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管子、晏子的消费伦理思想

2022-02-26刘清敏

今古文创 2022年9期
关键词:晏子管子

刘清敏

【摘要】管仲和晏婴二人都曾担任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皆以显赫的政绩名垂青史。他们二人在消费问题上表现出了相似的见解,又由于所处时代背景、面对社会现状的不同,二者的消费思想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晏子的消费伦理思想主要为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消费,而管子在提倡节俭的同时又主张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进行奢靡的消费。

【关键词】管子;晏子;消费伦理思想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9-0066-03

一、关于管子与晏子

管子和晏子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们二人曾先后在齐国从政,均担任宰相一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受到世人的敬仰和尊敬。司马迁赞曰:“夷吾成霸,平仲称贤。粟乃实廪,豆不掩肩。转祸为福,危言获全。孔赖左衽,史忻执鞭,成礼而去,人望存焉。”(《史记·管晏列传》)

管子,名夷吾,字仲,春秋初期齐国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县),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领主家庭,早年生活较为窘迫,曾经过商,也当过小官吏,在为公子纠臣时“三仕三见逐于君”,后经鲍叔牙推荐成为齐桓公的宰相。管仲在担任齐国宰相期间对齐国政治、经济、军事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国力大增,并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司马迁说:“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史记·管晏列传》)孔子也对管仲高度赞赏,认为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管子》是我国战国中期出现的一部全面论述封建国家经济问题的著作,该书对封建国家经济中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环节的问题都有论述。该书虽命名为《管子》,但并非管子一人所作,而是由多本著作汇编而成的,但管仲是其书基本经济概念的奠基者。管子的消费伦理思想是管子经济伦理思想中很独特的理论。

晏子,名婴,字仲,春秋晚期齐国夷维人(今山东高密),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位齐国君主。晏子出生时,管仲已辞世百余年了,晏子在二十七岁时继承其父的职位出任齐卿,后分别在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担任宰相。晏子登上政治舞台时,正值春秋第二次“弭兵之会”后的几十年中,这一时期政治局面比较稳定,诸侯国之间没有大规模的战争,齐国在晏子的治理下“显名于诸侯”。司马迁对晏子高度赞赏,说如果晏子还在的话,我为他执鞭赶车作车夫,也是非常愿意的啊!“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史记·管晏列传》)

《晏子春秋》是一本以记言为主要内容的人物传记,对人物、事件的背景只做简单的介绍,不做详述。全书主要记载了晏子与灵公、庄公、景公之间的君臣对话,以及晏子与齐国大臣、百姓、晋公、鲁公以及孔子及其门人等人之间的言语对话及事迹。

《晏子春秋》通过晏子与各种人的对话,从不同方面勾勒了晏子的形象,并在阐释了晏子的思想。晏子的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消费伦理思想是晏子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管子的消费伦理思想

在消费问题上,管子既崇尚节俭又鼓励奢靡,这并不矛盾,这是管子针对不同情况而提出的不同的消费要求。崇尚节俭是一般情况下适用的原则,而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达成一定的目的,管子又主张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进行奢侈的消费。在经济中,节俭与奢侈是与生产与消费问题紧密关联的,管子的消费伦理思想认为在不适当的时候推行节俭和鼓励奢侈都会影响到社会的生产,要想让整个社会的经济都有序发展,就要让生产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符合社会实际,在社会运行中平衡好节俭与奢侈的比例关系也就至关重要了。

(一)崇尚节俭的消费伦理原则

管子消费伦理思想以节俭为根本,管子认为节俭是消费的主要价值导向,并发出“俭其道乎”的感叹,“道”是《管子》一书中最高的哲学范畴,是世界万事万物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他把“俭”视为“道”,将“检”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

所谓“俭其道乎”,在《管子》中是这样论述的:“明君制宗庙,足以设宾祀,不求其美;为宫室台榭,足以避燥湿寒暑,不求其大;为雕文刻镂,足以辨贵贱,不求其观。故农夫不失其时,百工不失其功,商无废利,民无游日,财无砥墆,故曰:俭其道乎!”(《管子·法法》)即“儉”就是明君治国之道。

管子认为君主作为最高统治者,其一言一行都对他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管子在节俭消费方面要求君主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认为“王主积于民,霸主积于将战士,衰主积于贵人,亡主积于妇女、珠玉,故先王慎其所积。”(《管子·枢言》)

