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理论下贵州体育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路径研究
2022-06-17刘学鑫郝国栋
王 薇,刘学鑫,郝国栋
(1.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2.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社会保持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步觉醒与强化。旅游方式正在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观光、休闲等娱乐型旅游模式向休闲娱乐、医疗保健、文化旅游等多样式、深层次的综合型体育旅游模式转型。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境内山脉众多,地势险峻、绵延纵横,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分布广泛,形态类型多样,拥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贵州也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夜郎文化、水西文化、土司文化、阳明文化和红色文化在本省的历史文化的长廊中留下过浓浓一笔,拥有着多彩的旅游人文资源。凭借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使得贵州成为我国适合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地区之一。因此,本文借助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贵州体育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机遇,探索贵州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与路径。
一、产业融合理论的概念与应用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学者开始关注以数字技术革命而引发的信息产业领域的产业融合现象。欧洲委员会绿皮书对产业融合的定义中指出其是产业联盟和合并、技术网络平台与市场3个角度的融合[1]。Lind[2]认为融合是分离的市场间的一种汇合和合并,跨市场和产业边界进入壁垒的消除。Daniels[3]主要从政府政策、战略规划、服务与营销等方面提出体育和旅游整合的建议。Hudson[4]提出的“体育旅游的动态模型”,为该行业利益最大化提供了思路。
在国内,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融合概念给予诠释,并进行理论运用。厉无畏[5],聂子龙和李浩[6]等人对产业融合进行了界定,提出其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个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于刃刚、李玉红[7]的研究认为产业融合包括产业分立、技术融合和产业融合三个连续阶段的动态演变过程。潘海岚、李培英等[8]提出产业分立后从技术、产品、组织、市场四个方面进行有效融合。张海燕、王忠云[9],李美云、黄斌[10]等人认为企业通过各自产业链上的价值活动,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突破了原有的产业边界,渗透或延伸传统产业的活动领域,进而促进产业融合。杨强[11]从经济学视角出发,对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定义进行界定,从基础条件、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等方面提出双方产业融合的内涵。尹宏、王苹[12],刘晓明[13]认为通过政府、企业和市场等多方的推动,使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在资源、产品、市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对接,形成融合的新型价值链。
国内外诸多学者对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较多,但是对贵州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不多见。因此,本文将借鉴国内外体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经验,尝试运用产业融合理论,对贵州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构建贵州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二、贵州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产业融合基础
在产业经济活动中,由于各产业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供求关系,因此它们之间普遍存在相互依存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关联[14]。体育产品和旅游产品都具有社会公共消费的基本特征,属于广义上的现代休闲娱乐活动范畴。因此,体育与旅游产业具有高度的关联性,是两者发生融合的基础条件,同时它们在基本特性上还有诸多共性,如均属于第三产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产业的辐射面比较广,产业的链条比较长,市场潜力巨大等特征。从产业分类或构成要素来看,体育产业可以划分为体育用品制造、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与休闲和相关配套服务四个类别;两大产业在分类或要素上具有较强的共通性和互融性,通过产业链的发展与外延,逐步构建出新的业态(图1),以满足消费者心理或生理需求,从而赢得市场的认可和青睐,促使两大产业在有效融合中实现互惠共赢。
图1 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延伸
例如,贵州安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将体育与旅游产业的业态进行融合,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修建基础交通设施,在园区积极引入酒店品牌,沿山修建民宿和农家乐,构建了户外旅游产业生态。据悉2019年,安龙县内接待游客6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97亿元[15]。又如铜仁市被誉为“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独特的龙舟文化已成为当地民族文化的象征与符号,当地凭借“龙舟文化”,积极打造了“龙舟+赛事”和“龙舟+旅游”等游购娱一体化项目,在碧江区大明边城国家4A级景区内将少数民族的节日表演与龙舟赛事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体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吸引着省内外观光者络绎不绝地前往游玩。2017年端午节全景区接待游客67.2万人次,旅游收入1.7亿元[15]。
(二)产业融合机制
产业融合是一个集技术、企业、产品、市场、制度融合等多个层面在内的系统性概念,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性概念,是以技术融合为起点,在制度融合的引导下,企业发挥主体作用,通过业务延伸与融合,最后以市场融合为终点的周而复始的过程[16]。从产业融合的机制来看,体育与旅游产业在新技术的带动下,逐步丰富和延伸各自产业的业务领域;同时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企业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调研体育与旅游市场消费者的需求,通过研发新的产品或服务,投放到市场上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通过以企业为核心构成的市场主体和以消费者构成的市场客体在市场进行交易,促使技术、产品、市场等要素在两大产业链的各环节相互延伸与扩散,逐步打破产业的业务和运作边界,从而在技术、组织、产品和市场上形成产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图2),提升了产业的增值服务能力。
