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师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合作机制”构建探究

2022-02-26涵,陈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合作机制高校教师中学

黄 涵,陈 东

(贵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引言

关于高校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合作的问题在国外教育领域早已引起广泛关注。Cochran-Smith & Lytle[1]45-58指出,高校与基础教育的这种合作研究模式能够有效的帮助老师了解“本地知识”及帮助学校与高校构建更好的“公共知识”共享。McLaughlin & Black-Hawkins[2]256-284曾对剑桥大学等7所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开展合作事项进行了相关调查和研究,并成立了“The School University Partnership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SUPER)”机构。他们在研究中发现,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的合作模式有待改进,主要问题是双方角色定位不清晰,参与实践的老师任务不明确或教师教学任务过于繁重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不断推进,高等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合作的问题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有学者提出建立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合作共赢的“三位一体”协同机制,以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作为合作共同体[3]110是理想的合作模式。还有学者认为合作得以形成的前提是参与合作的双方均有利可得,要保障合作教育的质量,对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体现出各自的需求[4]146。

贵州高等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之间的合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如采取多种途径定期委派教师到中学一线跟岗实践锻炼,为教师了解基础教育改革搭建平台;通过邀请中学一线教师到高校开展相关教学讲座,增强高校教师与基础教育教师的合作与交流,等等。但由于双方“合作机制”还不完善,仍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作为英语教师有幸参加了学校安排的为期两年的中学一线跟岗实践锻炼,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在科研工作上有一定合作,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在跟岗期间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访谈的形式,了解到双方教师在“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合作的组织保障”“合作的有效路径”“合作的评价机制”等问题上有不同的观点。针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接受访谈的英语教师共11人,其中基础教育一线英语教师共8人,他们分别来自贵阳市的4所中学,占被调查人数的 73 %;高等学校英语教师共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27 %。参与调研的老师均参加过2年以上的高校与基础教育学习合作实践项目,对实践项目有一定的感悟和了解。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有3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有2人。访谈中涉及的问题均聚焦到高校与基础教育“合作机制”建设问题上。

(二)研究方法

本次数据收集主要采用访谈形式,访谈时间为15分钟,访谈方式为面对面交谈。访谈内容为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师与一线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如何开展合作研究,并提出建设性措施。

(三)数据收集与结果分析

经过对访谈录音文本整理分析,数据整理如下:

参与项目的老师对“合作重要性的认识”较高的有2人,对共同合作研究具有一定认识的有6人,认识不够充分的老师有3人。

认为目前“合作的组织保障”工作非常完善的1人,比较完善的5人,有待改善的5人。

认为“合作的内容与实施方法”形式非常丰富的有2人,一般的有4人,形式单一的有5人。

对“合作的评价机制”非常了解的0人,有一定了解但不充分的有3人,不了解的8人。

通过对此次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老师对双方合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期待组织保障有所加强,希望通过双边组织分别解决参与项目期间老师课程时间难以协调,教学任务过重等问题;访谈中还提到双方合作内容形式过于单一,高校与基础教育教研模式基本上以听公开课或教研讨论的形式展开,或者高校老师以“专家”的身份去指导中学老师做科研,高校老师收益不大;双方合作结束后如何检验合作取得的成效缺乏相应的评价反馈机制,部分老师甚至不了解建立评价衡量标准的作用。

二、贵州高校英语教师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合作机制建设现状

探讨贵州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师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合作机制”建设问题,旨在强化双方教师对合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明确双方合作的形式、内容,制定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效推动合作进程,达到预期效果。但目前双方合作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尚存在一些不足。

