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在预见性护理干预下的康复效果观察

2022-02-25胡光玉

黑龙江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预见性依从性脑梗死

胡光玉

信阳市中医院内科,河南 信阳 464000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其病死率虽得到明显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相关报道证实,脑梗死恢复期是降低致残率的关键时期[2]。但此阶段需面临多种问题及突发情况,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较高,加之多数患者缺乏康复信心,疾病认知不足,导致其康复锻炼依从性较差。风险识别框架下预见性护理干预属于新型护理干预方案,是在风险识别框架明确风险因素后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护理效率,保障护理质量。本研究旨在分析风险识别框架下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6 月信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12 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56 例。常规组中男34 例,女22 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8.81±5.77)岁,病程0.6~6个月,平均病程(3.11±0.67)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轻度16例,中度27例,重度13例。文化水平为10例小学及以下,35 例初中及高中,11 例大专及以上。研究组中男36 例,女20 例,年龄39~73 岁,平均年龄(58.13±5.96)岁,病程0.7~6 个月,平均病程(3.20±0.75)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轻度18 例,中度28 例,重度10 例。文化水平为11 例小学及以下,32 例初中、高中,13 例大专及以上。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均结合临床症状,经影像学(头颅CT、脑电图)检查证实为脑梗死,属于脑梗死恢复期(脑梗死发生后2 周~1 年),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签订知情承诺书。(2)排除标准:伴有感染性疾病、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存在精神疾病,合并外伤性颅脑损伤、颅内占位性病变,既往存在开颅手术史,存在语言沟通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视听障碍导致无法配合干预。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于病床周围安装床栏,床头挂上警示牌,在固定位置摆放患者常用物品。患者坐位时,根据其实际情况佩戴保护带,在卫生间放置防滑垫。康复锻炼时,需在康复医师指导或护士陪伴下进行,指导患者穿防滑鞋子、适中长度的衣裤,并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

1.3.2 研究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风险识别框架下预见性护理干预,组建护理小组,由神经内科主管护师、康复医师、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组成,组内成员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查找文献、资料,结合既往临床实践经验,讨论、建立脑梗死恢复期风险识别框架,并严格按照风险识别框架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识别其自身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1)评估风险级别:首先为患者及家属讲解脑梗死恢复期风险识别框架的意义与作用,引导患者配合评估,评估后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其存在的风险与相关因素,明确患者风险级别与相关不良事件危险因素。(2)预见性护理干预:①对不同风险级别患者采取对应风险管理及健康宣教,包括跌倒、坠床、创伤高发环境、时间及相关保护措施,如将筛选出来跌倒、坠床及创伤风险高的患者进行床头标识(跌倒高危为红色防跌倒标识,创伤高危为黄色防创伤标识,坠床高危为绿色防坠床标识)。②主动为患者播放各种跌倒、创伤及坠床等情景模拟视频,告知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常见情景与易发状况等,并强调跌倒、创伤及坠床对后续康复的不良影响及危害,强化患者及家属危险意识,为其讲述关键性预防措施。③加强护士交接班管理,尤其重视高危患者的护理,及时处理安全隐患。④康复锻炼:由康复医师根据患者风险评估级别制定个体化康复锻炼方案,主动为患者介绍康复锻炼获益及对预后改善的积极作用,缓解患者恐惧摔倒、担心恢复不好等不良心理,提高其康复锻炼依从性,并向患者强调自我管理对脑梗死恢复期上述风险事件及病情改善的重要意义,给予针对性指导,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两组患者均干预至出院。

1.4 观察指标

(1)康复锻炼依从性,分为3 个等级:不依从、部分依从及完全依从。将部分依从、完全依从纳入依从率。(2)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判定,包括情绪管理(5 个条目)、日常生活管理(10 个条目)及疾病医学管理(11 个条目)3 个维度,每个条目采用5 级(1~5 分)计分法,分值越高,提示自我管理行为越好。(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评分评估,包括上肢运动功能(66 分)与下肢运动功能(34 分),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运动功能越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包括10 项内容,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4)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跌落、创伤及坠床等不良事件。(5)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十分满意(>90 分)、满意(81~90 分)、尚可(71~80 分)、不满意(60~70 分)、十分不满意(<6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将满意、十分满意纳入总满意度。经预实验,本问卷评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为0.90,效度系数为0.8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情况

