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退休适应的困境及成人教育应对

2022-02-26姜雨琪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老年人人员生活

姜雨琪

(江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激增的社会现实使得我国每年出现大批的退休人员,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退休问题。这些老人在退休后闲赋在家,与外部世界逐渐脱离,生活单一,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被抛弃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退休群体也在不断壮大,退休问题开始引起社会的密切关注,并提出了加快促进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对策[1]。为此,帮助老年人适应退休生活,实现“老有所乐”的目标,是成人教育义不容辞的使命。

一、成人退休适应概述

(一)成人退休适应的内涵

生物学概念的“适应”,是指个体改变自身生活方式,从而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达成和谐状态的一种能力;从教育学角度来看,“适应”是指主体为达成目标,主动对自身进行调整以达到外部环境要求的过程。[2]

帕克对“适应”有三种解释:(1)“适应”指心理上感到“满意”或“幸福”。即认为退休是件好事,对退休生活持满意态度。(2)“适应”是对环境的变化能自如应对,指人们在新的环境中能够改变自己的行为。即面对退休后角色的改变,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3)“适应”是指人们在经历巨变后,仍能在新的基础上安定下来。即退休后不管是生活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身体迅速衰老,都能接受并保持积极心态。[3]

因此,退休适应,可以界定为老年人对退休后环境及角色的转变仍能抱有积极的情绪和态度,具体包括对时间、经济状况、身心健康状况及人际关系方面等的转变持乐观积极态度。

(二)成人退休适应的特征

1.持有积极退休观念。退休适应,指退休人员对自身角色及生活环境的转变感到心理舒适的过程。因此退休适应良好的人必定是对退休持积极看法的人。对于部分适应不良的退休人员来说,他们认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退休意味着自己不能再为社会做出贡献。而适应良好的退休人员恰恰相反,他们认为“活到老,学到老”,退休意味着自己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爱好的事情;有些老人在退休后学习新技能,如学用智能手机、学摄影、学乐器等;还有些退休老人会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也能很快接受新鲜事物,且这样的“新潮”老人越来越多。这些爱好不仅让他们的退休生活多姿多彩,更让他们活出了自由和个性。

2.关注自身身心健康。退休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生命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退休意味着个体步入了老年期,身体各种功能开始衰退,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适应良好的退休人员在迎接养老生活时,不仅在思想上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而且他们还会时刻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定时体检,不断加强自我保健的意识。退休人员学习自我健康管理的知识,不仅会使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还会使自己加强锻炼,提升自身免疫力,如晨跑、跳广场舞、打球等,并且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越发关注生活的舒适度,力求过得精致。因此有些退休老人会更关注养生,有了强健的体魄,老年人身心处于愉悦状态,自然能更好适应退休。

3.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对于适应良好的人员来说,退休后他们并不是无所事事,闲赋在家,他们通过参加各种活动,继续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发挥自己的余热,如参加社区组织的一些活动,或者参加社会举办的公益活动等等。对于老人来说,他们中有的退休前是老师或医生等职业,有丰富的阅历,因此对于一些活动的开展有着相当多的经验。在这次疫情期间,许多青年人自告奋勇奔赴前线,但也有不少退休党员秉持“老党员也要乘风破浪”的精神,在危难时刻冲锋一线。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不仅能满足退休人员政治及社会文化上的需求,更能满足他们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

二、成人退休适应困境

随着退休群体的不断扩大,面对退休后社会角色的骤然转变,出现退休后不适应问题的退休人员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包括身心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等,因此,如何适应退休生活是退休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研究证明,适应良好的退休人员不仅患病的几率比其他人低,而且也会更长寿,而适应不良的退休人员,则可能导致心理问题,更有甚者还会危害身体健康[4],出现身体问题。概括而言,退休适应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机体功能衰退明显,感觉力不从心

健康的身体是退休人员适应退休生活的前提条件,进入成年晚期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身体器官开始逐渐衰退,免疫力也比年轻人低,退休人员的整体健康水平有所下降。而且由于在岗时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退休后身体上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因此老年人不仅健康问题越来越多,而且患病的概率也大幅提升,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容易出现视觉、听觉上的问题,记忆力、感知觉能力也在不断衰退。一些老年人虽然从工作岗位退下,但面对角色、环境、人际关系的转变,他们身心易出现不适,有些还会因此患病。还有些退休人员因不适应退休后生活,选择再就业,加重自身身体负担,增加了患病的概率,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相比之前,他们会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二)退休前后心理落差明显,易产生心理障碍