(一)合作组织保障尚需强化

高校英语教师认为到中学一线跟岗实践锻炼的时间安排应当由基础教育学校和高校共同商定。高校英语教师到中学一线跟岗实践锻炼虽由学校安排,但在安排前,由于没有与基础教育学校就双方教师合作的时间、形式、内容予以明确规定,故在双方合作中会出现一些难以调整的问题。如由于高校教师与中学老师均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工作繁忙,高校英语教师到中学一线跟岗实践锻炼期间,会出现与跟岗中学教师在同一时段都有教学任务的情况。教学任务的冲突涉及不同学校的时间安排,难以得到及时调整,致使高校英语教师真正深入基础教育一线课堂听课的时间极为有限。与此同时,由于时间没有保障,即便高校英语教师深入到基础教育课堂听课,也只能听到一个老师的课,学习面较狭窄。此外,高校英语教师到中学一线跟岗实践锻炼期间由于自身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对如何将高校英语教学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进行衔接等等问题难以静下心来进行深入思考。基础教育英语教师认为,他们的教学任务主要涉及高考或中考问题,平时教学中关注的重心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与高校老师共同探讨基础教育教学等问题没有更多的时间,对于高校人才培养问题更是难以涉猎,对如何帮助高校教师尽快了解基础教育问题也不能提供有效的参考建议。由于双方交流的时间太少,合作开展研究工作无法找到共同点和切入点,甚而一些基础教育英语教师认为高校英语教师的参与,还会干扰到他们的教学计划安排,对双方的合作交流较为冷漠。因此,目前高校英语教师深入中学一线跟岗实践锻炼的工作还停留于较浅层面。

(二)合作内容形式较为单一

高校英语教师认为教学实践内容形式较为单一。主要原因在于高校英语教师虽然被安排到中学一线跟岗实践,但承担的教学任务主要为所在高校安排的教学工作,其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教学内容完全脱节,对基础教育教材基本没有时间学习和了解,教研模式基本上以听公开课及教研讨论的形式展开。即使在学生实习阶段,高校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也是接送学生到实习基地,偶尔听听学生的讲课,对中学一线教学实际,无论是教改理念、教材情况还是教学内容仍然不能深入了解。因此,高校英语教师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很难在工作上产生共鸣,无法找到双方合作的共同话题,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双边合作关系。加之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对合作的长远意义没有充分认识,高校教师认为到中学一线开展实践挂职,主要是以专家的身份介入中学英语教学研究过程当中,对于中学英语课题研究、论文提出一些见解,中学英语教师是受益较多的一方[5]15。虽然在教研过程中可以收集到真实的教学案例及素材,但对于双方合作的意义还没有足够认识。而基础教育英语教师认为,他们在教学方面与高等教育没有联系,工作内容也基本不涉及高校人才培养问题,到高校任教是脱离实际的,只需要参加一些本系统组织的培养、培训即可,对充分利用高校拥有的资源优势、信息平台优势、科研优势等未能引起重视,与高校英语教师深入合作的愿望与热情不高,使得双方的合作处于高校英语教师一边热的状况。

(三)合作政策措施尚需完善

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要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2020 年 12 月,贵州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我省中小学教研队伍应有高校教师和专家参与,共同推进中小学教育长足发展。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已有顶层设计,明确了高校教师与中学老师合作的必要性,但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如何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尚未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学校对于如何鼓励中学一线教师到高校进行专业提升,如何让高校教师和专家参与其教研活动等也无相关规定,仅有部分高校出台了有关高校教师到中学一线跟岗的相关文件。由于文件的适用范围仅限于高校教师,对于基础教育教师如何与高校教师开展合作的问题无指导性和参考价值。加之相关管理措施及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出台,使得高校教师与中学老师合作的质量无法保障。在没有质量约束的情况下,双方的合作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极其有限的。

三、贵州高校英语教师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合作机制”建设路径

建立双方“合作机制”, 为高校英语教师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的合作提供政策保障和依据,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建立合作组织机制

