难关。然而对比民众普及度较高的合唱艺术,这虽然是声乐表演学习必修的专业课,但却成了学习者和训练者皆“头疼”的课程。很多刚接受合唱训练的学习者都认为其对于独唱演员是不重要的。他们认为合唱追求的是声音的统一和气息的控制,音乐的感觉和要求束缚了个人声音的发挥,不能像独唱一样对音乐进行更好的二次创作和情感自由抒发,更有甚者一进入合唱训练就会严重地“压嗓子”,导致喉部肌肉疼痛、气息锁止等生理反应,产生“一进合唱团就不知道怎么唱歌”的感受,并在演唱中不断寻找声音状态、共鸣点、位置等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没办法执行合唱指挥对声音的要求,进而产生矛盾和焦虑的情绪,对参加合唱训练和从事合唱事业有较大的顾虑和抵触。
对于许多合唱训练教师亦是如此。在有大多数受过“独唱”声乐训练的合唱团,往往比没有大比例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的团队更难教授,他们在演绎作品时更易出现声音不统一、个人声音过于突出或音量过强、作品情感处理要求贯彻不统一等问题。训练者反而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上述问题。
此外,独唱与合唱自问世至今都存在很多矛盾。有些声乐教师认为独唱学生不应参加合唱团,会导致声音概念混乱,阻碍个性化发展。也有许多声乐学习者认为独唱比合唱演员更有优越性,盲目追求个性化表演。还有人认为,由一群独唱演员组成的合唱团一定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合唱团。
1.2 产生根源
1.2.1 基于独唱学习者视角
独唱学习者由于自身专业体系尚未成熟,对自我声音、专业理解的认知不足,没有办法灵活转换,导致合唱时无法很好地控制声音,独唱时又无法充分发挥个性。此外,在合唱团中还存在专业声音效果假象的问题,导致声乐学习者在合唱时用力过猛或发音拘谨等问题。
例如,任策编曲的混声合唱《龙的传人》,最后一段男、女高音都要演唱连续的g2,大部分业余学员演唱该音都比较困难,同时演唱者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经过头颅骨直接传导至内耳,由于传导路径不同,很容易出现声音概念的偏差。演唱者觉得很动听,但听众可能认为是很难听的喉音,这就是演唱者外在听觉和内在听觉产生矛盾的原因。此外,很多专业声乐学习者经常以唱高音为荣、唱响为美,甚至演唱自己无法胜任的作品,不考虑本身的嗓音条件和学习的整体需要,这不仅有损嗓音的健康,还会导致气息僵硬、器官僵化从而使歌唱失去表现力,甚至出现声乐学习半途而废的后果。
1.2.2 基于独唱与合唱教师训练理念视角
声乐是一个大的概念,从笼统意义上讲,独唱与合唱都需要唱出舒服的声音来表达美,二者在这一点上对“美”的追求是一致的,所以教师应将二者的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起来。然而,反观独唱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并未完全引导学生在合唱中进行理性歌唱,以及在气息和声音控制,学生自我声音和自身专业水平的认知上加以教授;对于合唱训练教师,大多注重合唱团呈现的最终音响效果,而没有充分了解每位学员的声乐训练情况和声音特质。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学员都经过专业的独唱训练。同时,作为有独唱声乐训练背景的合唱教师或合唱指挥教师,也不完全具备基础的声乐教学技能,不能较好地解决二者的冲突,导致上述矛盾的产生。
2 合唱声乐训练对独唱的有利影响
2.1 提高和声及音准的感知能力
无论是独唱还是合唱,演唱者听觉系统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和声和音准的感知能力。众所周知,合唱是人声和谐美的结晶,具有人声交响化的特征,旋律千变万化,并有复调美、节奏美、和声美以及各声部之间所形成的对比美。完整的混声合唱可拥有八个声部以上,音域可扩展到四个八度甚至更多,这是独唱达不到也无法替代的。因此,演唱者在合唱训练中加入音程训练,能更好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可为准确演唱和弦及多声部旋律打好基础,并让演唱者更好地理解调式、调性,提高和声及音准的感知能力。
2.2 克服胆怯心理
几乎所有声乐学习者都会遇到上台紧张的问题,即便是著名歌唱家也同样如此。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学科,不可避免地要在舞台上与观众进行交流。演唱者在紧张的状态下会喉咙干涩、表情和身体僵硬,使表演大打折扣。因此,克服紧张心理,在舞台上全身心投入表演成为每位演唱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建立自信,对演唱作品做到胸有成竹、熟能生巧,只有在日常训练中下足功夫,才能在舞台上完美地呈现作品。其次,要多实践。对声乐学习者来说,演出和实践的机会非常宝贵,参加合唱团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一方面合唱团汇聚声乐学习者,大家能相互交流学习。另一方面跟随合唱团不断实践是克服上台紧张的有效途径。合唱是多人共同演出,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紧张情绪,并且参加合唱团可获得更多的演出锻炼机会。
3 独唱声乐训练对合唱的有利影响
3.1 提高合唱团整体演唱水平
