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班主任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探讨

2022-02-26柳凤娟罗绪强闫修民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风学业新生

柳凤娟,罗绪强,闫修民

(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末伊始,学风问题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一个显性问题”[1]。认识和改进高校学风、持续进行优良学风建设成为高校工作的主题,也是高校强化软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1-2]。有学者调查发现,尽管学风问题表现的形式不一,在某些院系或专业却有集中而直观的呈现[3],如挂科、重修人次较多及多名学生临近毕业尚有部分学分待修等,究其根本原因是这些学生入学时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理[3-4]。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5]大学新生处于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过渡阶段,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易于引导,因此,从新生入学伊始就要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班风学风,既有助于新生的健康成长,也令高校的学风建设事半功倍[2,6-7]。

重视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的惯例。“学风问题也是学生发展问题”[1],学生发展关系高校学风建设。高校管理中,对于学生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等问题,教师往往援引管理条例或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予以干预,这往往是不够的。随着知识爆炸式增长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大学生面临课业困难的情况并非罕见[8-9],他们的学习力亟待提高[10]。弗瑞斯特认为,学习力是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总和[10],国内学者提及学风问题时多强调主观因素,如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内动力不足等[6,11-12],恰恰忽略了学习能力及学业适应问题等客观事实[10,13]。

同时,“根据大学生发展的七向量理论,在本科四年阶段,大学生通常经历七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方向性,都有必须完成的发展任务,包括发展能力、管理情感、发展互助的人际关系、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发展认同、发展目的、发展诚信。……基于这一社会心理理论,学风问题可以被看作是第一阶段的智能发展问题。”[1]诚然,一些大学新生会面临学业适应、生活适应及人际交往等方面个别甚或多个的心理适应问题[13],但首要的是学业适应问题,一旦学业适应不良,“他们就会停留在第一阶段,使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发展任务产生叠加效应,导致智能发展和情感管理纠缠不清,最终可能导致辍学或其他行为问题。”[1]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对于他们可能遇到的学业适应问题进行预判并告知是关键一环,在必要的时候沟通任课教师或其他学业支持部门为智能发展遭遇瓶颈的学生提供有效帮助,使这些学生能够更为顺利地完成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从而能够进入第二阶段,即有效进行情感管理[1]。简而言之,优良学风的建设工作需要联系大学新生的学习和发展,增强院系与学生工作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一体化的学习发展环境。

不过,学风建设包含复杂的因果关系[1],即使大学新生能够认识“专业学习是大学生的根本任务”[14],也未必能够轻松投入到学业中。面对与中学阶段截然不同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大学新生将面临人生中又一个心理“断乳”的过渡时期,对大学生活的茫然无措、宿舍里的不和谐,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压抑或焦虑一样会影响一些新生的正常学习生活[15],对学风建设产生不良影响。鉴于我国高校管理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作为全体班级成员的指导者与引路人,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担负着指导学生的职责,对于增强学生班集体归属感、化解同学矛盾以及克服适应困难都有着很强的感召力,能够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业本身,并以积极的心态直面学业上的困难和挑战。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风建设中的独特优势,从而实现营造奋发向上的优良学风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愿景。

一、新生班主任管理的必然性和优越性

从相关文件政策和教育实践来看,班主任工作职责的侧重点[16]、专业教师身份[16]都决定了其担负学风建设工作的必然和优越性[14]。

(一)工作职责决定班主任更为注重学风建设

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学生管理的范围和针对性不同,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辅导员须担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联系、班级管理、学风建设等九项职责[17],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班主任主要承担大学生思想教育、学业指导、生活关怀、心理辅导等四大工作内容[16]。可见,班主任的工作职责相较来说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实施兼职班主任制度的初衷也是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优良的学风,比如清华大学于2018年通过的《本科生班主任工作管理办法》,就要求“班主任应当以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为重点”[18],辅导员管理则涉及方方面面,反倒弱化了对学风建设的强调。

另外,相较于本科生导师制,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有集体性,而导师制更为小众;从参与深度讲,班主任更多是一种引导和榜样示范,而导师制更为明确,因指导的学生有限,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项目中去。因此,如果导师切实管理,也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力、促进学生长足发展[19]。但是,由于每个老师所指导的学生有限,这一部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是无法带动整个班级甚至学院学风的。通常优秀的学生会选择优秀的导师,那么这部分学生即使进步显著也会让其他学生觉得可望不可及,他们的进步也会掩盖在个体差异下,不具备很强的说服力。但是班主任却能充分发挥班级这一小群体的优势,有效调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营造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班级文化[16]。

