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中德合作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2-02-25王丽华

职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技工教育一体化教学

王丽华

摘 要:筆者在中德合作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评价、教学素材等进行探索,通过实践获得一些启示。本文以苏州技师学院中德合作班的教学为例,阐述中德合作办学过程中,国际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关键词:技工教育 中德合作 一体化教学

技工教育需要瞄准前沿技术,对接产业升级,为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搭建平台。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德技双馨、身心双健,还要有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复合型技能、技术创新能力和后续学习发展的综合能力。因此,技工院校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合作办学,深入开展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将成为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一、中德合作办学,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德国工人技艺精湛,德国人普遍认为培养一名技术娴熟、手艺高超的劳动者和培养一名知识广博的大学生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这种教育理念为德国培养了庞大的技工大军,让德国制造领先于世界。开展中德合作办学,积极引进德国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机制和管理经验,迫使我们对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不断进行反思与创新,从而推动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苏州技师学院自2015年12月与德国某培训中心洽谈合作,2016年9月成功开设模具制造和机电一体化两个专业的合作项目,2017年9月新增工业机器人合作项目,目前学院有11个中德国际班,均采用5+1模式教学,即五年在国内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语言文化,经过测试合格者,最后一年去德国学习,考证获取德国IHK或HWK国际资格证书。中德合作办学,系统地引进专业的教学标准、教学规格书和课程体系,结合学院校情,对接苏州产业,双方共同商定教学规格书实施教学。采用德方教学标准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优化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实训场所,中德师资相互配合,探索本土化与国际化融通的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二、中德合作一体化设置课程体系

理实一体化是指理论与实践通过一个个特定的载体(项目、任务、学习情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手脑并用的项目驱动、任务引领、做中学、学中做、行动导向等手段来实施课程教学。在中德班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将理论、实训等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设置,根据德方教学规格书中的模块,组织编写校本讲义和学生工作页。

中德国际班采用小班化教学,每班25人,教学内容、教学计划采用德方标准的课程体系设置。每学期380课时,开设4个模块,模块之间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补充、有机融合。中德班每学期开设课程不多,但要求每个模块的内容都能融合在相关实操课题中;一体化的课题内容,从简单渐渐到复杂,从初级慢慢到高级,逐步提升,逐步综合。如插销组合、气动机构组合,由四五个小配件组成,需要手工制作和机床加工,所有零件加工完成后还需完成装配,就如同完整的产品,如插销就可直接拿回家安装到需要的门上,相当于一个产品。这不同于国内的单一零件加工、单一工种加工,属于复合型多技能实训,且装配过程需解决零件间的配合、公差、粗糙度及装配工艺问题,对于出现的不能装配问题予以解决,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中德班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设置,不是为了技能认定去单一传授、训练、操作,而是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合,多技能多课程多知识点融合。制作的工件不同于国内的单件,而是能实现一定目标的有实用价值的组合件或机构,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完成安装调试后,每位学生针对课题内容的实训过程编制PPT,在课堂上进行成果汇报,师生共同评价,这也是素养培养的重要的内容之一,以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技能素养、综合能力素养。

三、中德合作一体化建设师资队伍

中德合作班的教学,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的挑战是最大的,教师需要对各模块的知识重新整合,且高度融会贯通。教师要在课前搜集资料完成教学设计,准备灵活的实践训练项目,编写与项目匹配的工作页,还要在课堂上解决学生随时提出的问题,因此教师的综合压力较大。

苏州技师学院先后在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组织教师赴德国培训,学习德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标准,并进行现场实操训练。邀请德国专家到校对骨干教师做教学法专题培训,提升教师对一体化教学的认识。每年组织教师进企业定岗研修,一般专业教师训练4周,作为职称晋级或评审的条件之一。安排教师带着项目进企业,脱产上岗培训,返校后将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撰写成项目书,转化为训练课题,使学生获知企业生产流程及产品标准等。中德班的教师,还要努力学习德语和专业德语,在教学过程中,因语言问题还不能完全掌握德方标准,对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深入理解。为此,每学期邀请德国专家来校做教学指导,一方面检验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在听课、授课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德方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标准。总之,学院采用多种途径培养、训练教师,组建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熟练的高素质一体化教师团队。