合唱团每位成员的演唱能力决定了该团的演唱水平。如果成员声乐技术拙劣,演唱高难度作品是非常力不从心的。大部分业余合唱团成员组成多样,演唱水平高低不一,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对合唱声音概念的理解也不一样,因此合唱团声音不统一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此,通过科学系统的声乐训练和实践可逐步缩小每位成员的水平和差异,实现合唱团整体水准的提升,这也是指挥或声乐教师需要努力的重要工作。同时合唱团整体水平的提高,也会对每位成员产生积极影响,并带动他们不断进步,并逐步成为优秀合唱团。
3.2 拓展合唱作品的音域和演唱难度
合唱团想要表现不同风格并具备一定演唱难度的音乐作品就必须“总音域”达标,且混声合唱团的有效总音域在三个半八度以上,男声或女声合唱团(包括少年合唱团)的有效总音域在两个半八度以上。指挥和声乐教师除了要不断强化训练合唱团的有效音区外,还要重视高音和低音两端的非有效音区的音的训练。如果合唱团的训练总音域达到四个八度以上,不但能增强成员在音域方面的信心,还可强化有效高低音区各音的演唱质量。对业余合唱团来说,男女高音可训练中高音区“真假声的混合”,在高音区参以足够的假声并逐步向全假声过渡。如果通过独唱声乐训练,男女高音各约三分之一成员可从容演唱c3 以上、演唱a2 并有所超越、演唱g2 并有所超越,同时经过长期有针对性的合唱整体声乐训练,合唱团的总音域定能达标,并运用较高的演唱技巧去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作品。
4 独唱与合唱有效融合的路径与方法
4.1 提高合唱团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
对于声乐学习者而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合唱成员,就要努力让自己的声音融入集体。由于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音色和音调,所以每位成员都需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就是倾听,留意自己声音的同时也要听其他人的声音。如果身旁成员的声音较坚实,那自身就唱得柔和一些;如果其他成员也在倾听,就让自己的声音更高亢一些,这样大家的声音就较易融合在一起。同理,你与身旁成员的元音发音越相似,你们的声音就会融合得越好,在分声部时,更要用心倾听,从而确保各个声部音量大小均衡。
4.2 转变独唱声乐教师的思想认识
对独唱声乐教师来说,首先应改变自身思想,要意识到合唱的受众群体大,国内外许多优秀歌唱家都是从合唱团走出来的。比如,原中央广播合唱团男高音歌唱家蔡国屏、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女中音歌唱家李克以及7 岁加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合唱团,后来成为歌唱家的蔡国庆等。还有一批青年歌唱家如薛皓垠、王传亮、张学樑等。此外,在歌剧院中,往往优秀的独唱演员都是从合唱团训练中脱颖而出的,合唱团经历在他们追求声乐艺术的道路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优秀的声乐教师应在追求最美声音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声乐演唱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不同,如果方法不对,很可能会越练越糟。一个合格的声乐教师不仅能教授各种声部、熟悉各种唱法的特点、具有鉴别声音和选择声音的能力;而且还应具备扎实的演唱基本功、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的理论水平、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较强的责任心等基本素质。同时声乐教师还应告诫学生练声练唱时要勤于思考,合唱时应把自身声音融入团队,独唱时应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从每次演唱中总结收获,体会每个作品的内在情感。
4.3 提高合唱教师的声乐教学技能
对合唱教师来说,在深入了解每位成员的基础上,应较好地掌握个性化、动态化的声乐教学技能,注重他们的声音特质,并根据成员条件和歌唱能力挑选最适合团队的歌曲,保护每位成员的技术特性,真正做到与独唱教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比如,国内知名的广东实验中学合唱团,该团指挥要求每位成员都要有课外声乐指导教师,每周至少有一节独唱声乐课,每学期要不定期举办声乐观摩会、参加独唱声乐艺术比赛等活动,以提升合唱团的整体水平和个人演唱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声乐教学中合唱与独唱训练相互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种歌唱艺术在实际应用中是相互交替、相互促进、共生共赢的。对合唱成员来说,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独唱水平,才能在合唱中更好地适应不同作品的要求。对声乐学习者来说,更多地参与合唱训练和演唱合唱曲目对于演唱状态的保持和技巧的提高都是有益的。本文基于笔者自身实践,以期广大声乐学习者能正确认识合唱与独唱两种形式,并利用二者的异同点使合唱与独唱教学更规范、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