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在儿科急诊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2-02-26赵芸吴雪芳韩丹枫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儿科病情评分

赵芸 吴雪芳 韩丹枫

无锡市儿童医院G7病区普外科 214000

儿科急诊是院内接待儿童患者最多的科室,由于急诊患儿多伴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且每日接待的患儿数量较多,因此采取有效的方式对患儿进行分流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1〕。王丽等〔2〕指出,以往儿科急诊分诊人员主要依据个人经验及知觉进行分诊,缺乏有效的量化依据,进而导致部分患儿危重症状未能被及时有效地发现,造成病情延误,引起医患纠纷,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健康水平及医院形象。2001年,有学者在加拿大预检分诊(CTAS)基础上制定儿童预检分诊指南(Ped CTAS),并将患儿病情分为5级,目前,该分诊系统已成为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预检分诊系统。刘坚等〔3〕研究指出,可在儿科急诊应用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MPEWS)对患儿症状进行评价,之后再由医师通过5级病情评分法对患儿进行二次评估及分级处理,以保证危重患儿快速得到有效的治疗及干预,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本文拟探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在儿科急诊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儿科急诊就诊患儿1 019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儿在该院儿科急诊接受初步治疗;②患儿就诊时有家长陪伴;③患儿家长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其中男563例,女456例;年龄3个月~14岁,平均(6.19±3.12)岁,其中婴儿(3个月~1岁)359例,占35.23%;幼儿(1~3岁)233例,占22.87%;学龄前(4~6岁)269例,占26.40%,学龄期(7~14岁)158例,占15.51%。

1.2 研究方法

护理人员对患儿生命体征及症状进行初步评估,并将观察到的相应指标输入信息系统中,由系统自行进行评分并显示总分值,护理人员根据评分对患儿及患儿具体情况,进行分流,并采取相应措施。

1.2.1三角评估 于患儿入院后,首先采用三角评估法(PAT)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儿外观、呼吸功能及皮肤循环功能3个方面,对患儿病情评估结果为“不稳定”的患儿,直接送至抢救室进行抢救,对其他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确定再评价频率,并采用MPEWS系统对患儿病情进行再次评价。

1.2.2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 参照王艳等〔4〕制定的MPEWS系统,制定评分系统,对患儿共计4个系统的7项内容进行评价,各项内容评分均为0~3分,总分为21分,评分越高,表明患儿症状越严重,各项内容评分标准包括:(1)心血管系统评分(0~9分):包括3项评分内容:①皮肤颜色:皮肤颜色正常,呈粉红色,记0分;皮肤苍白,记1分;皮肤颜色发灰,记2分;皮肤颜色发灰,且表皮温度较低,记3分;②心率,正常,记0分,心率高于正常水平10次/min或以上,记1分;心率高于正常水平20次/min或以上,记2分;心率高于正常水平30次/min或出现心率降低,记3分;③心脏再同步(CRT)时间:1~2 s,记0分;3 s,记1分;4 s,记2分;≥5 s,记3分。(2)行为意识评分(0~3分),患儿入院时意识正常,记0分;伴有嗜睡症状,记1分,伴有激惹或烦躁等应激反应,记2分,伴有昏迷症状,记3分。(3)呼吸系统评分(0~6分),包括2项内容:①呼吸频率及状态,患儿呼吸正常,记0分,患儿呼吸频率高于正常值10次/min,记1分;患儿呼吸频率高于正常值20次/min,且在吸气时伴有胸腔凹陷,记2分;患儿呼吸频率低于正常值5次/min,且伴有胸骨吸气性凹陷呻吟症状,记3分;②SpO2水平,SpO2≥95%,记0分;SpO2为90%~94%,记1分;SpO2为85%~89%,记2分;SpO2<85%,记3分。(4)体温,患儿体温处于正常水平,记0分,体温为37.3~38.5℃,记1分;体温为38.6~39.9℃,记2分;体温>39.9℃或<36.0℃,记3分。

1.2.35级预检分诊标准 根据患儿评分,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5〕:①对评分≥15分的患儿,进行持续评估,并立即同时急诊应急医护人员,对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及干预措施,并将干预效果不明显的患儿送至ICU进行治疗;②对评分为12~14分的患儿,保证评价频率为0.5 h/次,帮助患儿联系相关科室进行紧急治疗干预;③对评分为9~11分的患儿,保证评估频率为2 h/次,安排患儿提前就诊,并将患儿初步评估结果告知相关医生,以便其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④对评分为5~8的患儿,保证评估频率为4 h/次,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的发展并采取适当干预措施,告知患儿家属患儿病情及治疗期间注意事项;⑤对评分<5分的患儿,保证评估频率为4 h/次,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并开展常规救治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进行χ2检验,计量数据中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并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对诊断效能的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0.7,表示诊断效能良好。进行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接诊患儿疾病类型

接诊患儿疾病类型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占全部患儿的57.21%,见表1。

表1 接诊患儿疾病类型(n)

