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拟态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困境及应对

2022-02-26陈晓宁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拟态舆情舆论

陈晓宁

自媒体时代“拟态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困境及应对

陈晓宁

[武夷学院]

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往往会受到自媒体时代所构建的“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相似的动作,这种情况经常导致高校网络舆情的发生。文章阐述“拟态环境”与高校网络舆情的关系,通过分析“拟态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困境,提出通过贯彻落实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指导思想、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建设平台和培养“舆论领袖”以及建立健全管理保障机制四个方面的措施,加强高校对网络舆情的应对。

拟态环境; 高校网络舆情; 自媒体;困境; 应对措施

自媒体具有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会改变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影响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以自媒体为背景的网络舆论是最具活力的,自媒体平台成为高校学生对于当下发生事件表达立场和交流观点的主阵地,也成为影响高校网络舆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生的视野因为受到地域限制,体验到的客观现实较为有限。随着媒体的存在和发展,学生能够在现实世界中感受到更多东西。但是,通过媒体生活的大学生常常忽视自媒体建设的环境并不是真实世界的环境,而是一种经媒介加工和重塑后的“拟态环境”。因此,分析自媒体时代下所构建的“拟态环境”,研究“拟态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困境,对学生认识真实世界具有引导作用,为制定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措施和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一、“拟态环境”与高校网络舆情的关系

著名的舆论学家李普曼提出“拟态环境”理论,“拟态环境”指的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客观现实环境,它是通过传播媒介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构建的虚拟环境。[1]“拟态环境”受到传播主体对客观信息的局部选择和侧重方向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媒介传播者的主体意识和价值观念。可以说在如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必要的组成部分,并通过传播媒介、氛围营造、心理暗示等多方面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高校网络舆情主要是指由大学生通过网络交流的方式,阐述自身对社会和校园发生的热点事件的意见和看法,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严重的可能引发高校秩序的动荡。[2]在自媒体催生的“拟态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交流渠道和方式更加多元,导致控制难度增大,波及范围变广,在“拟态环境”下这些特点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高校舆情也朝群体极化和沉默螺旋两种趋势快速发展。

“拟态环境”与网络舆情的关系密不可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为大众传媒提供了便利,使得个体都能向大众展示特有的“拟态环境”,彼此相互影响、碰撞、交融和重构。“拟态环境”基于现实环境的基础之上又与网络环境相呼应,使得高校网络舆情工作越发复杂,这已成为高校应对网络舆情必须重视的关键环节,也是提升网络工程育人所关注的重点部位。

二、自媒体时代“拟态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困境

自媒体时代,舆情主要来源于“两微一端”、贴吧、论坛和短视频等网络平台。着眼高校网络舆情传播途径,主要来源是高校的微博、微信、贴吧、论坛和短视频等平台,这些平台是舆情潜伏和爆发的主阵地。按照组成要素,高校网络舆情由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载体和高校网络舆情的客体组成。此外,根据情感属性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分为积极、中立和消极三种类型。通过自媒体的传播,高校发生的热点事件会迅速发展为网络舆论,对在校大学生、高校教师和高校本身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往往高校网络舆情的发生,主要是在高校管理事务中与大学生自身关系密切的事件。网络舆情的触发,会迅速将高校推向社会舆论的前沿。

(一)高校网络舆情依赖于自媒体构建的“拟态环境”

人类对于信息的了解和认知,不单纯来自于现实社会的经验性接触,更多的是靠传播机构提供的信息来认知世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1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 99.6%。其中30~39 岁网民占比最高为 20.3%;20~29岁网民位列第三,占比为 17.4%。调查还显示,20~29 岁群体对互联网的认可度很高,在互联网应用的价值最高。20~29 岁群体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在数字消费能力和意识方面均较强,该群体表示在互联网中对于生活类需求、精神类需求、发展类需求可以满足,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3]

