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下床活动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 并发症的效果

2022-02-26王晓雨潘卫宇梁莹张淑雅郭文豪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髋关节下肢康复

王晓雨 潘卫宇 梁莹 张淑雅 郭文豪

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郑州 450000

当下,国内每年约实施3~5万人次的人工关节类手术,这里近六成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简称THA)。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THA 技术已渐趋完善,已被视作20世纪骨科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1〕。由于医疗保障制度的落实、人口老年化的加速以及人们对科学规范手术的需求〔2〕,总体上THA手术数量连续迅速上升。早期下床活动,指的是为了预防便秘、下肢DVT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应于术后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帮助患者开展下床活动。作为人体负重关节的主要构成,髋关节往往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受损和发生病变,出现像股骨头坏死、髋骨退变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之类的疾病。这些疾病会随着患者年岁增长而加剧,相关报道指出,在高于55 岁的人群中,这些疾病的发生率超过了80%〔3〕。并且,由于THA 术后并发症上升,又部分地影响了手术成效、关节功能康复状况乃至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患者开展早期下床活动,对其围手术期护理、手术效果及关节功能康复意义重大。研究表明,术后患者开展早期下床活动,一方面能巩固手术效果,另一方面亦可促进髋关节功能的康复,并能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为THA术后患者开展早期下床活动,增强髋关节功能康复成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该院骨科自2017年开展THA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干预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随机数字表法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接受THA手术的患者中选出16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5 岁患者;②存在下述确诊情况之一者:关节炎,髋关节无法正常运动,股骨头坏死;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引发的髋关节损伤;③单侧首次开展THA;④手术全麻,术后使用了48 h自控镇痛泵〔5〕;⑤下肢没有DVT病史,心肺和肝肾功能满足手术要求;⑥神志清楚,对自己的疾病较为了解。排除标准:①并发其他小儿麻痹症、骨折、肌无力等者,②存在髋部手术史者,③存在尚未痊愈的严重疾病者。选取2018年10至2019年4月接受THA手术的8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选取2019年5~10月接受THA手术的8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受教育状况、婚姻状况等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次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认可,并自愿参与,且签订了相关的书面协议。本次研究得到了该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表1 两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术前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以及一些康复培训;术后在患者卧床时把诸如枕头之类的软性物品置于腿间,患肢外伸,并帮助患者开展踝泵锻炼、长收缩患肢股四头肌及足趾屈伸旋转活动;术后即可渐渐开展一步步的行走训练;结合患者身体特点的不同,为其选择合适的康复策略。观察组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为基础,给予术后患者开展早期下床活动的干预策略。以下是详细流程:①提前入院。向患者介绍提前入院的目的,使其了解手术及术后康复方面的计划,接受早期下床的康复理念,帮助患者掌握术前训练方法,减轻其内心恐惧;术前3 d为患者开展多学科培训、并加以功能评估和功能训练引导,见表2。②制定术后评估和康复锻炼方案。术后首日,护理人员帮助术后患者评估早期下床活动之前情况,主要有5个方面的内容,详见表3。同时检测患者功能受限情况,加以细致记录〔6〕;结合检测结果和术前测评结果,拟定第1阶段(即术后2~4 d)康复注意事项及具体内容;第2阶段(即术后5~7 d)结合患者第1 阶段训练情况,拟定此一阶段的具体活动内容。③患者开展早期下床活动之前的相关训练。责任护士承担患者平时的护理工作、做好评估登记;护士长概括患者状况,指出关注的事项,并提供操作示范;管床医生第一时间评判患者的不良反应及突发情况。患者术后首日下床活动前采取仰卧位开展康复训练,内容有:腘绳肌、踝泵运动、患肢内向伸缩及外向伸展、腿部伸屈、髋等基本动作,1组20 次,合计2 组;把床摇高45°使髋部随着弯曲,约30 min。③下床活动帮助。术后第1天患者按照3个“30 s”标准,把床头摇起< 90°静止休息30 s,起坐后健侧的下肢伸向患侧的下肢之下,手臂及健侧下肢共同撑起患侧下肢,然后转移到小腿可以下垂在床边位置,然后于床边坐一会儿,没有不适反应可以将健侧下肢离开床,健侧脚着地,然后患侧下肢也移至床下,双手与健侧一起发力扶到双拐或其他助行器上,过程之中必须避免髋部的所有禁忌动作,通常情况下术后第1 天患者站立2 次即可,每次3~5 min;术后次日,结合实际使用助行器,让患肢在不承重时于床旁做髋关节屈曲活动〔7〕;提起双拐或其他助行器往前移动20~40 cm后,患肢朝前迈,再将健肢往前移动,这般重复10~15 min,前移速度勿快,起初每日2 次,1次5 min就行了。④离床训练。在患者术后第5日,开展较有规律的康复锻炼,在锻炼之前要加以评估,做好登记;仰卧位训练渐次提高走动频率,延长行走时间,每日3~5次,1次10 min;在开展平地行走的基础上,还要把平时的行为活动纳入锻炼内容,比方扶着双拐或其他助行器下蹲、利用床椅转移、由站位至坐位、上下楼梯或马桶等;在训练时,患者由开始的辅助行走慢慢转向腋杖方式;开展台阶训练及交替、非交替步态的行走。训练时一定要强化对于髋部禁忌动作的认识,评判训练强度的指标是肢体疲劳程度,每次训练时都要对髋关节开展功能评估,结束阶段训练后评估具体成效。

