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置管血液肿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2022-02-26倪慧珏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导管依从性常规

倪慧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200127

血液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静脉化疗为应用较为普遍的重要措施之一。静脉输液是肿瘤患者化疗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但该种给药方式往往因药物破坏血管,导致外渗发生,容易引发局部坏死〔1〕。传统外周静脉输液方式存在穿刺次数多、药物刺激大、药物渗出损伤穿刺处周围组织等缺陷,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且会大大增加护理工作量及工作难度〔2〕。与上述两种给药方式相比,PICC置管表现出疼痛轻微、药物刺激小、并发症发生风险低等优点〔3〕。PICC置管过程中配合科学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接受PICC置管血液肿瘤患者护理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接受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者78例中随机选取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诊断明确为血液肿瘤,均接受化疗;②患者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接受治疗过程中相关诊治资料均有效,且保存完整;④语言表达、理解能力正常。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或有脑部疾病、精神疾病既往史者;②有导管过敏既往史者;③有严重出血性疾病或血栓史者;④穿刺处皮肤有明显损伤者。按单双数随机法将入选者分为两组。常规组39例,男26例,女13例;年龄19~78岁,平均(45.3±3.5)岁;疾病类型:白血病16例,淋巴瘤8例,多发性骨髓瘤13例,其他2例;穿刺次数:25例为1次,14例≥2次;留置导管最长时间:13例<1个月,26例≥2个月。观察组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20~77岁,平均(46.7±3.2)岁;疾病类型:白血病15例,淋巴瘤9例,多发性骨髓瘤12例,其他3例;穿刺次数:23例为1次,16例≥2次;留置导管最长时间:14例<1个月,25例≥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置管护理,护理内容主要为:清洁穿刺位置皮肤,定时实施贴膜更换、定时封管和接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患者不适、脱管等;向患者及家属解释PICC置管意义、操作方法及步骤等,嘱咐相关注意事项。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及内容如下。

1.2.1优质常规护理 ①全面评估患者身心状况,仔细观察穿刺周围血管、皮肤情况,然后以评估、观察结果作为依据制定PICC置管护理计划;②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精神状态,评估其对置管、癌症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明确其生理、心理护理需求,再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实施护理干预的宗旨为帮助患者缓解或消除精神压力及负面情绪,增强其面对疾病治疗的自信心;③加强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疾病、置管相关知识,同时加强实施知识培训,让患者了解更多PICC置管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对措施等知识。同时通过制作宣传小册、宣传栏,播放影像资料等方式,从多个层面实施健康知识宣教。④护理人员耐心询问患者感受,正确解答其疑惑,指导患者通过与病友聊天、听旋律舒缓音乐等方式调节自身情绪,鼓励并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精神鼓励。

1.2.2预防并发症优质护理

1.2.2.1预防静脉炎优质护理 机械性静脉炎为PICC置管患者常见并发症。导管管径过粗、材料过硬及置管期间患者穿刺肢体活动过度等为导致该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须严格把握置管禁忌证、适应证,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患者血管具体情况作为根据为其选择最适宜导管型号,须选用柔软硅胶材质的导管;置管操作时,护理人员动作须始终保持轻柔,且提高穿刺的准确度,最大限度减少穿刺次数;置管完成后48~72 h给予水胶体敷料,将敷料贴于穿刺处上方沿血管位置,同时还给予浓度为50%硫酸镁热湿敷,20 min/次,3次/d,预防静脉炎发生;嘱咐患者侧肢体活动须适当制动。