研究组康复锻炼依从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情况例(%)

2.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情况

两组患者干预前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及情绪管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及情绪管理评分较干预前升高,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情况(±s)分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情况(±s)分

a表示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时间干预前研究组(n=56)常规组(n=56)t值P值干预后研究组(n=56)常规组(n=56)t值P值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情绪管理27.46±2.78 26.93±3.02 0.966 0.336 31.27±3.19 31.59±3.45 0.510 0.611 13.39±2.25 13.61±2.48 0.492 0.624 38.46±3.18a 33.72±3.07a 8.025<0.001 45.02±2.31a 39.79±3.03a 10.272<0.001 21.13±1.76a 18.37±2.10a 7.538<0.001

2.3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

两组患者干预前上肢运动、下肢运动、FMA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肢运动、下肢运动、FMA及ADL评分较干预前升高,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s)分

a表示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干预前研究组(n=56)常规组(n=56)t值P值干预后研究组(n=56)常规组(n=56)t值P值运动功能上肢运动评分下肢运动评分FMA评分ADL评分30.87±4.02 31.13±3.79 0.352 0.725 16.94±2.44 17.09±2.65 0.312 0.756 47.81±5.03 48.22±6.11 0.388 0.699 46.39±4.89 47.10±5.23 0.742 0.46 48.06±4.11a 42.39±3.86a 7.525<0.001 24.58±3.12a 21.52±2.83a 5.436<0.001 72.64±7.13a 63.91±6.68a 6.687<0.001 68.24±6.06a 61.25±4.78a 6.777<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例(%)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研究组护理效果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例(%)

3 讨论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脑梗死致残率高达80%,其中重度致残率约为40%,严重降低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导致其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加重[3-5]。研究表明,脑梗死恢复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尽早协助患者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病情转归及预后改善[6-8]。因此,探索积极、可靠的护理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风险识别框架是识别疾病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有效方案,能及早识别风险、及时给予针对性干预,从而减少不良事件[9]。预见性护理干预是在制定护理方案、执行护理措施前对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预见性干预,在预防临床护理风险中具有显著效果[10-12]。为此,本研究尝试将风险识别框架下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本研究首先通过查阅资料、组内讨论建立脑梗死恢复期风险识别框架,识别患者自身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明确其风险级别,有利于制定个体化针对性护理方案,从而提高护理效率。在评估结束后,根据不同风险级别采取对应风险管理及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及家属危险意识,并告知关键性预防措施,不仅能减少不良事件,还会强化患者自我管理。此外,由康复医师针对患者风险评估级别制定个体化康复锻炼方案,主动为患者提供康复锻炼宣教、缓解不良心理等措施,有助于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且通过强调自我管理对脑梗死恢复期上述风险事件及病情改善的重要意义,可为改善其自我管理能力创造良好基础。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康复锻炼依从率、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及情绪管理评分高于常规组,提示风险识别框架下预见性护理干预的确可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强化自我管理行为。

此外,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通常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等不良现象[13-15]。本研究干预过程中由康复医师根据患者风险评估级别制定个体化康复锻炼方案,能保障康复锻炼科学性、可执行性及有效性,同时通过为患者讲解康复锻炼方案对其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预后的改善作用,使其康复锻炼依从性提高,进而从患者执行角度,确保康复锻炼效果,还帮助患者缓解恐惧摔倒、担心恢复不好等不良心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FMA、ADL评分高于常规组,可见风险识别框架下预见性护理干预能促进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本研究还显示,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强化自我管理行为,改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护理效果满意度较高。并获得如下护理体会,护理干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患者合理需求,积极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对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障干预效果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预见性依从性脑梗死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