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训练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2022-02-26张君董亭超
张君 董亭超
1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病案室 252000;2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科 252000
精神分裂症属于常见的精神类疾病,起病缓慢,患者常表现出特殊的情感、思维及行为与环境不协调,患者多不会出现智能意识障碍,针对该病当前尚不能明确其病因,且该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1-2〕。因此,做好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外界生物、患者心理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均会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造成影响,当前该病尚不能根治,患者表现出认知功能降低、社会功能衰退,长期药物治疗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影响其社会功能。因此为促进患者恢复,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3-4〕。本研究旨在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训练治疗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26~65岁,平均(44.5±2.6)岁;病程1~9年,平均(5.6±1.4)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至大专学历19例,本科及以上15例。研究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25~66岁,平均(44.7±2.4)岁;病程1~8年,平均(5.1±1.5)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至大专学历17例,本科及以上16例。本研究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同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明确诊断,疾病病程1年以上;②存在情感、知觉、思维异常;③患者心、肝、肺、肾等脏器无功能障碍者;④患者病情均处于基本控制状态。排除标准:①存在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②严重精神功能损害及精神衰退者,③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认知训练中常规护理,主要是叮嘱、引导患者能够遵医嘱用药,对患者实施抗精神病类药物及相关治疗的常规宣传教育〔5-7〕。
1.2.2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主要由培训考核及格的精神科护士实施。方法:①针对性指导:由于每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病情、心理情绪状态均各异,因此需要给予每位患者开展不同程度的健康教育,尤其针对初入院者,因各自因素、症状的影响不能承认自己患病。由责任护理人员将患者的致病因、患病表现、治疗方式、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对应对措施等分阶段介绍给患者以及其家属。同时针对患者的实际困难予以帮助,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在患者住院中期阶段,其疾病症状会得到显著缓解,针对自身疾病会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因此可将精神病知识的手册向患者及家属发放,让其阅读。③随机化指导:责任护士在每日巡视查房、治疗操作时,借助时机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在护理中若发现患者有错误行为,应给予随时纠正,并向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干预,责任护士可通过此种方式增加与患者的沟通机会。④集中健康教育:组织患者及家属在固定时间进行开展集中健康教育,每周两次,可以是专家讲座、病患相互交流、专题片观看等方式,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疾病知识及相关治疗方案,可以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在沟通学习交流中可积极的对患者的家庭状况、心理情绪进行了解,并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支持。通过患者相互之间、患者与家属之间以及护患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使患者内心呈现出被关心、支持的感觉,从而使患者治疗、治愈的信心得到增强。⑤同技术沟通交流:责任护士可在家属探视时,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表现、治疗进度、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告知患者家属,指导家属以正确的方式关怀、帮助患者,营造和谐的氛围,使家属起到协助、督促、指导患者用药治疗的作用。⑥院后指导:叮嘱患者及家属要坚持用药、遵医嘱复诊,防止疾病复发,指导家属学会观察患者症状,利于及早发现有无病情复发,并及时就诊,由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此外,还可以向患者提供出院带药的相关资料,如药物应用剂量、方法、禁忌、不良反应、用药时间等。此外要让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8~10 h,可开展患者感兴趣的娱乐活动,改善其交往能力,了解患者心理方面的需求,并尽量满足,若无法满足需耐心劝说讲解,使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可使患者接受适当的社会刺激,预防复发。
1.3 观察指标
1.3.1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采用该院自制的依从性量表进行评价,分别为完全依从:患者能够完全按照医嘱及护理人员的指导用药,能够自愿、准确的服药治疗,能依照医护人员提出的措施自我护理;部分依从:对医嘱用药部分遵从或督促才能服药,对护理措施需督促才可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完全不依从:拒绝服药治疗,完全不遵从医嘱及护理人员的治疗指导,不进行自我护理,拒绝家人协助。
1.3.2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应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评价,指标包括积极性指标(精神病症状、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及消极性指标(抑郁、激惹)。
1.3.3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 分别应用自我效能量表以及生活质量量表评价。自我效能量表(GSES)采用Likert评分法。让患者依据自身状况评估每个项目“不正确”“部分正确”“大部分正确”“完全正确”,分别记1~4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越好。用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表(SQLS)评价生活质量,内容共30条,每条0~4分,5级计分法,满分120分,所得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3.4两组患者精神病症状 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价。指标包括思维障碍、负性情绪、敌对、激活性、活力匮乏五项,单项满分10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精神病况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n(%)〕
2.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疾病症状、社会能力、兴趣、个人整洁评分高于对照组,激惹、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分,
2.3 两组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GSES、SOL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SOL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精神症状评分比较
经治疗研究组患者的精神病症状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精神病症状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当前尚不能被明确,其病程迁延,且易反复或加重、恶化,有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会痊愈或基本痊愈,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精神衰退状态〔8-9〕。有诸多研究资料显示,持续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来巩固治疗,可作为避免此病复发的最重要手段,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10〕。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对治疗依从性差比较缺乏,主要是因为患者缺少自知力,不能够了解该病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关疾病知识,认为服用病情抵抗类药物会损害身体,抑制在心理上产生“病耻感”,不能遵照医生意见进行治疗,使治疗处于被动状态〔11-14〕。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精神病症状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积极的健康教育干预,利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健康信念的提升,利于稳定患者病情,对促进临床康复意义重大。所以,患者其病情及表现症状被控制后,要在早期给予积极的有计划、有目的护理干预。
研究表明,在精神功能异常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作为提升患者预后、促进康复的有效措施〔15〕。健康教育作为患者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能规范行为,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6〕。健康教育的开展方式应多样灵活应通俗易懂可行性强,遵循因人施教的原则〔17〕。针对高龄、低文化水平、接受能力欠缺的患者应给予反复多次的耐心解说,借助成功病例进行现身说法,将患者现存的健康问题及其所需注意事项详细解释〔18-20〕。对开展教育的护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及沟通技巧,要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做到理解、尊重患者,获取家属的配合、患者的信任,才能确保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从而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以提升,促进全面康复〔21〕。
综合分析发现,该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是:①患者不能对自己疾病正确认知,以为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后,便可以停药。②怕治疗药物存在毒副作用,用药过程中偶见嗜睡、心慌、头晕等表现后即会感到害怕,害怕会被他人歧视,甚至害怕对婚恋、生育造成影响〔22〕。③大部分患者不能从心底接受自己患上该病的事实,同时对该病的进程持有恐惧心理,怕智力受损,也担心药物应用会对机体系统造成损伤〔23〕。④护理人员的宣教、治疗会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
针对患者害怕用药治疗这一现象,护理人员须予以有的放矢的解说,使患者能建立对该病的正确认知,使其意识到当前病情的控制并不意味着疾病的治愈,一旦停药就会使病情反复或病情加重〔24〕。针对惧怕药物毒副作用的患者,要使其知晓,在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会依据各项检测指标及药物性损伤状况,及时地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最大限度地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对未来存在恐惧感的患者可让预后较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教,促使患者建立疾病治愈的自信心,从而提升自我效能量及生活治疗〔25〕。本研究中,研究组护理效果好于对照,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SOLS评分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训练治疗护理中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效果,还能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精神病症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