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ICU肺部感染的价值

2022-02-26刘君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气管气道导管

刘君

胶州市人民医院ICU 266300

近些年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升高,高血压脑出血等危重症发生率也随之增加,高血压脑出血作为神经科危重症之一,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1〕,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仍可出现严重意识障碍并引发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对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具有严重影响。临床研究发现,该类患者在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与使用气管插管干预具有重要关联,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干预后,气管原本对吸入气体的湿化作用丧失,因此临床常规采用湿化瓶鼻导管吸氧提高患者吸入气体湿度,避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临床研究表明,若未能及时对湿化瓶进行有效消毒,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交叉污染,同时,由于湿化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噪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休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适用范围。何冰娟和任晓凤〔3〕研究指出,对该类患者使用加热湿化器给予患者氧气能够更为有效的增加湿化效果,进而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另外,加温湿化器在能够湿化患者呼吸道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对湿化气体进行适当加热,降低呼吸道受到的不良刺激,进而能够降低患者治疗中出现的应激反应。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ICU肺部感染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胶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男53例,女37例;年龄47~78岁,平均(62.79±8.12)岁;出血量25.42~57.97 ml,平均(39.42±9.85)ml;出血部位:壳核61例,丘脑25例,小脑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均符合《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治疗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4〕中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相关标准;②患者在治疗后至重症监护室(ICU)进行治疗;③患者进行人工气道治疗;④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认知及意识障碍;②患者病情稳定性较差,难以配合护理措施;③患者伴有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异常;④患者伴有免疫功能障碍或在本次治疗前即伴有感染性疾病。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高血压脑出血常规干预,包括系统脱水处理、降压、避免应激性溃疡干预及祛痰干预。对照组行湿化瓶鼻导管吸氧干预,即使用去掉针头的7号头皮针导管作为鼻导管,插入气管插管中,并使用胶布对导管进行固定,湿化液选用浓度为0.45%的灭菌盐水,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3 ml,沿气管插管壁缓慢注入湿化瓶,频率为1次/1 h,另外,在每日吸痰前后,向湿化瓶中注入3~5 ml湿化液,并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等指标适当调整湿化液剂量及注入次数。观察组患者行加热湿化器给氧干预,湿化器型号为台湾恺得VADI加温湿化器800-VH1500-220型,在使用前,向湿化器中添加蒸馏水,使水位达到标志线,将湿化液滴速调整为10滴/min,在湿化器进气口上联通氧气,并在出气口上连接螺纹管,于气管插管前端接Y型管,并使Y型管的一端通过螺纹管与加热湿化器相连,另一端与外界空气相通,之后使用费雪派湿化氧疗系统对患者进行湿化干预,调整湿化温度为37 ℃。湿化量为300~500/d。

1.3 观察指标

1.3.1湿化效果 根据患者痰液情况及肺部听诊结果,将湿化效果分为:①湿化不良:患者痰液黏稠,量少且难以吸除,自干预后听诊仍可闻及肺部干啰音;②湿化良好:患者痰液稀薄,量适中,吸除难度低,干预后肺部听诊可闻及清晰呼吸音;③湿化过度:患者痰液呈泡沫状或水样状,量多且难以彻底吸除,干预后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退热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

1.3.2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症状改善时间 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率,肺部感染诊断标准:①气道分泌物增加;②体温>38 ℃;③支气管可见脓性分泌物;④呼吸音增粗或可闻及啰音。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发热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

1.3.3症状改善情况 干预前及干预24 h后痰液黏度,将患者痰液黏度分为1~3级。1级(稀痰),痰液呈米汤或白色泡沫状,吸痰后,玻璃接头内部无痰液残留;2级(中度黏痰),痰液略稠,吸痰后,玻璃接头内部有少量痰液残留,但易清洗;3级(重度黏痰),痰液黏稠,呈黄色,吸痰时可导致吸痰管凹陷,玻璃接头内部有大量痰液残留。