建立合作组织机制,旨在通过高校行政主管部门与基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磋商研究,对高校教师与基础教育教师合作期间的定位、要求及保障达成共识。明确双方的权力、责任及义务,制定双方教师合作期间的工作量、绩效等互换机制。在高校英语教师深入中学一线跟岗挂职锻炼期间给予时间、空间上的保障,避免高校英语教师深入中学一线跟岗挂职锻炼期间两头跑,顾此失彼;避免中学一线英语教师因教学任务繁重,主要精力集中于应付高考、中考任务而无暇顾及与高校英语教师合作与交流的情况。通过建立合作组织机制,确保高校教师与基础教育教师的合作与交流不流于形式,产生实质性效果。只有高校教师跟岗挂职期间有完整固定的时间、空间保障,才能在中学一线挂职锻炼期间深入到基础教育课堂,完整了解基础教育实际,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开展教学业务交流和探讨。反之,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在到高校培养、培训期间,也应得到时间、空间的保障,确保其在培养、培训期间得到较大专业上的提高,增强与高校英语教师合作与交流的愿望和热情,使双方的合作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进步。

(二)建立合作磋商机制

1.教学角色互换,形式多元化。高校英语教师深入中学一线跟岗挂职锻炼期间的教学任务应该以承担基础教育教学任务为主。高校英语教师只有承担起基础教育教学任务,才能潜心研究基础教育,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实际,熟悉基础教育教材内容,并将基础教育的教学知识点与在高校教学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使教学工作与基础教育实际相结合,达到不断提高师范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实现师范专业认证以“产出为导向”的目标要求。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到高校培养、培训期间,也可承担高校英语教学任务,深入了解高校英语教学与基础教育的异同,为参与高校英语教师人才培养工作打下基础,实现双方合作的良性互动。

2.确定交流磋商内容,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根据双方教学实际,要使双方合作常态化、固定化、规范化,必须形成每月(或每季度)一次的见面会(或研讨会)。找准双方关切的问题,明确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找到问题解决的条件,看到问题解决的愿景,这是中小学与高校开展合作研究的前提和基础[6]69。高校英语教师在承担基础教育教学任务后,要对基础教育的教学理念及改革进行认真思考,虚心请教,积极探讨。同时,也要利用自身的学术研究优势主动引导、帮助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关注基础教育发展问题,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可以就英语教学中的某个问题进行专题探讨,如在听力教学中如何用直接教学法(The Direct Method)代替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等等;也可以就学生实习、实践期间的问题进行研讨,如师范实习生如何在实习教学中融入基础教育教改理念等问题。通过问题探讨与交流,建立起高校英语教师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的科研合作伙伴关系,携手开展各级各类教育、教改项目的研究申报工作,使合作工作更有实际价值,在合作共赢中推动高校教师与基础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3.共同承担起指导英语专业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工作。基于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需要,为使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可实行高校教师与实习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和教育实习全过程监控。此项工作的实施,会一定程度上增加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的工作量,因师范生实习、实践期间,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承担着对学生的实际教学指导工作,实习高校或实习基地学校都应对他们的付出给予关切。高校英语教师要随时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师保持联系,全过程参与到学生的实习、实践工作中,避免出现学生实习、实践期间高校英语指导教师只是旁观者的情况。学生实习、实践期间高校英语教师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的合作指导,不仅有利于双方合作关系的建立,也有利于双方在人才培养中产生共同话题,为开展教学、教改研究打下基础。

(三)建立制度决策反馈机制

贵州高校英语教师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合作机制构建,离不开制度建设和评估体系(反馈)建设。为有效推进“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使高校教师和专家参与到基础教育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共同推进中小学教育长足发展,基础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使双方合作落到实处。高校相关部门也需要制定匹配政策,如高校教师在中学一线挂职锻炼期间工作量互换、与基础教育教师合作申报课题的政策倾斜,等等,以确保双方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为使双方的合作产生实质性效果,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合作评估体系,使贵州高校英语教师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的合作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及时发现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后期合作的良性循环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四、结语

师范专业认证及教师专业化的培养要求使得高校英语教师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师之间必须密切合作。这种合作从形式到内容均需要建立完整的“合作机制”。通过组织机制、磋商机制、政策及反馈机制的建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为师范生实践知识及职业技能的习得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实现合作双方教育价值追求的融合及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科学化。

猜你喜欢

合作机制高校教师中学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班级管理中组建合作小组及运行合作机制的研究
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
基于模糊多标准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
我国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政策建议
基于博弈分析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