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中职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研究
2022-02-26蒋羽霏
蒋羽霏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在“互联网+”时代,国家大力倡导信息化技术要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教学中。目前我国中职卫校生源较多,学生文化基础素质普遍较低,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但是,中职生的成长环境是基于信息化爆炸的网络大背景时代,故而其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乐于通过网络获取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儿科护理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主干课程,传统授课方式以教师课堂应用PPT课件讲授或演示,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较少应用微课、思维导图等信息化技术于课堂中。因此,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8级中职护理专业2个班学生共104人为对照组,2019级中职护理专业2个班108人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均是女生,初中学历,在年龄、入学考试成绩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学内容 两组护生均在入学第二学期开设儿科护理学课程,统一使用教材,授课教师、授课计划、授课进度相同,总学时72学时。
1.2.2 对照组教学方法 采用教师课前布置预习—课堂应用PPT课件讲授理论知识—实训课程分组示教—学生分组练习—学生课后练习,完成作业—操作考试—理论考试—综合评价的传统方式授课。
1.2.3 实验组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移动混合式学习模式。该教学模式分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
课前:学生预习电子教材,职教云平台发布微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实验组学生手机下载安装“爱医课”、智慧职教云平台App、思维导图等软件。根据授课计划,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爱医课”上预习电子教材,并自主完成配套练习题,检测预习效果。儿科教研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教学重点或难点,分工合作录制微课视频,或在智慧职教云平台查找相应的优质网络视频,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随时登录平台查看班级学生预习情况并及时进行督促管理,并根据学生预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课中:引入临床案例分析,指导学生用手机绘制疾病及技能操作流程思维导图。课中教师采用临床案例导课,指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临床思维。在学习每个儿科疾病或护理技能操作的过程中,都贯穿使用思维导图,按疾病知识或操作流程构建一级、二级、三级等分支结构并逐步丰富完善。同时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思维导图模式,用手机软件同步绘制。
课后:进行手绘版本思维导图作品竞赛,平台发布网络测评。每一章节内容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进行一次手绘版本的思维导图作品竞赛,评选出优秀作品在班级予以表扬,并在教学平台上循环展示。每月在智慧职教云平台推送章节测试题,实行所学知识“月考”制度,要求学生全体按时参与测评,成绩不合格者要求加强复习,一周后补考,直至合格。
1.3 评价指标
1.3.1 考试成绩 两组学生学习结束后,均由授课教师出题,统一试卷,期中、期末各进行闭卷考试一次,满分100分。两组学生技能考试项目相同,评分标准相同,监考教师均为儿科护理教研组内教师,80分及格,满分100分。最后采用综合评定方式评定期末成绩。
1.3.2 问卷调查 采用问卷星设计并发布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学习兴趣提升、知识点归纳整理、重难点理解记忆、操作流程掌握、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喜欢信息化课堂、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满意度8个方面。共发放212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2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儿科护理技能考试成绩及调查问卷结果输入Excel 2016数据库进行百分比统计分析。将期中、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所得数据输入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考核成绩以(±s)描述,采用t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实训技能考试成绩(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儿科护理技能考试平均成绩比较[n(%)]
2.2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儿科护理理论考试平均成绩比较(±s,分)
组别 期中成绩 期末成绩实验组(n=108)对照组(n=104)tP 87.52±3.5 65.18±3.1 37.28 0.000 97.45±2.2 72.78±3.9 43.21 0.000
2.3 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及满意度(见表3)
3 讨论
3.1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
知识可视化是一种传播复杂知识的创新手段,运用知识图谱呈现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及发展趋势是近年来兴起的研究方式[1]。表1~2显示,应用信息技术支持的移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实验组学生实训技能与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爱医课”电子教材的使用,充分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极大地方便了预习与复习,学生反响极好。微课视频制作精美、形象直观,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左右。有效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深入讲解,在智慧职教云平台上永久保存,与云平台上其他海量的学习资源一样,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学习。如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学生要根据小儿不同年龄来决定施救手法,教材阐述简单抽象,学生理解困难,教师用模拟人示范操作也只能显示外部动作要点,学生无法理解动作原理,而生动的微课动画视频就较好地弥补了不足。
3.2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模式明显促进了教学相长
中职学生年龄偏小,文化基础较差,但可塑性强,综合素质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移动混合式学习模式契合中职生心理需求与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理论课程上同步绘制疾病知识或技能操作流程思维导图的过程,有效地整理、归纳了知识要点,在构建知识框架的同时,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化繁为简,利用线条和图形甚至色彩对知识层次进行了梳理。表3显示,90.7%的学生认为提升了学习兴趣,75.9%的学生认为有助于重难点知识理解记忆,92.6%的学生认为有助于知识点归纳整理,94.4%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操作流程的掌握,85.2%的学生认为此过程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儿科护理不是成人的缩小版本,它的概念比较抽象难懂,如果单纯地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人才[2]。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起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在线资源导学、辅教,信息技术辅助与现场操作结合,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课堂实时测评,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3],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
3.3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模式教学满意度高
近年来,以爱课程、智慧树、学堂在线等为代表的MOOC在线教育平台,给广大学习者提供了文本、视频、图像等丰富、明快、清晰的学习资源[4]。传统授课方式形式枯燥单一,较大依赖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无法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表3显示,82.4%的学生表示喜欢信息化课堂教学;88.0%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表示满意。
4 结语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但研究过程中也发现许多问题,车国燕[5]认为,目前中职学校很多教师对信息化的重视不足,加之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导致部分教师不愿主动参与信息化教学实践。另外,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前期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学习研究,才能熟练掌握录制软件的使用,视频拍摄技巧,剪辑、配音处理、美化等技术。教研组部分教师,特别是年长者觉得难度很大。他们对教学平台的使用不熟悉,无法顺利发布网络测试,或者认为网络资源的遴选较为花费时间,故而依然愿意选择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如何进一步提高中职教师的整体信息化教学能力,对儿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