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市成人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2-02-26张心财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成人社区

张心财

(余姚市丈亭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浙江余姚,315400)

引言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并做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2019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2035年教育现代化推进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其中将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任务。[1]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建设目标。[2]基于此,作为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重大战略的成人教育亟待进行转型升级,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终身学习需求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宁波市作为浙江省副省级中心城市,浙江省重要窗口与共同富裕建设先行市,已在长期的成人教育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宁波范例”。宁波自上世纪80年代初兴办成人教育以来,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砥砺奋进,已经取得了重要发展。目前,宁波已构建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成人教育办学网络,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的立体化、开放性、全方位的成人教育体系,基本实现了城乡成人教育的全覆盖。截至2020年,宁波市拥有独立建制的乡镇(街道)成人学校115所,村(社区)级成人学校教学点2693个,社区教育覆盖率城区为100%,农村为85%。另外,拥有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2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4个,10个区县(市)全部创建为浙江省示范学习型城市。全市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数1601个(总数1745个),覆盖率达到92%。[3]未来,面对新时代、新战略、新任务,宁波成人教育必须要不断精准发力与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内涵软实力,实现成人教育精细化、创新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为成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打造“宁波样板”。

一、成人教育办学的实践经验

“有为才会有位,有位更要有为。”一直以来,宁波成人教育秉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服务社区文化繁荣”的发展使命,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牢牢把握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抓住成人教育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坚持以强基为前提、以培训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以科研为先导、以品牌为引领,真正担负起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者、社区教育资源的集聚者、个体终身学习的引领者、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的角色定位[4],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以强基为前提,为提升成校服务能力提供基础保障

1.强化硬件投入,实现办学条件新提升。全市现有乡镇(街道)成人学校115所,校舍建筑面积370,914.9平方米,办学经费23,329.59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5,716.01万元;仪器设备总值13,137.38万元,实训基地或实训室233个;国家职业技能培训点77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15个。[3]

2.优化师资配置,展现成教队伍新变化。全市建立了专兼职相结合的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全市现有成人教育管理人员365名,志愿者13,513名,成人教育专职教师1,205名,兼职教师2,935名。[3]

3.加快资源整合,形成合作共享新局面。统筹城乡各类学习机构的市民学习资源,使各级各类学校、社区市民学校、家庭学习点、文体中心、青少年宫、博物馆、图书馆、社会培训机构、企业职工学校等资源向社会开放。目前,全市共整合698所学校、2220家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向社区开放。[3]

(二)以培训为抓手,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多措并举,走出企业职工培训新路子。一是依托产业优势开展培训。近年来,宁波围绕着五大临港型工业、十大重点优势制造业和十大现代服务业,构筑起企业职工培训体系。二是利用企业基地、职工学校开展培训。在发挥企业自主培养技能人才作用的同时,积极发挥成人学校的教育培训功能。三是积极参加企业职工招投标培训。四是积极利用职校实训室、成校实训基地开展培训。组建职成教联合培训平台,充分利用职校实训基地开展职工培训与农村成人技术培训。近三年全市累计完成企业职工培训227.91万人[3]。

2.多级联动,探索新型农民培训新途径。一是市、县(市、区)、镇(街道)、村四级农民培训网络,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形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四大”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项目。二是构筑市农科院、县市区农技总站、乡镇农技服务站、乡镇成校四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实施“双新工程”,形成“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新机制。三是不断拓展培训领域,开设创业指导、种植技术、计算机、智能手机、编织、家政服务、应急救护等100多门适合农民需要的培训科目。四是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因地制宜实施菜单式、定向式、创业式、中介式等多种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促进农民转移就业。近三年累计完成新型农民培训39.79万人次,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5847人。[3]

3.多方合作,实现外来人员培训的新跨越。宁波建立了市、县(区)、镇(乡)三级成人学校、社区学院的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网络,通过校企合作,积极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岗位技能培训服务。在每年政府招标培训项目中,70%的培训对象是外来务工人员。同时,成人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成人学历教育,切实满足他们文化学习的需求。

(三)以创新为动力,为满足多元学习需求提供有效供给

1.以满足需求为目标,开发多元化的培训项目。宁波成人教育精准开发多元化的培训项目,基本覆盖各种成人受教育群体。既针对企业员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如“‘三江好管家’企业职工职业素养提升工程”;也针对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各种文化和技能培训,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双证制教育”等。既有面向妇女群体的文化技能培训,如“母亲素养工程”,也有社区学院和老年大学面向广大老年人开展的各种老年教育等。成人教育以培训内容的广泛性,满足不同成人群体终身学习的需求。

2.以线上线下为一体,探索灵活的教育形式。全市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机构,充分整合辖区内各种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成人教育网络,探索订单培训、菜单培训、定向培训、创业培训、职业中介式培训、市民大课堂、百姓课堂、道德讲堂、平台在线学习等成人教育形式。

