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何氏药物铺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2-25徐桂华许建军刘学荣

黑龙江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姜饼何氏针刺

徐桂华,许建军,刘学荣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天津 300480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腰背肌筋膜炎(lumbar back myofascitis, LBM)的患病人数逐渐增多,已成为临床多发的慢性疾病[1]。LBM 是由于长期劳损、寒冷致使腰背部的肌肉、筋膜出现炎症反应的疾病,以疼痛、水肿、麻木、肌肉收缩、运动受阻等为主要症状,且病情迁延,难以痊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2]。因此,临床上应对LBM 患者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治疗。目前,药物治疗、针刺、铺灸、按摩等均为常用的治疗措施。针刺是根据中医理论使用针具刺激人体相应部位从而改善疾病的疗法,具有效果确切、便于操作、经济实惠、适应证广等特点[3-4]。何氏药物铺灸是由何天有教授创建的治疗方法,该法在传统灸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可活血通络、温补阳气、祛散寒邪,在类风湿关节炎、产后风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5]。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在治疗LBM领域具有多年的经验,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联合何氏药物铺灸治疗LBM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9 月—2020 年3 月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收治的108 例LBM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 例,女51 例,年龄22~63 岁,平均年龄(37.96±8.12)岁。纳入标准:符合LBM 诊断标准[6];年龄>18岁;疼痛持续>3 个月。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者;中途退出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 例。其中对照组男28 例,女26 例,年龄24~63 岁,平均年龄(38.14±8.50)岁。观察组中男29 例,女25 例,年龄22~61 岁,平均年龄(37.78±7.9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刺法实施治疗。取俯卧位,根据压痛点取相应的背腧穴,使用碘伏消毒施针区域,采用针具于阿是穴、膀胱经第一侧线背腧穴施针,行单式手法,得气后加电针予连续波,留针0.5 h。1 次/d,每个疗程10 次,共3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何氏药物铺灸。针刺部位及方法同对照组。药物铺灸方法: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首先于膀胱经第一、二侧线,华佗夹脊穴、督脉上腧穴组成的穴区进行姜汁擦拭。再将防风、桂枝、威灵仙、豨签草、海风藤、川乌、草乌、寻骨风、淫羊藿、川芎、白花蛇舌草、木鳖子碾制成粉末,于施灸区均匀铺洒药粉,厚度>1 mm,范围为25 cm×10 cm 左右。将生姜泥压制成大小与药粉相同,厚度>8 mm 的姜饼。姜饼放置药粉上,再将艾绒制成锥型艾条放置姜饼上点燃,根据患者反应移动姜饼位置。燃尽后去除艾绒,使用胶布固定具有余热的药粉和姜饼,留灸0.5~2 h,嘱患者直至施灸区无温热感,清理铺灸材料。针刺和铺灸隔日进行,每个疗程各5 次,共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疗效判断标准。治愈:临床表现消失,活动自如;显效:临床表现基本消失,活动后存在不适;有效:临床表现有所改善,活动后和气候变化仍有痛感;无效:临床表现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感,根据痛感在10 cm 的横线上做记号,分为0~10分,分数越高说明痛感越高。(3)采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价腰背部活动功能,量表共9 个条目,每项0~5分,分数越高说明功能障碍越严重。(4)记录两组局部肿胀、淤青、皮肤破损、水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不齐时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情况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s)分

组别对照组(n=54)观察组(n=54)t值P值VAS评分治疗前8.09±1.57 8.13±1.60 0.131 0.895治疗后4.76±1.32 2.88±1.25 7.599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情况

治疗后,两组OD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情况(±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情况(±s)分

组别对照组(n=54)观察组(n=54)t值P值ODI评分治疗前38.94±13.56 38.77±13.48 0.065 0.984治疗后21.50±12.81 14.62±11.43 2.945 0.000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LBM 患者因炎性反应的发生使末梢神经受到压迫,微循环状态异常,组织缺血缺氧,代谢产物无法排出,从而产生水肿、疼痛感等临床表现,致使患者日常活动受限,睡眠质量降低[7]。中医理论认为,LBM 属“痹症”范畴,主要内因为经络阻滞、气血不畅、正气不足、阳气亏虚,治疗宜以通经活血、化瘀止痛为法[8]。多种中医疗法在治未病科已开展多年,研究通过分析总结丰富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针刺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解除粘连组织,改善神经压迫,促进新陈代谢,减少炎性因子分泌,减轻水肿及疼痛感,且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9]。师月等[10]对72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针刺具有降低患者痛感,改善腰部功能障碍等关键作用。LBM 病位在筋肉之处,利用针刺在腰背部腧穴可发挥疏通气血、祛风除湿、平衡阴阳之效[11]。而行,针刺治疗疾病的时间较长,且因害怕疼痛导致患者的接受度较低,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LBM治疗手段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何氏药物铺灸是通过多个项目协同作用起效的疗法,具有独创的留灸之法,可根据患者的疾病程度决定留灸时间,已在多种急慢性疾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12]。该法将灸疗与药物联合应用,可在热力作用下使药物经皮吸收,局部渗透至病所,可调整阴阳、温经散寒、疏通气血、消肿止痛,且具有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无痛苦、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13]。艾绒作为灸法的关键材料,易燃易透热,热力较强,具有温经止血、行气止痛、驱散寒邪之效。将生姜制成姜泥并覆盖药物后,可促进血液循环,使药物发挥最佳药效,达到通络止痛、解肌止痉的作用[14]。此外,防风、海风藤、寻骨风可温经止痛、舒筋通脉;桂枝、威灵仙、豨莶草可通痹止痛、活血通络、袪风湿、利筋骨;川乌、草乌可祛散寒邪、逐湿止痛;淫羊藿可强筋骨、祛风湿,主治腰酸腿疼、肾虚阳痿等症;川芎可祛风止痛、活血行气,主治瘀血阻滞、风湿痹痛等症;白花蛇舌草可利尿除湿、活血化瘀;木鳖子可通过散血热发挥祛毒作用,主治各种肿痛。药方中诸药合用可以达到最强治疗效果,从而降低患者疼痛,缓解临床症状。

科室医师通过总结多年的治疗经验,将针刺联合何氏药物铺灸应用于LBM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VAS 评分、OD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针刺联合何氏药物铺灸治疗LBM 具有良好的效果,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机体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可能原因是针刺联合何氏药物铺灸可发挥两者的优势,起到协同作用,从而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达到理想的疗效。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何氏药物铺灸治疗LBM具有良好的效果,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机体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姜饼何氏针刺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小姜饼人
透视:姜饼人一家
害羞的年
小姜饼人
何氏“十全大补粥”
野餐记
Christmas Cookie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