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意识提升路径研究

2022-02-26杨添富吴志锋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党员意识入党理论课

杨添富 吴志锋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意识提升路径研究

杨添富 吴志锋

[昆明文理学院 ]

党员意识是党的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员思想上的认同、行动上的自觉和价值上的共同追求,大学生的党员意识具有开放性、成长性和创新性特点。本文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意识的提升,建议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教育,强化大学生党员意识的思想哺育机制;强化服务和实践,构建大学生党员意识的行为管理机制;重视考核与监督,形成大学生党员意识的结果评价机制。

高校大学生;党员意识;入党动机;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要强化党员意识,牢记共产党员是第一身份,为党工作是第一职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的大背景下,党内外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在悄然影响身处“象牙塔”内的青年大学生。进一步增强高校大学生的党员意识,提高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和大学生追求政治进步的信心决心,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落实“四个服务”的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员意识的内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延安作为一个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成为新中国发展的“心腹之地”。《共产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的成功撰写,成为各民主党派共同奋斗的目标及重要依据。关于党员意识,李久海(2005)[1]、胡旭阳(2006)[2]、祝信勤(2006)[3]、李琼琼(2010)[4]、郭剑开(2015)[5]等学者定义的党员意识有两个核心要点:一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更好地诠释了各级党组织共同奋斗的目标,也从侧面反映了党政思想的纲领、服务宗旨及党员义务和权利。二是对中国共产党党员来说,对自身独特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社会作用等角色的认同与自我严格要求是强化党员意识的重要内容,突出的是思想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自觉。

我们理解的党员意识是指党的意志在共产党员思想上的认同、行动上的自觉和价值上的共同追求。党员自身具备的政治意识,成为各级党员考核工作的重要标准。政治意识是一个党员对于党政思想的理解能力及践行能力,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看待事物的思想倾向。[6]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政军民学的重要理论指导,考验的是广大党员政治意识是否正确,政治鉴别力是否牢固的重要依据。党章意识是党员意识的重要考量标准。党章作为一项重要的规章制度,同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一样,为各行业秩序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也是全体党员行为规范的根本大法。[7]不仅如此,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还要具有大局意识,学会利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具有高度的思辨力,学会站在党和国家的角度去认识大局,从而在顾全大局的同时,切实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执政意识也是考验共产党员党员意识的重要指标。一个共产党员,只有认真践行党组织及国家赋予的政治使命,并在这种政治使命的驱使下着力提升自身的观念意识。[8]

此外,旗帜意识、组织意识、群众意识和纪律意识也是最具党性特征的党员意识。旗帜意识反映的是党员先进性的最基本要求,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体现。组织意识是党员组织观念在思想、政治、工作、感情上认同和服从各级党组织管理的具体体现。群众意识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党员思想与行动上的固化,核心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纪律意识既是党员遵纪守法、清正廉洁自我干预或规范的意识表现,也是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信心的认知和判断,更是全面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意识和态度。

二、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意识的特征

新时代高校和大学生面对更宽广的国际视野、面临“四个自信”的斗争形势、面向一个建功立业的最好时代,在党员意识方面表现出以下群体特点。

一是开放性。严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高校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融入群众,走向社会,在社会认知与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在全球化浪潮中,高校大学生必须有开放的思维、培育国际视野,在中外对比的学习实践中增强“四个自信”的本领。

二是成长性。在青年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的重要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面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重点发展对象,无论是党的思想理论和大政方针的学习,亦或是入党前的党校学习培训与培养,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最为重要,据此,要求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强化自身政治理论学习以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三是创新性。当代高校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对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获取方式与开展形式已经不感兴趣,借助于互联网手段的互动式、趣味性的知识获取模式成为热衷的方向。面对日益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任,创新思维是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强化党员意识的先导思维。

三、入党动机与党员意识

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为年轻一代党员的培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石。随着各级党组织的年轻化发展,高校成为了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聚集地”,为各级党政机关输送了更多的优秀人才。[9]