当“拟态环境”反映现实世界,能够对客观现实世界进行正确建构时,“拟态环境”对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出现的思想、意见和行为等起着积极的引导和平滑的作用。借助媒介资讯,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发展趋势,对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深度和广度起着重要作用。但当自媒体“拟态环境”与客观现实世界存在较大区别时,“拟态环境”中的信息便会误导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判断,导致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大学生群体性的消极情绪和不当行为。

(二)自媒体时代“拟态环境”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消极影响

自媒体“拟态环境”对高校网络舆情会产生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消极效应、虚假、缺失、重复信息的负面反应中。信息本身不会引起学生群体的行为导向问题,但是由于学生群体对于事件了解的局限和所处立场的客观性,通过网络“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往往加深学生负面情绪的产生,从而导致“拟态环境”呈现极端化趋势,进而引发校园内舆情。例如在2021年英雄联盟总决赛事件中,中国战队EDG俱乐部战胜韩国战队DK,获得总决赛冠军。该事件在当日凌晨发生,瞬间导致全国各个高校学生群体的沸腾,成为社会热点新闻。学生通过媒体营造的虚拟环境接收到这些信息,例如倒立庆祝胜利、光膀子跑步摇旗、校内组织游行等案例迅速普及,网络舆论再度升级。这种情绪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容易导致学生情绪的异动且产生相似的动作,引起高校网络舆情的动荡,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

同时“拟态环境”中的虚假信息常常混淆人们的视野,媒体的高速传播,使得媒体中经常带入有欺骗性、有害性和误导性信息元素,信息的混淆对信息资源的传播造成损害,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并且大量存在的重复信息,会淹没相对重要的信息,不利于公众获取信息。再者,信息的匮乏以其对信息的片面解读诱使公众认识和评价容易受到大众的影响,形成“人人发表、人人评论、人人传播”的自媒体“拟态环境”。这种大环境下充斥着各种虚假、重复和缺失的信息,这些不良的信息妨碍了有用信息的获取和使用,增加了识别和筛选的难度,降低了信息获取和使用的效率。

自媒体中的不良信息反映在高校网络舆论上,则是学生产生对一些事件的片面理解或者误解。从心理层面分析,“拟态环境”中的虚假信息会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轻者导致学生很难相信网络信息,重者可能引发信任危机甚至产生网络暴力行为,这些消极的心理情绪和动作会直接导致高校网络舆情朝消极方向发展。

三、自媒体时代“拟态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困境的应对措施

为进一步发挥高校育人的作用,要积极营造显性与隐性网络相结合的育人环境。针对高校网络舆情在自媒体时代“拟态环境”下面临的困境,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从指导思想到舆论主体再到组织建设,不断完善信息的传递机制,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管理机制,为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提供管理办法。

(一)贯彻落实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指导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指针,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思想是高校网络舆情管理者对大学生进行日常网络管理工作的行动指南。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直接反映在高校网络舆情中,所以党和国家对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十分重视。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特别指出要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4]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这为我们推进网络舆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

在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建设中,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高度的关注,体现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巨大作用。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舆情管理的好坏对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者要在日常网络舆情管理中严格遵守国家政策和社会伦理法规,把握网络舆情的正确指导方向,努力培养优秀大学生,为国家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畅通网络舆情反馈渠道

高校网络舆情的产生、传播和熄灭都离不开人,而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是做人的工作。在自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紧跟时代步伐,随着“00”后的登场,需要更加贴合“00”后的特点,突显他们在高校网络舆情发生时的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自媒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第一,增强学生网民明辨是非的能力,言论自由但不代表可以随意言论,要让学生懂得言论自由与随意言论的区别,除高校传统的网络安全教育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约束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增强大学生对信息的判断力。第二,培养学生网民自我学习能力,明确上网目的,引导学生网民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充分且合理地利用网络,正确规避“拟态环境”中的不良信息,避免学生参与网络诈骗、追求虚拟网络世界等。第三,构建以学生骨干、学生党员为主的全方位、多回路的信息通道,畅通反馈机制,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校发生的事件,能够在高校发生群体性事件时得到第一手资料,为学校的决策、部署提供准确和可靠的信息支撑。

