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地区高职院校留守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模式分析
2022-02-26张天成
曾 直 ,张天成 ,李 可 ,康 健
(1.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湖南 吉首 416000;2.吉首大学体育科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健康危险行为不仅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而且为其成年期疾病的多发、早发埋下隐患,甚至还会造成一系列不良的社会影响[1]。大量研究表明[2-4],各类健康危险行为在我国青少年中普遍存在,而高职院校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更为突出。长期的亲子分离造成家庭结构不完整,使留守学生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父母关爱,他们的身心健康必然受到不良影响[5],易成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高发群体。国外学者指出[6],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会表现出一种“健康危险行为症候群”,即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不会孤立存在,一种危险行为的发生往往伴随其他行为发生,且聚集模式复杂多样。了解湘西地区高职院校留守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模式及影响因素,为贫困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健康促进提出有效的干预对策,于2017年9月—10月对湘西地区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7年9月—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湘西地区两市一州各1所高职院校为调研学校,每所学校先以学制分层(五年制高职、三年制高职),从两个学制每个年级(一年级至三年级)随机抽取两个教学班。剔除有先天性身体发育疾病和身体残疾的学生,共调查学生1 328名,发放调查问卷1 328份,回收有效问卷1 24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3.45%。其中留守学生555名,非留守学生686名。留守学生中男生287名,女生268名;少数民族学生406,非少数民族学生149;生源地是农村的学生431名,生源地是城镇的学生124名;五年制高职学生330名,三年制高职学生225名;年龄14~24 岁,平均年龄(17.17±1.45)岁。
1.2 方法
参照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所编制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问卷(高中、大学)[7],设计湘西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人口学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学生健康相关行为。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专家判断法,经3次修改后,最终有95%的专家认为问卷效度达到较高和高水平。问卷信度检验采用再查法,两次调查结果(前后间隔 14 天)Pearson 系数为 0.863(P<0.01)。现场调查员由本课题组成员担任,调查员在班主任的配合下进入班级实施问卷调查,调查员宣读指导语,班主任组织发放问卷,学生采用不记名、独立填写问卷的方式,所有问卷由调查员当场统一回收,测试对象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
1.3 指标界定(见表1)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依据《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中的指标界定[7],见表1。留守学生指父母一方或双方离家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五年制高职招生对象是初中及以上学历人员,三年制高职招生对象是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员。
表1 健康危险行为指标定义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留守与非留守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留守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分析先采用层次聚类法确定聚类数,再采用两步聚类法分析聚类模式特点,留守学生高危险组、中危险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比较(见表2)
由表2可见,留守学生常喝饮料、常吃甜食、违规步行、违规游泳、动手打架、遭受欺凌、现在吸烟、现在饮酒、游戏成瘾的发生率高于非留守学生(P<0.05)。
表2 高职院校留守与非留守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比较(%)
2.2 留守学生不同聚集模式组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比较(见表3)
表3 高职院校留守学生不同聚集模式组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比较(%)
由表3可见,模式1组的特点为:多数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在3组中居于最低,有5项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为0.00%,命名为低危险组。模式2组的特点为:多数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高于模式1组,低于模式3组,自杀意念、网络成瘾在3组中发生率最高,命名为中危险组。模式3组的特点为:绝大多数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在3组中居于最高,有6项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超过90%,命名为高危险组。
2.3 留守学生不同聚集模式组健康危险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相对于中危险组与低危险组,男生(OR=2.538)、生源地是农村的学生(OR=3.654)、五年制高职学生(OR=5.338)、父母关系不好(OR=3.955)是高危险组的危险因素(P<0.05)。相对于低危险组,生源地是农村的学生(OR=2.589)、五年制高职学生(OR=6.774)、父母关系不好(OR=3.903)是中危险组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 4。
表4 留守学生不同聚集模式组健康危险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留守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普遍高于非留守学生
湘西地区地处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武陵山区腹地,是湖南省扶贫攻坚的主要地区,当地高职院校生源多来自周边农村的贫困家庭。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城乡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异、社区教育空白,湘西地区高职院校留守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不容乐观。本次调查显示,湘西地区高职院校留守学生在11类健康危险行为中,有9类发生率高于非留守学生(P<0.05),与国内相关调查[8]结果相似。
3.2 留守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呈现高、中、低危险组3类
本次研究将留守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分为3类,高危险组多数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占总体的15.9%;中危险组不良饮食发生率较低,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占总体的48.3%;低危险组占总体的35.9%。留守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和聚集现象,与张莉等[9]的研究结果相似。在国内外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的研究中,张福兰等[10]将中学男生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分为4类,高危险组占总体的17%;中危险组吸烟、饮酒发生率较高,占总体的24%;较低危险组占总体的30%;低危险组占总体的29%。刘志浩等[11]将大学女生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分为2类,高危险组占总体53.3%;低危险组占总体的46.7%。Hair等[12]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将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分为4类,高危险组占总体的26.6%;中危险组饮酒和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占总体的20.8%;较低危险组吸烟和缺乏锻炼发生率较高,占总体的36.4%;低危险组占总体的16.3%。本研究与国内外研究结果有异同之处,其原因可能为以下3点:(1)选取健康危险行为的种类和指标不完全一致。(2)研究对象存在一定差异,本次研究对象为高职院校留守学生。(3)采用的聚类分析方法有异同之处。
3.3 留守学生高危险组、中危险组受多种因素影响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相对中危险组与低危险组,男生更容易进入高危险组,这与本次选取的健康危险行为的种类有关。相关研究[13]发现,相较女生,男生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较低,而伤害和物质、精神成瘾行为发生率较高。相对低危险组,五年制高职、生源地是农村的留守学生更容易进入高危险组和中危险组,可能与学生年龄较小、适应能力差、农村地区教育与卫生基础薄弱有关。父母关系不好的留守学生进入高危险组与中危险组的风险较大,与国内相关研究[14]结果一致。相较于非留守学生,长期的留守经历使得留守学生在情感上处于“饥渴”状态,且内心敏感,外在表现较为叛逆,当感知父母关系不好、家庭氛围不和谐时,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会更高[15]。这提示学校在制订留守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干预方案时,不要忽略对其家庭成员的干预,特别是学生父母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