图2 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流程图
1.市场需求
2011年以来,贵州迎来了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期间全省生产总值从之前的5701.8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9586.42亿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3.13%;2011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495.01元增长至2022年的23996元,平均年增长率为3.82%;2011年贵州旅游总收入从1429.4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642.16亿元[17-18]。由此可见,贵州旅游人数和经济收入增长强劲,贵州旅游产业处于黄金发展期,旅游产业市场和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梅奥(Edward J.Mayo)和贾维斯(Lance P.Jarvis)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旅游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精神需求和探索需求三种类型[19]。结合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可以看出贵州人民群众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指全部收入扣除保障性消费和日常生活必须的消费部分后剩余的部分)迅速提升,更加注重健康、高品质的消费方式,不再满足于结构单一的旅游产业产品和服务,而是追求综合型和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正是这一消费需求变化,为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探索需求,贵州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喀斯特地貌景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较高辨识度的夜郎、水西、阳明等文化,以及遵义、赤水、黎平等红色革命胜地,通过体育与旅游的市场融合,逐步形成了“体育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观光度假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等模式,通过体育旅游产品业态的融合,初步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
2.科技创新
由于技术的渗透性、带动性、倍增性、网络性和系统性等特征,它带动产业融合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20]。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发明或者科技成果在经济市场上进行产业化应用,带动着整个相关行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正因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市场对体育与旅游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促使体育产业中的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和资源开发等环节与旅游产业中的旅游资源规划、市场营销、技术开发等环节加速融合,两大产业在生产技术与市场发展规划中趋同,原本各自产业的技术边界逐步模糊,呈现出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的融合。
图3 科技创新对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影响图
技术创新对贵州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起到了加速推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两大产业融合中出现了新的组织机构——体育旅游公司,业务涵盖项目策划、发展规划、产品设计、招商引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全过程。2022年,贵州省体育产业工作座谈暨体育企业联席会议在贵阳召开,省体育局主要领导参会,会上遴选出了贵州省首批20家重点培育的体育旅游企业,主要目的是鼓励企业修炼内功,加强科技驱动创新,主动融入全省旅游产业化新发展格局[21]。二是贵州依托新修建的坝陵河大桥开发出蹦极、低空跳伞、热气球等系列高桥极限运动,特别是高空峡谷蹦极项目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该系列项目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发出高品质的体育旅游产品,实现了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三是以携程网、去哪儿网、途牛网等电子商务为主的新型体育与旅游产业营销模式,正改变着贵州体育与旅游产业传统的营销方式,使得本地消费者可以在线上直接购买产品服务,在线下进行产品消费。该模式较大程度地降低了体育与旅游商品的交易成本,还提高了商品的营销效率。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正在成为贵州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动力。
3.政策导向
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快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加速促进了两大产业各要素之间的融合与发展。在政策方面,国家于2018年明确提出将城市大型商场、有条件景区、开发区闲置空间、体育场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连片美丽乡村打造成体育旅游综合体[22];贵州省于2019年进一步指出要积极实施“体育+”工程,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养老、健康、教育、互联网、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体育消费新业态[23]。在产业布局方面,贵州省于2019年提出建议山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强省,其中重点建设一批城镇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省级体育特色小镇、特色体育旅游黄金线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品牌赛事等[24],并于2021年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形成山地民族特色体育新格局,大力推进民族体育与旅游、文化、教育等行业融合发展;推动体育跨界融合,逐步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25]。整体而言,政府对两大产业融合发展高度重视,通过政策制定,积极引导社会资源,聚集两大产业,科学地统筹和合理利用生态资源,通过多产业的融合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并及时调整体育与旅游产业的经济结构,转变传统的增长方式,加快实现产业的升级与转型,提高两大产业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形成体育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局面。
4.产业升级