同时,管子从反面列举了统治者不遵守节俭消费原则和规范,追求奢侈享受,从而造成国破身亡的例子来劝告君王不要追求奢侈享受,要奉行节俭,“台榭相望者,亡国之庑也。弛车充国者,追寇之马也。羽剑珠饰者,斩生之斧也。文采纂组者,燔功之窑也。明王知其然,故远而不近也。”(《管子·七臣七主》)管子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如果喜欢纵欲享乐,行为奢侈,就会忘记自己的身份,失去对国家的掌握和治理,这样的话国家就危险了,“人主好佚欲,亡其身失其国者,殆!”(《管子·枢言》)

除了对统治者提出节俭消费的要求,管子还对各阶层人也提出了节俭消费的要求,具体体现为“度爵量禄”的等级制消费要求。所谓“度爵量禄”的消费要求,即“度爵而制服,量禄而用财”,就是个人不能僭越自己的等级标准而进行消费,管子要求人们自觉遵循这种等级消费道德规范。

管子的消费伦理思想是以“崇俭”为主导思想的,以国家财富的积累,国家利益的增加为根本目的的。为了达到这个根本目的,管子对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提出了节俭消费的要求,并制定了不同阶级的不同消费标准。

(二)适度奢靡的消费伦理观念

管子消费伦理思想虽是以“崇俭”为主导思想的,但并不是一味地主张节俭的,也主张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奢靡消费。这种奢靡消费并不是鼓励挥霍无度、铺张浪费的意思,而是在特定条件下鼓励一定程度的消费,目的是促进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统治秩序。

管子认为“俭则伤事,侈则伤货”,过分的“俭”会妨碍生产,过分的“侈”会浪费财货,即过分的节俭和过分的奢靡对社会生产都是不利的,“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侈则金贵,金贵则货贱,故伤货。货尽而后知不足,是不知量也;事已,而后知货之有余,是不知节也。”(《管子·乘马》)因此管子主张在消费中要做到知量和知节,做到“侈”“俭”有度。这种“侈”是一种适度的奢侈消费,是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手段,如在社会发生自然灾害,人民失去生活来源时,社会生产不振的情况下,就要鼓励社会进行奢侈的消费,如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建筑等,“若岁凶旱水佚,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管子·乘马》)管子认为“富者靡之,贫者为之,此百姓之怠生,百振而食,非独自为也,为之畜化。”(《管子·奢靡》)即他人奢靡的消费会为贫困的民众提供获取生活来源的机会。

同时,奢靡的消费也对生产也有促进作用,管子认为进行适度的奢侈消费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不侈,本事不得立。”管子主张在特殊情况下通过鼓励一定的奢侈消费,安定民生,保障社会生产,从而维持国家社会经济的稳定。

在奢侈消费问题上,管子认为充足的财富是进行奢靡消费必要的物质条件,他提出“积者立余食而侈,美车马而驰,多酒醴而靡。”(《管子·奢靡》)即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财富的积累,就没有必要进行奢靡的消费,即“上侈而下靡”,如果在没有物质基础的前提下还侈靡消费的话,那就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了。

总的来说,管子所提倡的适度侈靡消费,一方面体现在对国家整体利益发展的不违背上,一方面体现在消费的阶层等级限定上,和主张节俭的“度爵量禄”的等级制消费要求相对应。

三、晏子的消费伦理思想

晏子提出了“薄于身而厚于民”的节俭消费伦理思想,反对奢靡消费。晏子承认人人都有逐利的本性,但过犹不及,认为人不能无限制的追逐财富,他主张人们在追求财富时适度节制自己的欲望。晏子认为富就像布帛有幅一样,要为它制定限度,使之不能随意变更,提出人们在追求富贵的过程中要以道德作为幅度,“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夫民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嫚,谓之幅利。”(《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薄于身而厚于民”的节俭消费伦理思想对统治者的消费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晏子认为统治者如果追求奢靡的生活,就必然会加重国家的各种赋税徭役,就会导致整个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君税敛重,故民心离;买市悖,故商旅绝;玩好充,故家货殚;积邪在于上,蓄怨藏于民;嗜欲备于侧,毁非满于国。”(《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最后造成“毁非满于国”的恶果。

晏子的节俭消费思想特别重视统治者行为对节俭消费的引导作用,他认为“君人者,与其请于人,不如请于己也”,只要君主躬行节俭,不进行奢靡的消费,那么百官和人民就会纷纷效仿,整个社会就会盛行节俭。