表2 观察组TH患者术前多学科评估、培训和功能训练指引

表3 观察组THA患者开展早期下床活动具体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

1.2.2观察指标和资料收集方法 ①并发症状况。股骨上段破裂:或许同髓腔难以全部匹配、插入过程用力过猛、患者年纪大、骨皮薄、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利用CT和X线片检查确认。DVT:有肢体疼痛、肿胀、远端静脉高压及浅静脉扩张之类的表现。便秘:排便频次显著下降(每周不到3次);排便较为艰难;短期、长期或临时性排便不畅。假体脱位:通过骨科医生加以确认。严重疼痛:对于髋关节置换位置患者感受到极度的疼痛,难以承受。上述指标数据都由医护人员在患者术后1个月内加以收集。②评估髋关节功能。测评采取Harris人工髋关节功能评估(中文版)量表,此量表满分为100分,有4个评估事项,即疼痛、髋关节畸形、髋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性活动,在总分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4%、4%、5%、47%,90~100 分表示优秀,80~89分表示良好,70~79分表示尚可,70分不到表示差。该表有着良好的信效度〔8〕。术后15 d和术后1个月依次检测评估两组患者的髋关节。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THA患者术后并发症状况对比

术后1个月,便秘、DVT、假体脱位发生率等指标的对比,观察组患者都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4。

表4 两组THA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状况对比(n)

2.2 两组THA患者Harris人工髋关节功能得分对比

结果表明,术后15 d和术后1个月,活动度、功能性活动和总分等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都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然而在畸形及疼痛评分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5 两组THA患者术后15 d和术后1个月Harris人工髋关节功能得分对比(分,

3 讨论

THA术后开展早期下床活动无风险,具有可行性。美国芝加哥大学所属医院以一种崭新的护理模式干预THA术后患者〔9〕,按照护理和康复的相关需要,患者于术后首日即下床行走。本院为THA术后患者开展首日下床活动,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里没有出现下肢DVT、假体脱位、便秘等问题。虽然在THA术后早期开展下床活动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比方患者认识不到位,畏惧疼痛、体力不佳及引流管较多等〔10-11〕。然而医护人员通过耐心交流,把握了患者疼痛感知的差异,引导其开展主动的疼痛管理,在患者还没训练时就给予超前镇痛,确保训练时疼痛评分<3分,进而降低患者对疼痛的畏惧心理。发挥医护人员的专业价值,科学有效地帮助患者完成相关评估,即下床活动前的5个评估和“THA功能要点评估”。

THA 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便秘、假体脱位、DVT、股骨上段破裂和疼痛、髋关节功能康复不良等,一旦出现此类并发症,就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康复。合理而科学的快速康复和护理康复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12-13〕。本次研究为患者开展术前训练和术后髋关节等各个部位的锻炼,在术后首日让患者开展下床活动,接下来的两天相继延长活动时间,增加锻炼内容,结合饮食指导,明显减少了THA 术后并发症的概率。观察组患者经由这些活动加大了体能消耗,推动了胃肠蠕动、食量亦增强,排便的规律性得到提升,便秘现象减少,说明上述措施可以成功防范术后并发症。

术后次日置换的关节周围渐渐有新生的胶原组织沉积,如果不开展适量运动,或运动量不足,就会导致组织粘连,相应地就会影响关节功能康复〔14-15〕。术前训练可以提升患者的肌力,成功减轻术后疼痛,缩短康复时间,也让患者的经济负担得到了减轻。基于安全和科学,适当使用训练仪器,对于训练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因为本院医疗资源并不充裕,护理中的具体步骤仍然需要持续改进,早期离床会加大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意志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也影响了活动的连续进行。

总而言之,为实施THA的患者在手术之前开展全面的培训和功能训练,在手术之后开展早期置换关节标准化护理、术后首日下床活动,一方面能够增强患者肌力,一方面亦能防止组织粘连,确保髋关节的稳定。帮助THA术后患者开展早期下床活动,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强化髋关节功能康复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髋关节下肢康复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下肢最怕“凉、麻、痛”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