目前,贵州社会经济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体育和旅游产业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形式发生着深刻而重大的变化,两大产业正在迈入转型升级的战略发展期。一方面,为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升级,确保实现旅游产业化的战略目标,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于2020年12月印发了《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2021年,贵州专门成立旅游产业化专项组,并召开贵州省旅游产业化推进大会,会上印发了《贵州省大力实施旅游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方案》等7个文件,初步构成了推进全省旅游产业化的“四梁八柱”,对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旅游产业化是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2020年贵州省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体育与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找到了与三大战略融合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实现了各产业资源与渠道的整合与优化,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例如,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下,开发“体育旅游+农业”“体育旅游+林业”等产品,与各地区建设特色乡村形成有效衔接,通过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在大数据的战略下,开发“互联网+体育旅游”等产品,构建智慧体育旅游新模式,将创新与产业构建进一步融合,为游客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体育旅游信息,也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了便捷和舒适;在大生态战略下,开发“体育旅游+生态”“体育旅游+山地”等产品,响应国家领导关于“两山理论”的号召,通过多产业的结合,科学地统筹和利用生态资源,提高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构建贵州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一)促进产业组织融合,充分发挥产业主体作用
企业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贵州体育与旅游产业相关的企业从数量上迅速增加,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但我省体育产业发展仍存在规模小、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并存、有效供给不足与需求不旺并存、企业规模不大与盈利能力不强并存、产业人才数量不足与质量不高并存、产业政策不完善与难落实并存等问题[21]。因此,需要在政策引导和市场的调节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资金投入、提供优质服务、市场培育和资源开发等多种措施促进区域经济资源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业间的协调与分工,促使企业实现协作和良性竞争。贵州应采用的具体措施有:一是确保政府部门加大对体育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投入时,要充分吸引行业、企业、商业等社会资本的投入,提升社会资本投入的质量和效益;并拓宽重点园区或项目建设、产业孵化等相关金融投资渠道,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推动体育旅游相关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充分利用企业经营管理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提供可持续的动力。二是贵州体育旅游企业应采取灵活的策略,适应体育旅游市场需要,在发展规划、产品开发、经营思路、宣传营销、人力资源、资金筹措等方面开展有效合作,完善体育与旅游产业相关配套服务体系,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三是要着重培育贵州本地具有创新活力和实力的体育旅游企业,积极与省外企业开展合作,树立“市场配置、资源共享、互补共赢”的意识,引进、吸收和消化较为成熟的生产工艺、商业产品、营销模式、服务体系等内容,结合地域体育与旅游产业特色,联合推进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延伸利益链条,从而培育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贵州龙头企业。同时,促进贵州企业资源优势互补,拓展与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宣传力度,注重营销策略,打造出一批具有特色的体育旅游品牌,发挥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辐射带动体育与旅游相关业态发展,实现最小化的市场投入产出最大化的利润,为企业合作、产业融合提供重要动能。
(二)促进体育旅游市场融合,广泛开展多元化营销策略
贵州体育与旅游产业要利用自身具备的功能和属性,瞄准市场需求,精心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展开多元化营销策略,推动体育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积极探索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从而达到市场融合的目的,可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在拓宽体育旅游市场时,注重对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和了解市场需求动态。可以从两个层面考虑:一方面要了解贵州体育旅游景区景点投资、经营及管理,旅游商贸,产品设计、开发、销售,旅游服务,度假村开发经营,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等情况,深入挖掘当地的民族文化、体育和旅游资源,形成贯穿贵州全境的体育旅游产业,使贵州体育与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另一方面,要了解贵州体育旅游游客的需求以及消费倾向。具体是指国内外游客群体出游特征(含出行的行为习惯和方式)、旅游时间、旅游交通和住宿选择、消费偏向(观光旅游、度假娱乐、商务会议、交流学习、宗教朝拜、康养休闲等)、消费能力、消费结构和不同群体对旅游的评价等内容。
二是贵州体育与旅游产业相关的企业要加强协作,共同构建中介组织,鼓励体育旅游相关的企业、服务机构和其他中介组织开展合作,在生产型企业和消费者两端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体育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和繁荣。同时贵州体育与旅游中介组织要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积极参与贵州经济社会事务监督管理和社会经济活动,为产业融合提供服务保障和智力支持,推动贵州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针对贵州不同地区的消费群体采取适宜的营销策略,实现体育与旅游市场融合的局面。打造贵州体育与旅游产业高端品牌,注重体育与旅游产品的宣传,以娱乐节目、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结合体育旅游APP+、短视频等互联网新媒体,形成多元化的营销模式,涵盖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群体。