1.2.2.2预防感染优质护理 患上血液肿瘤后,患者体积免疫力会影响下降,在治疗过程中感染风险大大增加。PICC置管过程中,引发穿刺处、导管感染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无菌操作不规范、导管护理不规范、敷贴更换不及时等。预防感染为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整个护理须严格按照原则实施无菌操作。置入导管24 h后规范更换透明贴膜,过后更换贴膜2次/w;仔细观察敷料状况,有松动、污染时立即更换;肝素帽更换1次/w,且更换后须使用菌纱布做好包裹;做好导管固定,避免其脱落,导管脱出部分较多时立即拔管,再重新置管;加强对穿刺处、患者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发现患者体温升高,导管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等情况时,高度警惕导管感染发生,须将导管拔除,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1.2.2.3导管防脱、防堵塞优质护理 固定处理不当、置管期间患者活动过度、松动敷贴未及时更换是导致导管脱落的主要原因。因此,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须做好导管固定,并定期进行仔细检查,存在问题及时处理;定期实施敷贴更换,规范固定;指导患者置管期间刺穿肢体适当制动。导管受压、扭曲、封管操作不当等为导致导管堵塞发生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完成输液后,每次均须使用10 ml以上的肝素稀释液实施正压脉冲冲管,防止导管栓塞,不能用PICC导管采血;按药品性质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规范、正确的导管维护方法。④穿刺处防出血、渗血优质护理:在对患者血管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基础上行穿刺,进针速度须缓慢,防止血管被刺;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穿刺完成后及时做好穿刺点压迫,并做好固定;嘱咐患者患肢尽量制动。

1.3 效果评估

①观察一次穿刺成功、并发症发生情况;②选用自制量表对患者治护依从性进行评估,评估维度主要为患者延期维护、自我观察、正规医院维护、置管侧肢体活动等,分为不依从、依从进行评估;③选用医院自拟满意问卷调查表评估患者满意度,少于60分为不满意,61~80分为满意,81~10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满意率+非常满意率;④选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评估内容主要为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4个维度,评分与生活质量为正相关,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刺穿、并发症比较

两组置管成功率均为100.00%,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8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9.49%(P<0.05);观察组静脉炎、导管渗液、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护前GQOLI-74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护后,观察组4个维度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护前、后GQOLI-74量表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治护依从性及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护依从性、满意度相比常规组,观察组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护依从性、满意度情况对比〔n(%)〕

3 讨论

化疗为治疗肿瘤患者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化疗过程中反复静脉穿刺、多次用药大大增加患者痛苦,更重要的是较易引发静脉炎、血管阻塞、局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化疗效果,不利于预后效果的提高〔5〕。与传统化疗给药方式相比,PICC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操作简单、有效性高、安全性好、血管刺激轻微、易护理的等优点,因此在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越来越普遍,该种技术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表现更明显优势〔6〕。但PICC技术也存在缺陷,在置管过程中配合细致护理干预,才能保证取得理想应用效果。减少并发症为PICC置管应用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同时也是PICC置管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血液肿瘤患者接受PICC置管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优质护理的实施。

优质护理为目前临床护理中应用广泛其且效果理想的一种护理模式。该种模式严格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全面实施精心、细致护理责任制,对医院整体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7-8〕。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更好体现了人文服务的新型护理服务理念〔9〕。本研究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行PICC置管化疗血液肿瘤患者中,在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改善、治护满意度提高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临床治疗中发现,多数患者因缺乏对PICC置管有全面了解,面对该种给药方式表现出较为严重的精神压力,进而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部分患者甚至拒绝治疗。应用优质护理模式过程中,在对患肢身心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制订针对性、个性化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实施方案。通过加强健康宣教、知识培训使患者对自身疾病防治知识及PICC置管应用优势、安全性、特色等有更多了解,进而减少患者担忧,消除其顾虑,提高患者治疗、护理配合积极性,保证PICC置管操作能够顺利进行〔10-11〕。Cazabon等〔12〕及冯月珍等〔13〕研究均显示,PICC置管中加强优质护理,可使患者精神压力得到明显缓解,大大提高其配合度。本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后,该组患者治护依从性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此外,通过优质健康宣教还使患者对PICC置管应用优势、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有更全面了解,使其能够找好心理准备,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并发症预防意识〔14〕。周雅虹等〔15〕文献指出,患者知识认知程度的提高、治护依从性的增强、预防意识的提升均对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优质护理模式还高度重视实施预防并发症护理,因此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且该组患者治护后GQOLI-74评分、满意度也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由此可见,优质护理的实施可有减少PICC置管血液肿瘤患者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给予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时,配合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导管依从性常规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常规之外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飞机高压导管布置探讨
施乐扣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的效果观察
破常规 获巧解
导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