3.以海量资源为支撑,拓展多样的教育层次。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成人教育办学层次,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既有学历性教育,也有非学历性教育。学历教育既有面向各种农民群体的成人中等教育(成人高中、成人中专),也有成人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阶段的成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分不同层次职业技能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如,企业职工培训既有面向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高技能技工,也有面向一线工人的职业素养提升培训、职业技能继续教育等。文化知识类的培训涉及科普教育、社区闲暇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

(四)以科研为先导,为增强成教办学内涵提供不竭动力

1.以实验项目为依托,构建理实一体科研新体系。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用项目管理方式来推进,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步骤明确,时效明确,并且有理论深度,有应用价值,是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

2.以乡村振兴创新项目为纽带,健全教育服务“三农”新机制。宁波市教育局把农科教结合乡村振兴创新项目作为乡镇成校服务“三农”的纽带,坚持以振兴农业为中心,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以推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动力,以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文化技术素质为手段,把经济发展、科技推广、人才培训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政府统筹安排,使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得以综合利用,形成科教兴农的强大合力,取得了最佳的整体效益。

3.以成果获奖为标志,展现成人教育科研新成就。“十三五”期间,宁波市教育局实施了终身教育提升工程,设立了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终身教育品牌项目、乡村振兴项目、优秀学习共同体项目等成果奖项。各乡镇成校坚持以科研为引擎、以项目为载体、以合作为纽带,“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各类成果奖项300余项[3],助推了成人学校内涵发展与整体办学水平。

(五)以品牌为引领,为促进成教品质发展提供示范导向

1.参与社会培训的影响日益扩大。近三年来,全市成人学校完成各级各类培训达1123.75多万人次,其中,企业职工培训227.91多万人次,新型农民培训39.79万人次,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5847多人,其他社会培训832.09万人次。[3]

2.培育特色品牌的成效日趋明显。各地在发展和推进社区教育的工作中,积极探索并建立起了各自的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如,丈亭成校的“三江好管家”企业职工培训被评为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成为全国特色品牌培训基地,也成为了全国其他地区开展企业职工培训争相学习的范本。

3.争取政策支持的层面不断延伸。全市每年用于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超过2000万元,农村劳动力培训专项经费3000多万元。此外,全市户籍人口每人最高标准达到10元,最低也在4元以上。社区教育的政府拨款经费达1000多万元等。[3]强大的经费保障使社会各个层次人群获得教育机会。例如,宁波对农村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劳动预备教育,政府提供全额补贴等。

二、成人教育治理的现实困境

(一)终身教育法律缺乏落地实施细则

2015年3月1日,《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宁波依法保障全民终身学习的脚步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在《条例》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泛化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条例》所采用的形式属于条款列举式,内容方面带有不易总结和归纳的缺点,条文中的一些泛化字眼如“等”造成难理解、难划分、难界定的问题,执行主体不明、责任主体不详尽等不利于终身教育工作的推进。要避免政策法规过于泛化而演变成标语式口号,要将立法内容结合本市的具体情况,推动《条例》实施细则的建立,从而更快、更好地促进宁波特色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政府多头管理导致条块分割的弊端

目前,宁波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主要是由市政府先出台指导性的政策文件,然后各县(区)政府按照上级文件的指示,统筹各个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在长期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纵向上,各级政府之间的权利划分和职责分摊不清晰;横向上,围绕着教育、学习和培训,相关的政府部门各自为政,跨部门的协调和统筹十分薄弱,从而最终导致各执行机构之间条块分割,大大降低了组织运作效率。

(三)传统社区教育的吸引力亟待增强

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5],对未来社区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宁波社区教育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是从整体上看,社区教育的吸引力有待提升。传统的社区教育是“单向”的“教化”,学校组织、教师施教、学员被动接受,缺乏学习者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社区教育的“单向性”特征,势必导致社区教育功利性现象的滋生。[6]

(四)新形势下成教供给侧结构失衡

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以社会人力资本的改善为主要目标,贴近广大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不断提升教育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在人才和智力等方面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当前,面对经济新常态,宁波经济社会亟待转型发展,现有的成人教育体系难以有效地为“企业数字赋能转型升级、‘一带一路’跨境电商提振、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升级”等提供人才服务支撑。成人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

(五)乡镇成校内涵式发展能力亟待提升

2017年,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财政局联合发文《关于在“十三五”期间实施终身教育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甬教计[2017]48号)》[7],提出要推动成人学校内涵提升,进一步增强终身教育内涵发展能力。然而,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宁波市部分乡镇成人学校内涵发展面临诸多瓶颈:缺少发展性规划、缺少课题前瞻指导、缺少课程资源建设、缺少成果提炼孵化、缺少教师业务提升、缺少整体宣传推广、缺少智慧校园治理。基层乡镇成人学校内涵式发展能力亟待提升。