(2)专业教师身份让班主任能有效引领学风建设

班主任多是专业教师,这一双重角色的身份决定班主任可走专业和情感路线有效地引领学风建设。从专业角度来讲,专业教师是学生专业前景和专业困惑的亲历者,在该行业中具有较强的专业见解,在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和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帮助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更为学生所信服[14]。从情感角度来讲,班主任可倾注爱心、细心和责任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每一位同学近距离接触、一对一沟通,开导其思想上的困惑,合理运用期望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13,20],帮助其解决学习、发展成长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能够更为有效地引领学生创设班风向上、学风浓厚的班集体。

二、“新生班主任制”实施的几点思考

新生班主任制的实施,能够与辅导员队伍形成合力,帮助大学新生更好适应大学生活并培育优良班风学风,但在实施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班主任选拔和培训要提早

班主任的选拔和培训工作要在新生入校前完成,新生入校伊始便有班主任的全程“陪护”和引导。“大一新生入校时是制定规矩的黄金时期”[17],一旦错过了入学的黄金期,再行管理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大一新生经历了高强度的高考备考,进入大学后不宜完全“放养”,班主任应该通过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让他们在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上有一定保障[3],并通过打卡计时等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在公平公正环境中获得成就以强化学习信念。倘若低年级学生已经对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先入为主,一开始就懒散,不努力,期末时寄希望于不挂科,则会逐渐失去学习斗志。更糟糕的情形是,如果他们在期末考核中侥幸过关,大学四年就可能会延续这种得过且过的习惯,或者说,依靠临时突击或者其他非正常手段过关,学生的思想都会走偏,甚至学习风气败坏。因此,班主任作为新生的引路人,要在当前不断变化的形势中,提前做好预案和备案,尽可能引导学生朝奋发有为的道路迈进。

(二)班主任选拔必须遵从德才兼备、自愿的原则

学院专业和分班较多时,难免会鼓励专任教师参与。此时,对于班主任的考察更为必要。班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过关,还须具备一定的管理和沟通技能。作为兼职班主任,身兼专任教师、科研人员等多维角色,时间精力的有限和工作的繁琐,容易发生时间分配和工作投入上的矛盾,引发其自身的职业角色冲突[18],若在班级管理、沟通协作等基本业务能力上存在短板,则会加剧角色冲突,也会降低服务学生的实效,违背设立班主任的初衷。卓有成效的班级管理所需要的班主任的付出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他们的工作热情更多来自对学生的关爱以及因学生的成长所带来的成就感,只有选拔德才兼备的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才能起到育人实效。实践发现,已取得管理成效的兼职班主任多善于发掘学生各个方面的潜力,让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既能让学生得到肯定,也能为自己减轻繁杂的重复劳动。同时,不强制教师兼职,也不强制教师退出,也是保障管理成效的关键。

(三)工作考核须定性、定量相结合

学校将新生班主任作为一项重要的补充管理目标且提供岗位津贴,自然需要对他的工作成效给予考核和评价。一方面,需要对班主任的具体工作内容给予界定,比如定期召开班会,处理班级管理方面的问题等;另一方面,需要从学生思想、学风、成绩等方面的表现来评价班主任的工作成效。考核评价可从工作范围和强度给予量化,也需要从学生的反馈和表现给予定性评价。教育管理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班主任的影响也非一朝一夕即显成效,因此,学校和学院管理层在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评定时,应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给师生多一点时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班主任的付出和学生的进步,尽可能实现学有所成、教有所得,鼓励优秀班主任积极投身于学生管理工作中。

(四)参与强度要有序过渡,强化后续效应

学风的形成有延续性,经过大学一年的学习和适应,学生逐渐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了自己的理解,班主任对其的影响也有后续效应,不必一直跟随而让学生产生依赖[21]。何况,班主任和学生经过一年的相处逐渐互相了解,学生对于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有了熟悉感,再持续老生常谈易让学生失去新鲜感。另外由于班主任能够和学生建立深厚感情,班主任的参与强度下降并不意味着管理效果的下降,可通过个别学生参与班主任项目以及班干部等作为纽带来维系情义,并强化管理的后续效应。

四、结语

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应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和学业适应问题,在参与深度上,新生班主任具备其他教育主体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高校特别是生源不太优越的高校应该不断深化和细化班主任工作职责,一方面能减轻学校和学院管理层面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能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激发上进心,真正从人文关怀角度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愿景。

猜你喜欢

学风学业新生
艰苦的学业
重获新生 庇佑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心理辅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探讨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35
学风就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