通过产品营销,潜移默化地在消费群体的意识中构建体育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的情感记忆,在体育旅游消费交流中,可以找到他们的共同的话题和关注点,促进游客间的情感共鸣,从而使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三)推动体育旅游产品业态融合,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贵州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应积极探索“体育旅游+”模式,开发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探索需求,提升贵州体育旅游景区或目的地的吸引力;还应努力打造体育旅游精品品牌,构建地域精品体育旅游线路,使体育旅游产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现根据贵州省体育旅游资源及产品情况将融合路径进行整理和归纳如下:一是推动贵州体育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融合。充分利用体育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各自优势,进行资源融合,开发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例如紫云格凸河攀岩,该项目将贵州喀斯特地貌构造出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与体育资源有效结合,打造出了“攀岩运动”品牌,形成了具有山地特色的户外运动,并于2016年成功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二是促进贵州体育资源和旅游产品进行融合。以旅游产品为载体,融入当地已开发的体育项目,配套体育相关设施和服务,使游客在旅途中的身体和精神能与旅游景区的景观进行有效互动,达到愉悦心身的目的,真切地在旅行中获得新奇和独特的体验。三是加快贵州体育产品和旅游资源进行融合。以体育产品为载体,结合当地旅游资源,规划出体育旅游一体化的路线,使得参赛者在得到体育锻炼、休闲健身时,能抽出空暇时间游览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领略不同类型的风景。毕节的百里杜鹃风景区就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草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结合定向越野、户外露营等体育项目,开发出了草原徒步、草原障碍越野跑、森林探秘、户外露营等体育旅游活动,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户外越野爱好者前往。四是强化贵州体育产品和旅游产品进行融合。将竞技类、娱乐类、休闲类体育产品和观光类、度假类、专项类、生态类旅游产品进行融合,将两大产业的优势进行互补,形成种类丰富、功能多样的复合型产品。贵州省从江县就依托自然的梯田风光和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将从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与地方旅游节事活动“吃新节”有机融合,以“吃新节+马拉松”为主题,在赛事前后开展梯田农事体验,观看、参与“吃新节”篝火晚会、芦笙表演等具有苗族、侗族、壮族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节事活动[26]。五是促进体育旅游资源和地域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融合。贵州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深度挖掘和开发文化资源的价值和产品,与体育旅游资源或产品形成嫁接,丰富体育旅游产品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如:将贵州红色文化、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与体育旅游资源进行融合,赋予自然景区和文化景观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给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加持文化深度和厚度,拓展体育旅游产品种类和内容;对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域的饮食、住宿、建筑、装饰等旅游资源,加注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复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建筑结构,保留景区或民族聚集地传统的装饰和习俗,将体育旅游产品和民族文化资源融合,推出“体育旅游+民族文化”产品,丰富游客饮食、住宿、游览、休闲娱乐等选择,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体验服务。
(四)推动多产业技术融合,提升体育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体育与旅游产业技术融合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贵州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两大产业提供了资源融合的物质基础。当前,贵州坚定不移地推进大数据战略,体育与旅游产业应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5G网络、区块链、数字孪生、云计算等新技术,整合和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将其转化为体育旅游产品,注重构建“互联网+体育旅游”精品和服务体系。主要应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体育旅游资源产品开发阶段的技术融合。科技创新给体育与旅游产业带来了更加高效的体育旅游基础设备,健全体育旅游产品制造体系,丰富体育竞赛内容和休闲体育活动,提高游客旅行期间的数字智慧体验;少数民族文化下的旅行产品也为游客提供了审美价值。如在体育旅游产业中增加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和CR(扩展现实)等技术和设备仪器,以仿真的场景与特别的机关设置来模仿实际发生的事件,搭配刺激性和震撼性的视听效果,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让游客得到超现实的视觉、听觉、感觉的综合性体验,融入到虚幻仿真的旅行,增加体验旅游产业的趣味性、刺激性和享受性。同时在旅游景区和目的地全覆盖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在旅游消费场所实现在线预订、网上支付;主要旅游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并开发建设咨询、导览、导游、导购、导航和分享评价等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27]。二是贵州体育与旅游产业和交通的融合。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贵州飞机、铁路、公路、水运等基础设施逐步建成和完备,为游客提供了方便、快捷、舒适的服务,扩大了游客的旅行范围,提高了旅行效率。
四、结语
通过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助力贵州成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十四五期间,贵州坚持以国际化理念引领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各产业资源优势,推动“体育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体育旅游产业内涵,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的新业态,打造国际一流山地体育与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等精品品牌,以实现旅游产业化与结构转型,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