入党动机是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内部驱动力。端正入党动机教育是检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正确的入党动机意味着高校大学生对我们党追求的政治价值的认同,是党员政治标准的核心内容。高校发展优秀大学生加入党组织,使学生个人价值取向与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匹配,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表现形式,可以为优秀党员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们须不断强化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端正入党动机,为进入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正确的入党动机必须通过高校大学生在关键时期的表现和行为进行动态考察:一是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政治意识、看齐意识和全局意识,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二是在高校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引领下,面对学习、就业、参军、考研、创新创业、评优评先、奖助、意识形态斗争等重大考验,是否奋勇争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应有的贡献;是否违法乱纪,有违党章规定,能否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三是对历史虚无主义和社会上一些不法行为、丑恶现象,在遇到危险时,是“拔刀相助”,还是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行事[9]?通过行为引导和组织管理,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党员意识和党性修为。

四、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意识提升路径

(一)加强学习和教育,强化党员意识的思想哺育机制

入党动机受大学生个人动机和高校与社会环境因素的双重制约。高校须在组织专业学习教育活动的同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确保党的意志入脑入心。只有构建学生自我学习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双管齐下的工作格局,才能确保党员意识在潜移默化中端正入党动机,满足入党的条件要求。

从学生的角度,一是要明确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基本标准是什么。从《党章》对党员行为的规定和高校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出发,要着重培养广大学生党员的道德修养,同时也要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待事物,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善于提出创新性想法,具备积极的探索欲望,甚至为了党的事业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2]这是大学生外部动机内化的前提条件。

二是政治理论学习。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党员意识养成的思想理论哺育之基。在实践中,建议从入党积极分子和重点发展对象的选拔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成绩列为先决条件,低于良好成绩以下的学生达不到“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条件要求。

三是形势与政策学习,包括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时政和国际经济与政治态势等内容。信息网络时代的当代大学生所具备的互联网思维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在深入学习了中外历史后,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清晰,通过中外对比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优越性。而且,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的形成也是一个感性与理性交融的过程。入党的动机建立在时事新闻中对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中取得伟大成就的感性认识基础。随着学生视野的开阔和理性思考能力的提升,他们逐渐能在社会变革与发展中找准自我方位,将自我发展规划与党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实现人生价值,实现入党动机的整合调节。

四是党章党规学习。学习党中央公布实施的各种工作条例、规范、准则、办法等。通过党章党规学习,培养荣誉意识、责任意识和组织意识,促使优秀大学生按党员管理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个人日常行为规范,最终在入党后变为大学生党员的自觉行为。

对高校来说,将个人入党动机的外部因素内化为具体行动是持续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

一是继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战场”功能。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内容。但是,如何将学生视为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论内容讲授得生动而有趣味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2020年1月,《思想教育研究》刊载了四篇文章以“课堂革命”为主题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解决方案:通过情怀培育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高度[10],通过文献利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深度[11],通过视角转换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广度[12],通过共情意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温度[13]。

二是全面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非思政理论课教师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建立在学科史和时间体验性活动中的思想政治育人教育元素更有可感性、亲切性和生动性。这些隐性知识在学生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更容易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更容易与大学生的政治理想信念融合。

三是全方位拓展党性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第二课堂”是开展党性为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平台。以“四个自信”为核心,高校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教育,坚定“四个自信”的历史观;深化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教育,增强“四个自信”的时代性;推动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教育,坚定“四个自信”的国际观;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坚定“四个自信”的民族意识。[14]

(二)强化服务和实践,构建党员意识的行为管理机制

党员意识是一种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人民意识,其先进性只有在与群众的相互比较中才能得到彰明较著,在与人民的联系和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得到锤炼和升华。[15]通过考察高校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在关键时刻显露出来的行为表现,可以逐步构建起增强党员意识的行为管理机制。

