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控制、社会支持及 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2022-02-26张静战伟鹏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缺血性总分量表

张静 战伟鹏

1招远市玲珑英诚医院神经内科 265400;2招远市玲珑英诚医院消化内科 265400

脑卒中是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治疗效果差异性较大且复发率高,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60%~80%〔1〕。据大量研究证实,多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对疾病存在不确定感,疾病感知控制能力较差〔2〕。疾病感知是患者利用自身疾病知识经验分析和解释当前症状的过程,从而决定患者面对疾病威胁时的应对方式,可对患者疾病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造成影响〔3〕。社会支持可分为提供情感、信息援助或指导的广义,或当个体生命周期发生变化时来自家庭、同事、朋友等外部支持资源的狭义两类〔4〕。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不同疾病感知控制能力可引发多种情绪体验,这与其社会支持、行为方式及生活质量有密切联系〔5〕。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控制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和疾病信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招远市玲珑英诚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7例,女43例;年龄36~85岁,平均(60.89±16.27)岁;卒中部位:基底节26例,枕叶31例,丘脑28例,脑干24例,小脑31例。纳入标准:①经CT或MRI扫描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且均为首次发作;②意识清晰且认知功能正常,且病程小于1 w;③无沟通、意识障碍;④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发病前后精神和认知功能异常者,②合并精神发育迟滞或脑部质性病变者,③丧失语言表达、视听功能或交流障碍者,④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及呼吸循环等系统疾病,⑤临床资料不齐或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1.2.1研究方法 查阅文献并结合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症状特点,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患者人口学与临床学资料进行收集,其中包括籍贯、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居住地、医疗付费方式、合并基础疾病、病程、治疗效果、生化指标、疾病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程度、工作情况、生活方式及心理状况等。

1.2.2疾病感知控制量表〔6〕该量表包括疾病急慢性、严重后果、个人控制性、治疗控制性、疾病相关性、疾病周期性和情绪陈述等维度,共计38个条目。采取1~5分5级评分制,总分38~19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疾病感知控制状况差,Cronbach α系数为0.77,折半信度为 0.81,证实该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

1.2.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7〕该量表包含10个条目,其中分别以客观支持(2、6、7条评分之和)、主观支持(1、3、4、5条评分之和)、对支持利用度(8、9、10条评分之和)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评定。其量表积分法:1~4/8~10)每条只选一项,选择1、2、3、4分,第五条分ABCD四项计总分,每项从无至全力支持分别计1~4分,第6、7若回答“无任何来源”则为零分,总分值为12~6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社会支持情况越良好。重测总分一致性 R=0.92,各条目一致性 R1~10在(0.80±0.94),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

1.2.4生活质量量表(SS-QOL)〔8〕该量表包括49个条目,其中包含家庭角色、思维、自理、上肢能力、情绪、家庭角色及视力等12个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会状况、身体功能与心理等综合方面的健康质量进行评估。总分49~24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该量表以Kappa系数均在0.82~1.00,Cronbach α系数为0.76。

1.3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行独立样本χ2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控制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控制状况评分结果比较

患者的疾病感知控制水平呈良好的中等现状,且对采取行为改善的态度处于消极或不明确状态的较差水平(P<0.05),见表1。

表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控制状况评分比较(分,

2.2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现状评分结果

支持利用度为其中的最低项(P<0.05),见表2。

表2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现状评分分析(分,

2.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现状评分比较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中各维度评分最低的3项分别为日常劳动或工作、性格与家庭角色,见表3。

表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现状评分(分,

2.4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控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患者疾病感知控制的三个分量表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的相关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健康权威人士、 内部控制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见表4。

表4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控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2.5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健康内部控制、健康权威人士控制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健康机遇控制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呈负相关,见表5。

表5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r/P值)

3 讨论

3.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控制现状

脑卒中是由于性别、年龄、家族史等不可控性因素,以及缺乏锻炼、激素替代、糖尿病等可控性危险因素〔9〕造成的脑部血液循环突发障碍,引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的神经功能缺损性综合征。随着现代医学治疗技术不断提升与进步,虽有效降低了该疾病患者的死亡率,然而≥60岁以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及复发率〔10〕。有关调查研究发现,由于多数患者对该疾病与病情控制方面的认知较为缺乏,且感知控制水平较低,造成以消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病情发展,致使对医疗经济负担、卫生成本、康复锻炼、病情预后等方面有一定影响〔11〕。据国务院发布的《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中提出〔12〕,为增强患者病情恢复的信念感,使其具备快速调节负面情绪能力,临床需加强脑血管高危患者的防治与健康管理,以提高其疾病感知控制力,以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采取有益健康管理行为,改善生存质量。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疾病感知控制的三个分量表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的相关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健康权威人士、内部控制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临床需以社会工作者、言语治疗师、康复理疗师与医护人员等组成护理干预小组,在患者发病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有效、多元化的评估量表〔13〕,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水平及个体治疗需求,进而提高其疾病感知控制水平及预后生存质量。

3.2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现状

社会支持可作为个体心身健康差异的重要因素,较高的社会支持可降低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对其积极乐观的治疗心理起到促进作用〔14〕。本研究针对140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调查发现,患者社会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为其中最低项,其中大部分患者社会支持仍处于中等水平。其可能与患者作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有关,其承受的社会及家庭压力较大,且来自子女的社会支持较少,而老年患者的子女多已成年,故社会支持水平相对较高。但由于该疾病伴有急性且恢复期较长等特点,且均存在认知与肢体功能障碍〔15〕,使患者家属或陪护者需花费更长时间及更多精力,造成对其情感方面支持的疏忽,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削弱原本提供的社会支持,对患者预后及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据有关随访调查表明,29.5%的患者在出院后因未获得足够的家庭与医院等社会支持而引发抑郁症〔16〕,因此,临床医护人员需采取专业家庭、延续性及建立社区医疗服务等护理,随时了解患者个体需求与病情发展,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3.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控制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疾病感知控制的三个分量表得分、社会支持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的相关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健康权威人士、内部控制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可能因多数患者出院后很少接受专业保健、康复等专业人员的帮助,故生活质量水平明显下降。外部权威人士与内部控制可有效预测患者生活质量。据有关研究发现,再次返回工作岗位或较多参与娱乐活动等社会活动的患者,可提高脑卒中后12个月内的生活质量,对疾病恢复期的患者生活质量可产生重要作用〔17-18〕。因此,采取早期、前瞻性、个体化的心理干预,使患者将控制点转移至内部,引导并协助患者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同时提供基于自我效能的健康教育、积极心理等护理措施,提高疾病感知控制能力与社会支持,减少其不确定感,改善其主观幸福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9〕。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感知控制现状更倾向于临床医护人员等外部权威人士,其内控水平相对较低,且社会支持情况处于中等水平,同时与生活质量伴有部分中介效应。临床需通过有效、权威性较高的评估量表,及时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状况,采取针对性、人性化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预后及临床治疗效果。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缺血性总分量表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议论文评价量表的设计思路与使用方法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