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的自我管理护理模式对哮喘患者的护理效果

2022-02-26魏晓丽吴美娟冯秋婷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哮喘研究组病情

魏晓丽 吴美娟 冯秋婷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214000

哮喘在呼吸科临床上属于常见且多发的一类疾病,该疾病的致残率近低于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1〕。近年来,国内临床关于哮喘疾病的治疗研究已经取得重大成果,但是该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处于上升趋势,已经是全球范围内重点关注的健康问题〔2〕。相关研究显示,哮喘患者因为对于自主疾病情况、健康知识等缺乏相应了解,是导致疾病病情控制不稳定、疾病反复性发作的主要原因〔3〕。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的自我管理护理模式是一种集合科学性、规范化、操作简便快捷的自我护理管理方法,在提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肺功能等方面效果显著〔4-5〕。本文拟探讨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的自我管理护理模式对哮喘患者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哮喘患者100例,借助统计软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哮喘疾病临床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且≤80岁,了解研究内容后自愿加入;③无先天性疾病、结核等;④基础资料完整;⑤心肝肾等器官无功能性异常;⑥精神智力正常,能够正常交流。排除标准:①有会导致呼吸困难、气喘的疾病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③长时间使用药物控制病情的轻度哮喘患者,④长时间卧床者,⑤心理疾病、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等者。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0~74岁,平均(55.61±1.39)岁;病程3~17年,平均(7.01±2.99)年;病情分级:中度哮喘33例,重度哮喘17例。研究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0~75岁,平均(56.10±1.40)岁;病程3~18年,平均(7.50±3.00)年;病情分级:中度哮喘34例,重度哮喘1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两组患者均给予止咳平喘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1.2.2对照组临床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护士给予其入院健康宣教、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等,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日常注意预防感冒,戒烟酒。

1.2.3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内容同对照组一致)基础上接受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的自我管理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如下。

1.2.3.1知识干预 科室选择工作年限3年以上、专业技术过硬、工作责任心强,交流沟通能力好的医护人员负责对本组患者进行哮喘疾病集中健康教育。将集中宣教地点定位病区教师,要求患者亲属一起参加。宣教时间定于每周三14∶00到16∶00。教育内容包括:向患者发放哮喘健康知识宣教手册,结合视频资料、图片等,由责任护士负责进行讲解,使患者及亲属能够详细了解哮喘发病原因与病机。详细讲解哮喘疾病病情控制分级标准、遵医嘱服用药物的重要性、随身携带止喘药物的作用、负性情绪对于疾病治疗的影响、营养饮食指导、相关注意事项及运动锻炼对于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性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2.3.2态度干预 向患者讲明哮喘病情能够控制,但是负性情绪会导致疾病发作。对患者负性情绪的类型做出评估,有靶向性找出发生原因并进行疏导,指导患者掌握负性情绪自我调整方法,例如分散注意力法、情绪转移法等,使患者能够保持情绪平稳,以最佳身心状态面对疾病接受治疗。患者接受集中护理时,给予患者30 min时间进行讨论,支持并鼓励患者与患者之间进行交流,相关诉说自己感受、困惑的问题。邀请文化程度高、生活态度积极、健康知识掌握水平良好、病情控制稳定的患者现身说教,介绍自己抗病经验,提高其他患者治疗自信。鼓励患者亲属积极参与护理工作,日常监督协助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将协同护理作用充分发挥。叮嘱患者亲属要多给予患者支持与理解,让患者勇敢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健康信念。

1.2.3.3行为干预 ①指导患者自己建立疾病管理档案,将自己发病时间、发病原因等详细记录。例如怎样控制疾病发作、病情如何自我监测等内容。②腹式呼吸锻炼。指导患者选取卧位,双手分别放在上腹部与胸口部,肩部肌肉、背部肌肉同时放松,吸气时胸廓用力抬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天训练2次,单单次时间保证15 min。③缩唇呼吸锻炼。患者选取半坐位或者坐位,呼气时嘴唇做吹口哨样嘴型,提高气道阻力,缓慢呼吸6 s。防止外周小气道发生提前陷闭。呼气时肺部不需用力排空。患者自行调整缩唇程度的大小。每天2次锻炼,单次锻炼时间15 min。上述呼吸锻炼视频发放给患者后,由其按照视频自行展开锻炼。要求亲属从旁监督与协助。

1.3 观察指标

1.3.1两组患者护理后比较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邀请本疾病领域专家结合过往研究资料、相关文献制定哮喘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在两组患者护理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由哮喘疾病知识、遵医嘱用药、情绪自我调整、居家自我干预、饮食自我干预、康复运动、规律作息、问题处理7方面内容组成,单方面题目5道,评分1~3分,1代表不了解,2分代表部分了解,3分代表全部了解,单方面满分5~15分,评分越高代表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3.2两组患者比较护理前后肺功能情况 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及PEF(呼气流量峰值)〔6〕。

1.3.3借助成人哮喘生活质量评分表(AQLQ) 在两组患者护理后对其生活质量情况作出评价。AQLQ量表包括活动受限情况、哮喘症状、刺激原反应情况、心理状况反应及自我健康关心情况5个方面内容,条目共计35个,使用0分到7分评价,评分越低证明生活质量情况越差〔7〕。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研究组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比较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比较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分,

3 讨论

哮喘患者如果确诊后需要接受长时间治疗,虽然不能彻底治愈该疾病,但如果将患者临床症状控制好则不会对其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相关影响〔8-9〕。但是只单纯进行治疗无法将引发哮喘的致病因素彻底哮喘,该疾病经常受到医疗护理服务、患者疾病重视度、身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疾病极易反复性发作〔10〕。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的自我管理护理模式中的知信行理论包括知识获取、产生信念、形成行为、改变行为4个连续过程,是对人类健康相关行为进行改变的主要干预模式之一〔11〕。该模式中,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的健康教育信息等是养成科学积极正确健康理念与态度的基础条件,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主要动力。通过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的自我管理护理模式干预,可帮助患者养成并自觉遵守健康行为,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12-13〕。

常规护理干预中,健康教育环节只是向患者进行单项健康知识干预,无法满足患者真正健康需求,从而导致护理效果不理想。研究结果提示,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的自我管理护理在提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肺功能方面效果较为理想。分析认为,知信行理论为指导的自我管理护理同常规护理比较,前者通过多样性、个性化健康教育方式将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护理技能呈现在患者面前,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患者健康知识接受程度与宣教效果均可得到提高。经过自我管理护理干预,患者养成健康行为,疾病诱发因素减少,例如吸烟、饮酒等,患者了解药物正确使用方法及疾病发作时怎样救治,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护技术均得到提升〔14〕。同期另项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总分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该干预模式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同样明显。分析认为,首先通过干预,患者清楚认识到疾病各种危险因素,从而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能够刻意去避免接触,防止对疾病造成刺激加重病情发展。其次,详细向患者讲解了正确的药物及相关仪器使用方法,患者出院后能够对病情进行自我监测,同时出现问题后能够立刻进行自救,自我管理水平提高,缓解症状的同时改善生活质量〔15〕。

综上所述,哮喘患者行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的自我管理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其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哮喘研究组病情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THE FAREWELL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听诊器
过敏性哮喘者宜中午外出吗?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临床观察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