2.2 分析接诊患儿临床症状

接诊患儿临床症状以呼吸急促/哮喘及高热为主,分别占全部患儿的57.41%及52.89%,见表2。

表2 接诊患儿临床症状(n)

2.3 分析不同分流患儿急诊预检分诊评分

本次研究中,有9例患儿病情较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其MPEWS评分为19(18,20),且不同分流去向的患者,MPEW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分流患儿急诊预检分诊评分

2.4 MPEWS评分在各病情分级间比较

各病情分级所对应的评分均为非正态分布,H秩和检验结果显示,病情分级的MPEWS评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病情分级越低,评分越高,见表4。

表4 5级病情分级中MPEWS评分〔M(P25,P75)〕

2.5 急诊预检分诊评分与患儿预后的关系

已收入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以MPEWS评分作为自变量,诊断是否发生死亡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71(0.65,0.80),如图1。针对收入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以MPEWS评分≥15为临界值,对诊断可能发生死亡的不良预后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13%及41.73%,因此能够作为病情初筛工具。

图1 MPEWS评分诊断预后的ROC曲线分析

3 讨论

由于儿科急诊患者疾病类型较多,且患儿难以准确描述自身出现的异常状况,加之多数患儿在入院治疗时伴有紧张及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较差,更进一步增加了儿科急诊分诊人员的工作难度〔6〕,加之分诊人员缺乏对患儿病情评估的量化治疗,导致分诊准确率受到影响,进而使部分危重症患儿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因此,采取有效的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儿科急诊患者进行病情评价,对改善儿科急症治疗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7〕。黄文龙和谢小华〔8〕研究指出,可通过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对患儿进行评价,通过观察患儿意识行为、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3个维度对患儿进行监测,以获得患儿情况。但李萍等〔9〕研究指出,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仅对以上3个维度进行评价难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因此,本研究在PEWS评分基础上增加体温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以提高监测的准确度。

3.1 MPEWS评分在儿科急诊分诊中的应用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 019例患儿中,有9例患儿病情较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其MPEWS评分为19(18,20),且不同分流去向的患者,MPEW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MPEWS评分较高的患儿通常心血管系统受到的影响也较大,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难,研究发现,该类患儿通常候诊的风险较大,且住院率及至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概率也较高,该结果与王惠芬等〔10〕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将MPEWS评分应用于儿科急诊病情评估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较高。同时,胡红玲等〔11〕研究发现,MPEWS评分具有不受检测仪器、分诊人员及场地、患儿年龄的限制,且能够重复操作,在对患儿进行评估时,通过将患儿生命体征指标进行观察并赋值,在将各维度评分汇总后,即可得到患儿评价总分,且一旦评价总分达到一定标准后,即由分诊人员对患儿采取相应措施,并根据患儿具体评分通知医护人员对患儿采取相应措施,而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指标进行细化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分诊措施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多数MPEWS评分≥15分的患儿伴有多系统疾病,且病情较为危急,需多科室开展联合治疗,因此,仅通知单一科室对患儿采取治疗效果不佳,且由于常规科室抢救设备相对不完善,因此应在明确评分后,及时将患儿送至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以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而对于MPEWS评<15分的患儿,由于其病情相对较为稳定或单一,因此根据患儿评分及患儿、患儿家属主诉情况,将患儿移送至相应科室,即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症状,本次研究还发现,对MPEWS评分<5分的患儿,仅在急诊观察室进行输液治疗即可改善患儿症状,且通过有效的分诊干预,一方面能够保障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儿科急诊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使其更加专注地对病情较为平稳的患儿采取干预措施,避免该类患儿因延误治疗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12〕。

3.2 MPEWS评分在儿科急诊候诊及治疗期间的应用

由于儿科急诊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因此患儿病情评估系统的实用性及评价效率也是评价该类系统的重要指标,本次研究中发现,采用MPEWS评分对患儿的评价时间约为1~2 min,因此能够满足多数医院儿科急诊护理需求〔13〕,同时,在本次研究,根据患儿初次评分结果调整评估频率,以达到实时评估危重症患儿病情的目的,该措施能够在患儿候诊期间使医护人员有效掌握患儿病情,进而开展相应干预措施,同时,由于MPEWS评分与患儿预后情况存在密切关联,因此能够在治疗后对患儿进行采取评估,以便掌握患儿病情改善情况,避免因治疗或护理工作不到位而影响治疗效果〔14〕,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卢秀兰等〔15〕的研究还指出,在采用MPEWS评分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通过组建诊疗管理小组等方式,能够更为有效地对患儿进行干预,并在患儿评分较高时通过开展及时有效的多学科治疗,新一步避免患儿病情的延误,使患儿病情得到更快的纠正。

综上所述,通过MPEWS评分系统对儿科急诊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能够快速识别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而有效对其进行分流处理,该评分系统准确率较高,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儿科病情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THE FAREWELL
双周最佳阵容
听诊器
双周最佳阵容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