1.3.4生活质量 分别于患者进入ICU时及采取干预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5〕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4个维度,26个条目,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湿化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湿化效果良好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中以湿化不良患者为主。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湿化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发热消退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24 h后痰液黏度比较

干预24 h后,观察组患者痰液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24 h后痰液黏度比较〔n(%)〕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进入ICU时,两组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肺部感染作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该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因肺部感染死亡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占全部患者总数的30%以上,且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随患者术后昏迷程度加深而增加,这是由于昏迷患者常出现呼吸功能障碍,而临床上常采用人工气道对该类患者进行干预,但人工气道的建立可导致上呼吸道原本对气体的加温及湿化作用丧失,进而导致肺部的缺失,引起肺部感染〔6-7〕。以往,临床上常采用湿化瓶鼻导管吸氧法对患者进行干预,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部分医疗机构采用加热湿化器给氧法对患者进行气道湿化〔8〕。

3.1 加热湿化器给氧法能够有效提高湿化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湿化效果良好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患者中以湿化不良患者为主;干预24 h后,观察组患者痰液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湿化瓶鼻导管吸氧干预中,患者吸入的气体温度为室温,加之药液颗粒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气管及肺部的直接刺激,影响湿化效果,而湿化效果的降低导致患者痰液黏性较高;其次,使用注射器将注入湿化液〔9〕,护理人员仅能够根据自身护理经验调整注入速度。本研究中,虽然要求通过将湿化液顺气管插管管壁缓慢少量并分多次注入,但仍难以把控湿化液速度,并可由于湿化液剂量及速度尚未形成量化治疗〔10〕,导致湿化不足或湿化过度等情况的发生;再次,通过对患者进行加热湿化器给氧干预,在进行湿化前将温度设定至37℃,并调整相对湿度为100%,使吸入气体达到正常温度及湿度,避免吸入气体对患者呼吸道及肺部造成影响〔11〕。关艳霞等〔12〕研究指出,通过在吸氧干预中,能够充分加温及湿化气体,可有效提高氧分子弥散能力,提高氧气在肺泡内的交换频率,进而促进氧合,避免因冷刺激造成的呼吸道痉挛等情况的发生。

3.2 加热湿化器给氧法能够有效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发热及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张佳蕾等〔13〕研究指出,当吸氧患者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后,立即采取吸痰处理,而随着吸痰次数的增加,患者出现气道出血的记录也随之增加。本研究发现,采用湿化瓶鼻导管吸氧干预后,患者痰液量增加,需通过适当增加吸痰干预次数保证患者正常呼吸,而观察组患者因湿化效果较好,有利于黏液保持良好的水化状态,进而有益于痰液的吸除,使吸痰次数显著降低,进而能够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这是因为通过加温处理,使患者吸入的气体处于正常水平,能够代替气管原本功能,进而有助于避免外界环境对患者机体的损伤〔14〕。同时,患者经加温湿化干预后,患者肺功能指标显著改善,因此肺啰音消失时间更短,而在发热消退方面,患者发热主要受两方面原因,包括手术导致及炎性反应,而通过采取加温湿化,能够避免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等炎性反应〔15〕,因此患者症状恢复时间较短。

3.3 加热湿化器给氧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进入ICU时,两组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患者生理维度评分一方面受原发疾病影响,另一方面也受患者肺部感染及呼吸功能影响,而通过加温湿化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进而降低呼吸功能损伤程度,使患者生理维度评分有所提高;心理维度,患者在术后出现呛咳等因素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尤其在夜间随着患者呛咳的发生,因自身疾病及治疗导致的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程度显著提高,而实施加温湿化干预,能够通过改善吸入气体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同时,随着患者症状的改善,能够逐步开展病房内活动,并缩短患者ICU治疗时间,进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环境及社会关系维度评分的提高。

综上所述,与进行湿化瓶鼻导管吸氧干预相比,采用加热湿化器给氧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湿化效果,避免患者出现肺部感染,且能够有效加快患者症状的改善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气管气道导管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气管支架助儿童畅快呼吸
飞机高压导管布置探讨
施乐扣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的效果观察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
导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