《晏子春秋》中记载了大量晏子向君王谏言,要求君王节俭消费的事件,如景公问晏子让人民富裕难吗?晏子对曰:“易,节欲则民富。”(《晏子春秋·内篇问下》)又如景公问:“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曰:“今君欲法圣王之服室,不法其制,法其节俭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晏子除了劝谏统治者进行节俭消费外,他还根据齐国实际的情况,在饮食、衣冠、宫室等各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消费标准,并要求君王与民众按照这些标准进行相应的消费,如在饮酒上,晏子提出“古之饮酒也,足以通气合好而已矣”,所以当今“男不群乐以妨事,女不群乐以妨功”。同时,晏子个人也严格遵守这种节俭消费标准,司马迁说晏子“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史记·管晏列传》)

晏子提出的“薄于身而厚于民”节俭消费伦理思想要求统治阶级奉行节俭,不进行奢靡的消费,并主张统治阶级把节俭下来的财物用来保障和改善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这种思想主张与晏子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当时齐国奢靡之风盛行,社会贫富差距增大,晏子看到了这种情况下所存在的社会危机,并提出了一系列节俭消费的主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和限制统治阶级对百姓的剥削、缓和齐国的阶级矛盾,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四、管子、晏子消费伦理思想异同成因分析

综上所述,管子和晏子的消费伦理思想都是以节俭为主的,不同的是管子消费伦理思想除了主张节俭,还主张在特定情况下进行适度的奢靡消费。管晏两人相隔百余年,都曾作为齐国统治阶级的一员,他们的这种奢俭消费思想上的异同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首先,管子和晏子两人在消费上都主张节俭,并把节俭作为消费的主导思想,这是由于整个春秋战国社会大背景所决定的。春秋战国时期,在生产力极其不发达的自然小农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的。在这种大背景下,在消费问题上,当时思想家们总是以推崇节俭消费为价值取向的,崇尚节俭是管子、晏子对于当时社会主流消费思想的一种认同。

其次,管子、晏子不同的消费伦理思想与他们所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成长背景密切联系。管子处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时代,作为齐国的宰相,管子的首要目标是要使齐国强大起来,在诸侯争霸中取得霸主地位。

在针对齐国的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的过程中,他认识到消费对于经济生产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他鼓励社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奢靡消费,把这种适度的奢靡消费作为促进生产,推动齐国经济恢复与发展的良方。

另一方面,管仲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自幼家境贫寒,早年曾四处经商游历,也当过小官吏,这些经历使他深刻认识到消费与生产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他认识到消费能促进社会生产,在特定情况下,一定程度的奢靡消费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维持国家的统治。而晏子提出反对奢侈的消费思想也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晏子所生活的时期正处于第三次弭兵之会期间,这期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战争较少,社会环境较安定,国家统治阶级的危机感弱,也无多大动力与决心去进行改革,加上晏子为政之时,齐国自管仲后又经过了百余年的治理,国家财富积累进一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为政之时,齐国从上至下奢靡之风盛行。晏子深知这种奢靡之风对整个国家存在着巨大危害,因此他提出了节俭消费的思想,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要求节俭消费,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节俭标准,试图通过“躬行节俭”“上谏君主”“下导百姓”等方法来改正齐国的奢靡之风,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秩序。

晏子的这种节俭消费思想以及制定相应的节俭标准,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齐国的奢靡之风,也减轻了人民的部分负担,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齐国奢靡之风盛行的问题。因为他的这种节俭消费的思想,实质上只是对现存社会财富分配方式的一种调节,并不能增加社会财富,也无法转变社会风气。

晏子死后,齐国缺少了制约,奢靡之风更胜从前,而社会财富又没有增加,统治者阶级只有将膨胀的欲望加诸普通民众身上,齐国的阶级矛盾尖锐,齐国也逐渐衰弱下去了。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2002.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

[3]赵守正.管子注译(上)[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

[4]赵守正.管子注译(下)[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

[5]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增订本)[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6]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7]赵晓雷.中国经济思想史[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8]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9]张铮. 《荀子》与《管子》 《晏子春秋》的关系考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06):122-124.

[10]曹俊杰.《管子》的消费思想管见[J].管子学刊,2000,(02):23-26.

[11]王珏,胡新生.论晏嬰思想的特色[J].理论学刊,2005,(01):106-108

[12]张祥浩.论晏子的尚俭思想[J].管子学刊,1991,(01):33-39.

猜你喜欢

晏子管子
巧取乒乓球
晏子的车夫
小燕子
列表“截”钢管
做试验
塑料管与“大玩家”
晏子使楚
为者常成
滚球游戏
晏子辞退高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