退休是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退休不仅意味着个体周围环境的转变,也意味着个体自身角色的转变。角色理论认为退休实际上是个体脱离了原先担任的社会角色,这种角色脱离可能会影响退休后的个体心理状态,甚至出现健康问题。对于退休者来说,退休后,由于角色的突然转变,从原来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变为社会依赖者,导致部分退休人员不能及时适应退休生活,因此他们一旦退休,就会产生孤独、焦虑、无用以及被抛弃感,导致社会适应能力变差,从而易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导致所谓的“退休综合症”[5]。

对于一些退休前担任领导职位的老人来说,退休后,角色转变了,由“官”变“民”,各种社会交往骤减,由过去的“门庭若市”变成“形单影只”,面对这种情况,他们难免感到失落、不适应。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人来说,在岗期间还能与同事交流,退休后缺少了“交心人”,易产生孤独感、心情低落。退休人员由于角色及环境的转变,容易出现“别人不需要我”的想法,产生“无用感”,这些想法往往会造成心理上的自卑。

(三)与外部世界疏远,难以跟上社会发展步伐

退休人员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由于环境及角色的转变,没有办法及时了解到社会的动态和主流文化的变化,而且很多时候他们对事情的看法仍然停留在过去,因此退休人员可能会出现与外部世界脱轨的情况。由于几十年积累的生活经验,他们在办事方面会更加小心谨慎,力求稳妥保险,这导致退休老人有时会坚持己见。例如,在育儿方面或者在与人相处方面,有些老人坚持“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古话,甚至有些退休人员易对新知识产生抵触心理,对一些不符合自己观念的人或事物“看不顺眼”,然而从年轻人的角度来看,他们认为祖辈的观念早已落后于时代,又不会使用电子产品,会出现双方都觉得不可理喻、无法沟通的情况,这种代际间的文化矛盾和观念冲突,造成了退休人员的一种社会交往困境。

除了与晚辈之间的交往困境,老年人在退休后参与家庭事务较为普遍,但参与社会事务的次数锐减,退休群体由于职业退出,离开了广泛的人际交往,部分退休老人跟随子女迁去外地,与同为年长者的亲友交往逐渐减少,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也变少了。这些都使得老人的人际关系圈逐渐缩小,导致退休群体与各种社会关系的疏远,逐渐与外部世界脱离,与此同时,社会是不断发展、急速变化的。因此,当退休群体受到新观念或者新知识的冲击时,他们会觉得难以接受,这种被边缘化的感受往往是造成退休老人产生困境的原因。

(四)失去经济来源,生活难以保障

退休意味着失去经济来源,虽然国家有养老金补助,但不少退休老人的补助并不多,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会相应上涨。经济基础不足,那么老年人的退休生活自然无法丰富,单调的生活往往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难以适应,内心郁结更容易造成健康问题,因此一旦生病,会给退休人员带来极大的负担。

数据显示,老年人患病几率较高,试想一下,当养老金较低的退休人员患有糖尿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维持病情,当治疗剩下的养老金遇到上涨的物价,简直“杯水车薪”。又或者退休人员患有其他较重疾病,面对少则上千,动则上万的手术费用,有多少家庭有经济能力承担?而且近年来,关于老年人被诈骗的事件层出不穷,有些诈骗团伙利用老年人心理,打着养生幌子出售保健品,不仅加剧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更加重退休人员的经济负担。

三、成人教育应对策略

对于退休人员来说,退出职场生活也就意味着逐渐淡出了社会生活,为了促进退休人员更快、更好地适应退休生活,过上充实、快乐的老年生活,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老年人退休适应困境,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因此,本文结合成人教育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退休人员积极老龄化。