三、成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机制

(一)健全终身教育的法律实施细则

制定《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责权利分配,加大执行和监督力度,对保障措施与救济渠道做出明确规定,对违法行为与执行不力做出惩戒规定。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在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方面的职责与作用,同时,还应明确惩戒条款与制约措施,增强法律的刚性与实施成效。

(二)建立终身教育管理体制

成立市、县(区、市)、街道(镇乡)三级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建立各市级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管理机制,负责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规划制定、统筹决策、指导督察等工作。其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宏观指导和管理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协调解决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管理各类非学历教育的机构设置等工作,宏观管理和指导企业教育、农村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工作。在此基础上,鼓励社会成立独立的终身教育咨询与评估机构,由成人教育、终身教育专家及相关的学术专家组成,其职责是为委员会和有关领导提供顾问和咨询,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真正实现管办监的分离。

(三)推进社区教育向社区学习转型发展

随着国际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思潮的发展,学习型社会创建向社区、家庭的纵向延伸,居民被动教育向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转变,社区教育必须向社区学习转型,以切实提升终身学习的绩效。“学习圈”作为支撑社区学习的重要载体与组织形式,社区教育转型发展应以学习圈建设为主体,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办学目的,以人的参与为主体教学,以非正式组织共同学习为载体,以“人作为尺度”评估成效。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将社区教育的视角从“教”转向“学”,从教育的全员性、全程性、全方位目标转向学习者自我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升,从学习内容的以供定需转向围绕学习者的供需匹配,引导学员从接受式学习转向自主式学习,从被动、单向的个体学习转向主动、互助的群体学习,从传统参与式服务转向持续学习的支持保障,从传统松散式管理转向学习过程的精细管控。[8]

(四)强化关键群体的重点项目推进

1.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人才工程。依托各类合作平台,充分整合优质资源,各成人学校与企业加强校企合作产教学研基地建设,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与“宁波智能制造类企业、第三方服务商”深度合作,引进资深专家团队,精准对接企业人才、咨询、合作等服务需求,开展各种企业家大讲堂、产品研发与企业管理沙龙会、智能信息管理人才培训、专家对口咨询会等教育活动,为本土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服务支持。

2.夯实高素质农民培训提升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夯实农业生产动能。立足区域农业产业特色,建立由农技推广站、农业研究院、农产品产业协会、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田间学校等组建农科教示范基地。打造高素质农民国培精品项目,实施“成校基地示范—成人教育培训—农户示范推广”的培训模式,高效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实现培训与经营的联动发展,助推生态高效农业、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夯实农业生产动能。

3.加强老年教育内涵式建设。依托全市成人教育网络,建立市级老年大学、县(市)区级老年大学、乡镇(街道)老年学校、社区老年学堂四级老年教育办学网络。依托宁波社区大学办好市老年开放大学,建立老年教育师资库,推动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开展老年大学标准化建设,会同相关部门制定老年教育质量标准和评估标准,开发地域性、多元化的老年教育课程,努力形成与老年人教育需求相适应的办学格局,逐步实现全市老年教育布局的优化。

(五)提升乡镇成校内涵式发展能力

1.组建成人教育发展联盟。组建公办、民办多主体的成人学校内涵合作发展联盟,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同创共建、内涵发展”的原则,协同开展课题研究、课程研发、项目孵化、成果鉴定、师资培训、专题调研等活动,推动乡镇成校的内涵发展,提升成人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增强终身教育的吸引力,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2.搭建多主体培训服务平台。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学校、跨行业的成人教育培训服务平台。依托各类平台,各乡镇成校应与辖区企业、协会、高校、兄弟院校、培训机构、科研院所展开深层次合作,整合各类优质资源,精准匹配各类群体学习需求,引入实战、资深师资团队,开发高质量的培训课程,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

3.加强乡镇成校团队建设。高效团队是学校干事创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人学校要努力加强各部门的团队建设,通过教工会议、思想交流、拓展培训、部门合作、精细管理,努力提升成人学校教师的归属感、团队凝聚力、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士气,通过目标制定、分工落实、团队合作、技能互补、良性沟通,打造成人学校优秀卓越团队,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实现学校跨越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各成人教育办学机构应牢牢把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确保美好社会建设对高素质劳动人才的迫切需求,充分利用好国家各项政策红利,加快自身办学的转型升级,主动对接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切,深度调研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学习需求,积极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为社区居民终身学习、为社区文化繁荣传承提供成人教育的有效供给。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成人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成人不自在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我国终身教育制度建设的创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