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分钟步行测试在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心肺健康状况中的价值

2022-02-26张婷尹瑞娟张杞莹杨亚娟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下腔栓塞心肺

张婷 尹瑞娟 张杞莹 杨亚娟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20000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发生病变引起的血管破裂,导致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占急性脑卒中的10.0%〔1〕。SAH病因复杂,普遍认为与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及其他原因有关,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部分患者可伴有局灶体征,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2〕。目前,临床上对于SAH以手术、药物治疗为主,虽然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激反应较大,导致心肺健康状态不稳定,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增加患者死亡率〔3〕。6 min步行测试(6MWT)多用于反映患者的运动耐量,对呼吸、心血管、代谢系统提供全面的分析,具有简单廉价、应用广泛、技术要求低等特点,能实现多种疾病的预测,但是该方法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肺健康状态中的评估研究较少〔4-5〕。因此,本文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探讨6MWT用于评估SAH患者心肺健康状况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SAH患者68例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6〕,均经血管造影检查确诊;②均顺利完成6MWT,且患者均能耐受;③均能在医生指导下完成检查、诊断。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或病历资料不全者,②近3个月使用其他方法治疗或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者,③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精神异常或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16~72岁,平均(46.83±4.59)岁;Hunt-Hess分级:0级12例,Ⅰ级19例,Ⅱ级20例,Ⅲ级10例,Ⅳ级7例;疾病类型:前交通动脉瘤21例,后交通动脉瘤30例,大脑中动脉瘤15例,多发动脉瘤2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1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15~73岁,平均(46.86±4.61)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拟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经DSA确诊后在出血后8~72 h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待麻醉生效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行全身肝素化,将导引管置入载瘤动脉C1-C2水平〔7〕。在示踪技术下降微导管超选送入动脉瘤中,结合每一位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选择合适合适的弹簧圈栓塞或球囊辅助技术进行栓塞。常规使用止血药物,给予患者扩容、脱水降颅压及抗血管痉挛治疗,常规行腰大池引流。(2)心肺功能评估:① 6MWT:两组入院后均采用6MWT完成患者健康状况评估,采用长为30 m的笔直、平整的走廊行走,在两端标出标记。试验前30 min停止吸氧,10 min休息,训练时穿舒适的衣物、鞋(由专业训练护士进行操作),测试开始时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患者自定步行速度,对于呼吸困难严重者允许停止,尽快恢复行走〔8〕。②呼吸功能评估: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量表由呼吸症状、活动受限与疾病影响三部分组成,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呼吸状况越差)及呼吸困难指数(mMRC,采用5分制评分法进行评价,分值越低、肺功能越好)完成两组呼吸功能评估〔9〕。③肺功能水平:采用肺功能测定仪完成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水平测定〔10〕。④心功能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完成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阻力(SVR)、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水平〔11〕。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6MWT、SGRQ及mMRC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MWT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SGRQ及mMR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6MWT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SGRQ及mMR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6MWT、SGRQ及mMRC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肺功能FVC、FEV1、PEF水平均

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FVC、FEV1、PEF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LVE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心功能SVR、LVEDV及LVESV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功能SVR、LVEDV及LVESV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3 讨论

SAH病因复杂,普遍认为与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及其他疾病等有关,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多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12〕。近年来,6MWT在SAH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结果说明,SAH患者常伴有心肺功能异常,影响患者治疗预后。6MWT是临床上常用的监测指标,能反映受试者整体功能状态,疾病对患者功能的损害程度,亦能评估患者运动耐量变化。国内学者研究表明:6MWT越高表示患者运动耐量越好,心肺状态越好;6MWT低于350 m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13〕。

6MWT是亚极量运动试验,能评估、反映患者心肺疾病的功能能力,亦是执行日常生活活动力的客观方法。同时,通过6MWT亦可评价患者的运动耐量,动态监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患者治疗预后,安全性较高〔14〕。本研究结果说明,SAH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后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利于患者恢复。介入栓塞术是SAH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能有效防止动脉瘤再次出血,帮助患者及时清除颅内积血、脑血肿,有助于降低颅内压水平,获得良好的治疗预后。国内学者研究表明:介入栓塞术属于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具有不开颅、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提高患者心功能水平,利于患者恢复〔15〕。本研究结果说明,SAH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后能提高患者心功能水平。为了提高SAH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患者6MWT,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善于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科学性。但是,6MWT测试时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情绪状态及经验等,其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综上所述,将6MWT用于SAH患者能反映患者的心肺健康状态,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下腔栓塞心肺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急诊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
剧烈头痛?
动脉瘤栓塞手术液固两相流数值模拟分析
教育部:将心肺复苏急救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剧烈头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