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课标高考理数第20题解析几何的探究
2022-02-25杨雪苹
杨雪苹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 511458)
圆锥曲线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在解题中涉及到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三角和直线等内容,体现各种能力的综合要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计算水平、较强的计算能力.求曲线轨迹方程常用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代入法、参数法.求轨迹方程,一定要注意轨迹的纯粹性和完备性.要注意区别“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 试题呈现
题目(2009年新课标20)已知椭圆C的中心为直角坐标系xOy的原点,焦点在x轴上,它的一个顶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分别是7和1.
(1)求椭圆C的方程;
2 试题解析
2.1 题型分析
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是作为高考解答题中的第(1)问,最常见的方法是定义法与待定系数法.本题中第(1)问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
离心率是高考对圆锥曲线考查的重点,涉及a,b,c三者之间关系.本题的第(2)小题是考查圆锥曲线垂直相关点的轨迹问题,是比值为离心率e时的一般化变式:
2.2 解法探究
由椭圆定义知:到两个焦点的距离分别是7和1的顶点一定是长轴两端点中一个.
解得a=4,c=3.
所以b2=a2-c2=16-9=7.
(2)设M(x,y),其中x∈[-4,4].
整理,得(16λ2-9)x2+16λ2y2=112,其中x∈[-4,4].
化简,得9y2=112.
小结本题第 (1)小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基本性质;在第(2)小题中, 点M的轨迹方程通过直接将相关点的坐标代入等量关系,考查形如(λ-a)x2+bλy2=c(其中a,b,c为定值)的动点的轨迹,渗透着分类讨论思想.若把载体变为双曲线,问题该如何解答呢?
3 试题变式
解析设M(x,y),其中x≥4或x≤-4.
由于点P在双曲线上,可得
即(23-16λ2)x2-16λ2y2=112,其中x≥4或x≤-4.
因为(23-16λ2)x2=16λ2y2+112>0,
即23-16λ2≥7,即0<λ≤1时,
点M的轨迹为中心在原点、实轴在x轴上的双曲线满足x≥4或x≤-4的部分;
4 结论的一般化及推广
4.1 结论的一般化
当0<λ 当λ=e时,点M的轨迹是两条平行于x轴的线段; 当e<λ<1时,点M的轨迹为中心在原点、长轴在x轴上的椭圆满足-a≤x≤a的部分; 当λ≥1时,点M的轨迹为中心在原点、长轴在x轴上的椭圆. 当0<λ≤1时,点M的轨迹是中心在原点、实轴在x轴上的双曲线满足x≥a或x≤-a的部分; 当1<λ 当λ≥e时,点M的轨迹不存在.4.2 结论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