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科胸腔镜结合深部热疗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有效性及对肺功能、凝血指标的影响*

2022-02-26张海霞李丹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热疗结核性积液

张海霞 李丹华

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胸膜疾病,主要病因为结核杆菌感染,据相关资料显示,高达80%的患者都会出现胸腔积液,积液中因含有大量纤维蛋白所以较为黏稠,导致胸膜出现增厚、粘连等[1]。以往临床上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方法大都为胸腔穿刺引流和抗结核治疗,一般情况下患者经治疗后胸腔积液可以被消除,但对于胸腔粘连较为严重的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2]。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内科胸腔镜结合深部热疗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有效性及其对患者肺功能、凝血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定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6例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纳入标准:(1)经病理活检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且胸腔超声或CT显示为包裹性胸腔积液;(2)出现发热、气促、咳嗽、胸痛等典型呼吸道症状,或伴有结核中毒症状,如消瘦、盗汗等。排除标准:(1)年龄<18岁或>80岁;(2)不愿意进行胸腔镜检查或存在胸腔镜检查禁忌证;(3)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4)存在身心障碍或全身状况较差,不能良好配合本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人数均等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23~67岁,平均(39.47±4.29)岁;病程3~22周,平均(7.23±1.75)周;持续性、单纯自发性、复发性气胸分别为9、2、22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25~68岁,平均(40.18±4.31)岁;病程4~23周,平均(7.59±1.82)周;持续性、单纯自发性、复发性气胸分别为10、2、2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抗结核治疗,对患者进行胸腔穿刺引流,直至胸水减少到不宜定位抽取为止。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内科胸腔粘连松解和深部热疗,具体方式如下:术前借助胸部B超确定胸腔积液位置和穿刺点,使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沿肋间走向做一切口并逐层钝性分离至胸膜腔,置入套管针,当空气缓慢进入患者胸腔后插入胸腔镜,然后将胸腔积液抽净,清除坏死组织、纤维素膜、胸腔粘连,用温生理盐水对胸膜腔进行冲洗,留置引流管,最后将切口缝合;术后将20 ml生理盐水和10万U尿激酶经由导管注射到患者胸腔中,将调节开关关闭,叮嘱患者时常变动体位,使尿激酶尽可能与纤维蛋白和包膜充分接触,24 h后开放引流,直至胸腔积液全部排出为止[3];同时将体外高频热疗机(型号:HG-2000Ⅲ型,生产厂家: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贴近患者胸腔积液部位对其进行深部热疗,温度设置为40 ℃~43 ℃,40 min/次,1 次 /d,连续治疗 1 周[4]。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胸腔积液抽出总量。

1.3.2 肺功能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用力呼气肺活量(FVC)及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进行测量和比较。

1.3.3 凝血功能 采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空腹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监测患者血小板(PLT)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采用SPSS 26.0进行,性别比例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分割法,患者手术指标、肺功能、凝血功能等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胸腔积液抽出总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60、6.802、15.179,P=0.000),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胸腔积液抽出总量(ml)组别 胸腔积液消失时间(d)住院时间(d)研究组(n=33) 14.53±2.75 18.16±3.27 2 449.58±211.39对照组(n=33) 18.29±3.61 24.68±4.43 3 329.41±257.26 t值 4.760 6.802 15.179 P值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FVC、FEV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有一定改善,且研究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751、4.249,P=0.000),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L,(±s)]

组别 FVC FEV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3) 1.62±0.33 2.65±0.19 1.08±0.23 1.93±0.25对照组(n=33) 1.61±0.32 2.19±0.14 1.03±0.19 1.59±0.39 t值 0.125 5.751 0.625 4.249 P值 0.901 0.000 0.812 0.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PT、APTT和P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各指标水平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6.170、4.137、8.515,P=0.000),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s)

组别 PT(s)APTT(s)PLT(×109)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3) 13.07±2.35 11.22±1.45 36.38±4.14 33.27±3.26 284.49±11.43 263.89±10.51对照组(n=33) 12.93±2.41 9.07±1.38 36.19±4.26 30.01±3.14 287.15±11.62 242.72±9.67 t值 0.239 6.170 0.184 4.137 0.937 8.515 P值 0.812 0.000 0.855 0.000 0.352 0.000

3 讨论

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5],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抗结核和胸腔穿刺,治疗后患者胸腔积液情况会得到明显改善[6-7]。但是结核杆菌感染会导致病变胸膜出现大量纤维条索增生从而引起严重包裹,使得胸腔积液引流较为困难,还有可能使胸膜粘连增厚,导致胸廓塌陷,对患者患侧的肺功能造成损伤[8]。近年来,内科胸腔镜手术在胸腔积液和气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深部热疗作为治疗胸腔积液的新方法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但对于两者在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中的联合应用效果尚不明确[9]。

基于此,本文进行了以上探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胸腔积液抽出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有一定改善,且研究组FVC、FEV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各指标水平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PT、APTT、P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一方面,这是因为胸腔镜技术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在胸腔镜的辅助下手术医师能够获得更为清晰的手术视野,从而更好分离胸腔内部的粘连组织[10];第二,在手术过程中能取病变组织进行活检,从而大大降低误诊或漏诊的发生率[11];第三,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手术创口较小,对患者机体产生的损伤及对患者凝血功能造成的影响也较小,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上还能尽可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12-13]。另一方面,深部热疗可以利用高频震动和热量提高患者局部组织的血液灌注,促进积液中蛋白分解和渗出液的吸收,同时还能提高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胸腔抗病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减少结核杆菌对胸膜的损伤,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14-15]。

综上所述,给予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深部热疗和内科胸腔镜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清除患者胸腔内粘连和胸腔积液,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提高,同时还能减小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热疗结核性积液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
热疗减肥获科学认证
射频肿瘤热疗机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效果分析
关节积液要科学适当地抽掉
热疗不等于骨关节炎“救星”
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配合局部电容场深部热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应用
结核性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