(一)开展退休适应性教育

面对日渐增多的老年群体,退休人员的适应性教育需求也与日俱增,因此成人教育应该注重加强对临退休人员的退休适应性教育。随着退休后角色的转变,人际交往范围的缩小,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从而产生抑郁焦虑的情绪,因此在教育内容方面,首先应加强对临退休人员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调整对退休的认知,使他们认识到走向老龄不仅是自然规律,也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其次,成人教育可以帮助临退休人员了解当下的社会变革。以往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能够终身适用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了,而成人退休后很可能因为不了解社会的各种发展而逐渐与社会“脱轨”,因此成人教育有必要帮助退休人员开阔视野、顺应社会的发展。例如,给退休人员科普手机、电脑的用法以及当下的流行话题等,这也能帮助老年人与青少年间有更多交流的话题,促进代际融合。在教育形式方面,应增设互动交流环节。由于个体的特殊性,每个退休人员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互动交流,能将问题具体化,退休适应策略也能更具针对性。此外,退休人员大多年龄相仿,在交流过程中彼此之间也能答疑解惑,分享更多经验,从而更快更好促进退休适应。

(二)重视身心健康教育

由于退休后角色骤变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身体的逐渐衰老,退休人员的身心健康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退休后老年人是否身心健康与能否适应退休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成人教育除了要帮助退休人员认知退休外,还应加强他们自身的保健意识。在教育内容方面,首先成人教育要重视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比如开设膳食指导、卫生护理及保健课,增强退休人员自身的保健意识,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帮助延缓衰老。另一方面,退休后由于角色的改变,退休人员易产生心理落差,如果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排解,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因此成人教育还应重视对退休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引导退休老人正确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在教育形式方面,可以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一方面能节省时间,另一方面也能使教学更为灵活。一般的理论课可以采取线上教学形式,线下可以开设一些锻炼指导课,如健身器材使用指导、健身操等,这既能帮助老年人科学锻炼,也能使他们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调理自己的身体,有效避免因身体衰老而带来的种种困扰。

(三)丰富闲暇教育

对于老年人来说,退休后闲赋在家令他们无法适应,这也是许多老年人为什么退休后仍想继续工作的原因,这时就需要成人教育带他们走出无事可做的尴尬境地,退休后老年人往往囿于家庭之中,生活单调枯燥。闲暇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从而使老年人获得精神提升。目前,我国老年闲暇教育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因此,丰富闲暇教育对成人教育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教育内容方面,成人教育课程应多样化发展,如书法、舞蹈、音乐、园艺等,这能给老年人带来更多的选择空间;其次,在教育观念方面,要致力于转变大家对闲暇教育就是消磨时间的错误观念,更新老年人对闲暇教育的认知,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6];再次,在教育场所方面,不应拘泥于老年大学,社区、公园、广场、图书馆等都可以成为开展闲暇教育的场所;最后,在教育形式方面,类型也要更多样,如开展各种交流讨论会、举办竞赛活动等,不仅能吸引更多老年人参与其中,也能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

(四)增设人际交往教育

退休后与社会“脱轨”成为边缘群体是退休人员无法适应退休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退休后,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主要在家庭中,而观念不一又往往产生代际矛盾,因此而加剧退休适应不良问题。人际交往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水平,而经常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身心会处于愉悦状态,还能丰富他们的退休生活,扩大交往圈,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对此,成人教育应增设人际交往教育课程,帮助老年人实现与社会“接轨”,促进代际融合。从老年群体角度来看,人际交往教育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儿孙之间的人际交往教育,另一类是与同龄人之间的人际交往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与儿孙之间的交往教育需注重家庭教育与抚养知识。研究表明,家庭和睦对老年人退休适应具有正向作用[7],而家庭中的代际矛盾多数是由老年人和青少年之间教养观念不同引起的。因此,成人教育一方面要帮助退休人员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提升其教养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帮助退休人员正确认识儿童问题行为,以便及时教育与引导。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教育则需要关注其自身的学习需求,开展特色活动,并鼓励退休人员积极参与。在教育形式方面,不论是与儿孙的交往教育还是同龄人之间的交往教育都需要开展交流讨论,代际矛盾往往由于交流不足而引起,而亲朋好友之间多交流交往能显著提升老年人的退休幸福感,因此成人教育需要积极创设条件,给退休人员多搭建交往平台。

四、结语

随着老年群体的不断增加,老龄化问题已不容忽视,随之而来的退休适应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已不能满足退休人员需求。为使退休人员更好地适应退休生活,“老有所乐”开始成为社会追求的目标,为使老年人度过一个积极乐观的晚年,成人教育应针对老年人的退休困境做出相应的改变及调整,帮助实现老年人退休生活方式的顺利转变,从而提升退休人员晚年幸福感,使“夕阳不褪色”,促进老年群体积极老龄化。

猜你喜欢

老年人人员生活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