(三)通过建设平台和培养“舆论领袖”,加强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

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是解决高校舆情的重要办法。高校网络舆情的走向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公众号等内容进行建设和还原真实意见,通过培养“舆论领袖”为事态走向发声。一是高校必须加强平台的建设,完善管理办法,通过建设官方网站、管理公众号平台、策划特色栏目,增加大学生对于本校网站的热爱和兴趣,从而提高媒体平台的影响力。高校以此为契机,大力宣传新思想新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融入大学生生活当中,做好正面宣传,在校园内开展积极向上的高校网络文化。二是积极主动掌握学生动态,高度关注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又不稳定的大事件,尽可能在舆论发生的第一时间发言,占领舆论市场的主动权,让大学生听到高校的声音以及明白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正当需求,明白学校为学生服务、关心关爱学生的良苦用心。三是培养“舆论领袖”,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培养和打造正向“舆论领袖”是高校一项必要且长期的工作,通过“舆论领袖”引导舆论走向,引导网络舆情往积极事态发展,从而起到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作用。[6]

(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形成强大保障综合合力

网络舆情也需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组织保障体系。实施区域管理和领导责任制度,使用可追溯性系统,采用“谁使用,谁运营,谁负责”的方法。通过提高管理意识,密切关注调查信息,认真部署意识形态工作,最终达到全面落实管理制度的目的。通过制定各种规则和约束条件,使网络行为标准化。同时,必须明确一位领导者作为专门负责网络舆论的负责人,并作为负责网络舆论日常监测的舆论调查官,各部门协同联动,对网络舆论进行应对、解决,并将情况反应给相关部门。

设立舆论调查危机管理小组,加强对舆论分析、研究、预警和宣传工作。先头小组在任何危机情况下都要有决定性行动。团队成员必须针对学校、学生以及学校所在城市地区的情况,在视觉上灵活地贴近身边的实际情况。主要小组及其成员要有足够的预见性和合作精神,必须保持正确的判断,在巨大的压力下仍旧能够执行正确的决定。团队成员中需包括学校中心的领导层,或者是在舆情发生时能立刻与学校主要领导人联系上的成员。小组成员还可以由专任教师、心理教师、党团理论骨干和学生党员等组成,使得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在发生舆情时能够快速高效地处理,形成强大的合力。

四、结语

自媒体平台的存在,如同一把双刃剑,利与弊长期相随于人类的生活。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在自媒体平台呈现“爆炸”性的增长趋势。大学生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正处于学生时代与步入社会的交界点,他们的思想尚未成熟,容易在面临消极网络舆情时产生失误判断,容易沉溺于“拟态环境”。对此,高校必须正视实际问题,积极引导,加强管控,根据学生在不同时代、不同“拟态环境”下的反应,探索出一条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路径,为积极引导大学生用好、用对网络舆情提供可循路径,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1]崔瑞环,高振华.拟态环境中网络思政育人的困境与范式构建[J].高教学刊,2019(15):165-167.

[2]崔彦琨,蒋建华.高校舆情治理碎片化:表现、归因及破解之道[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10):6-12.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 4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9-15)[2022-01-14]..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109/t20210915_71543.htm..

[4]人民日报.新时代呼唤构建良好网络舆论生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4·19”重要讲话精神[EB/OL].(2018-04-19)[2022-01-14]..http:// www. cac.gov.cn/2018-04/19/c_1122705185.ht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5]贺军生.运用新媒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EB/OL].(2017-03-30)[2022-01-14]..http:// media.people.com.cn/n1/2017/0330/c411869-29179496.html.人民网.

[6]苏婷.自媒体时代意见领袖的社会功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4.

福建省教育厅项目高校辅导员“双线晋升”实施机制研究(项目号:JSZF2020064)

(责任编辑:赵相华)

猜你喜欢

拟态舆情舆论
章鱼大师的拟态课堂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模仿大师——拟态章鱼
关于拟声拟态词的考察
“拟态边疆”:媒介化社会中的涉藏边疆传播研究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