首先要强化服务意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关于教育方针的表述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一决定必然要求高校大学生党员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学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与学校的改革创新、与集体的争先创优、与个人的成长成才紧密结合,将服务学校、服务同学、服务社会的党员意识贯穿于个人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要增强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是高校大学生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16]这就要求高校大学生要通过社会实践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提出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要坚持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融入社会实践,坚持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坚持与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相结合。[17]

再次要加强组织管理。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组织管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首先是强化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目的是巩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其次是强化组织生活管理,以规范“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为依托,培养角色行为管理意识,深化组织生活内涵建设。再次,创新工作思路,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组织管理模式,主动占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通过“头雁效应”机制和“亮徽挂牌”等活动落脚在强化党员责任意识上。这也是党员身份和角色的内在要求。

(三)重视考核与监督,形成党员意识的结果评价机制

党员意识成效如何需要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培养结果来检验。因此,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员的量化考核评价机制和党员履行责任的监督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关于高校大学生党员的考核评价,主要涉及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评价指标体系,二是考核形式。程化琴博士(2012)[18]根据党章对党员标准的规定并结合高校大学生的身份,从政治素质、先进性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三个部分制定了“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3个观测点。刘德强等(2018)[19]在分析“95后”高校大学生党员群体特点后,提出高校大学生党员的量化考核评价体系的理念:坚持核心标准,保证大学生党员政治属性;量化行为标准,指导大学生党员全面发展;注重成长特征,给予不合格党员提升空间。他们制定的“大学生党员量化考核表”有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

两个指标体系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我们可以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党员积分制考核评价的相关指标进行修正并验证量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高校大学生党员的考核评议一般要经过党支部考核评价、党员自我评价和群众民主评议三个环节。考核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对高校大学生党员的考核评价重在发挥引导作用和约束作用,旨在加强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从而强化党员意识。关于党员履行责任的监督,可以从两个层次进行构建,一方面,形成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与评议相辅相成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进一步丰富监督载体,畅通监督意见反馈渠道。

[1]李久海.党员要有党员意识[J].党建研究,2005(02):56.

[2]胡旭阳,胡礼祥.论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养成机制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4):29-31.

[3]祝信勤.必须正视党员意识淡化问题[J].求实,2006(09):28-30.

[4]李琼琼.关于增强党员意识的几点思考[J].新闻爱好者,2010(02)下:181-182.

[5]徐剑开,苏加毅.强化党员意识是立起党性原则之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03):125-127.

[6]宇文利.习近平缘何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政治意识问题[J].人民论坛,2016(10)中:16-18.

[7]于艳艳,赵付科.党章意识的内涵及长效机制构建[J].学习论坛,2017(05):23-27.

[8]郑权.党员主体意识与党的建设基点[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10):63-66.

[9]曹鹏.探析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标准[J].党政论坛,2020(04):21-24.

[10]王赟鹏.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有高度:“课堂革命”与情怀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20(01):90-94.

[11]崔春雪.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深度:“课堂革命”与文献利用[J].思想教育研究,2020(01):95-99.

[12]夏清.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广度:“课堂革命”与视角转换[J].思想教育研究,2020(01):100-104.

[13]赵紫玉.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温度:“课堂革命”与共情意识[J].思想教育研究,2020(01):105-109.

[14]杨添富等.以“四个自信”为核心丰富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思考[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21(01):85-90.

[15]黄文朝.论建立和完善党员意识养成机制[J].学术论坛,2005(12):79-81.

[16]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gov.cn/xinwen/2020 -08/24/content_5537091.htm.

[17]杨添富.“云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视角下高校“三结合”实践育人路径探析[J].保山学院学报,2019(12):1-4.

[18]程化琴.大学生党员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12(04):137-138.

[19]刘德强,彭国樑.大学生党员的量化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以上海E高校学生党支部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8(07):131-133.

云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全媒体时代习近平思想引领下云南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J0868)

(责任编辑:赵相华)

猜你喜欢

党员意识入党理论课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强化党员意识 提升国有企业精细化管理
党员意识弱化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新形势下增强党员意识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对强化党员意识的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入党志(外一首)
我要入党:献给建党90周年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