四、中德合作一体化配置教学条件

中德班的实训场所不同于国内的实训车间。国内的实训车间设备一般单一化,如普车实训室、数控车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等,且规模比较大,一般有30~40个工位供一个班教学使用,所做的工件基本上是在一台设备上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完成。德方的课题工件需在多个机床上加工完成,故中德班的实训室相对来说,综合性较强,要求设备的配置要全面,一体化的程度较高。新建的中德班模具实训室,因按照德国的教学模式,学生除了学习车、钳、铇、铣,还要学习焊工、电工等,熟练运用各种器具、量具。因此实训室除了配备台虎钳、钻床、平板仪外,还要求配置普通车床、铣床、磨床等传统机床和数控车、数控铣等自动化机床,每种机床配备2~3台。虽然台数不要求多,但都应建在同一实训室,需满足多工种加工所需的设施设备,方便学生加工操作和及时处理装配中出现的问题。

另外,还需建立学习工作站,如新建的PLC一体化实训室、电路安装一体化实训室等都布置若干台电脑、投影仪等媒体设备,使教学场所具备资料查询功能,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还布置了一些规范流程图片、作品展示区、可自由组合的课桌椅等。融入企业文化“7S”管理模式,实训室带有企业的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场所带有企业氛围,有助于学生实现“学生”与“员工”的角色转换。

五、一体化编写校本讲义

国内的专业教学一般采用配套的国家规划教材,根据章节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但中德班却不行,因为没有固定的教材。虽然引进德方的课程体系,但没有配套的教材,这也是给教师的一大挑战。

德方的教学规格书,每个模块的技能要求、理论知识、基本素养等目标都非常明确。我们要求教师将每学期的模块整合,涵盖技能、理论、素养和评价编制一体化讲义。这样既注重理论知识,又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工艺流程、技术标准、操作规范、安全须知、职业素养等编入讲义,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组织参加德国培训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编写校本讲义。有纸质的,以教学情境和典型工作任务为主;有活页的,如任务书、目标书、评价单、学生工作页等;有资源类的,如仿真软件、课件、微课、视频等,三类资源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文件,相辅相成,既能方便教师教学,又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教材,以实现理实一体化“做中学、学中做”教学过程。

六、工学交替实施一体化教学

选择优质企业,互换教学场所,互聘导师,实施工学交替一体化教学,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学院在实施过程中选择了一些大型优质企业,如博世汽车有限公司、莱克电气有限公司、施耐德苏州公司等,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与企业沟通协调,分批组织学生进企业,安排企业工程师给学生指导,将产品生产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生产车间与教学场所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考验学生综合知识、复合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求知能力。一般每个班级去企业8~10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企业素养、职业素养的直观感受和体验。每次进企业学习后,企业工程师的过程性评价和学生的汇报总结评价,都使学生收获满满。

七、小结

国家政策鼓励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技工院校,人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文《关于深化技工院校改革 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意见》,为技工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引领技工教育大发展,我们倍感鼓舞。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是不断摸索、实践总结之路,且行且进步且有成效。

2021年8月,学院在多方努力下,经过五年的探索实践培养,模具制造和机电一体化两个专业的38名学生通过德方技能和语言考核,已顺利赴德开启一年国外学技之旅,学习探索精湛的技能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创了苏州技工院校学生留学国外、进行技能深造的先例,将更好地为苏州区域经济发展和智能制造产业输送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鹏.中职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7).

[2]李爱军.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10).

[3]况泉.中外合作办学与专业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

(作者单位:苏州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工教育一体化教学
新时期关于技工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机修钳工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索
浅谈中职汽车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渗透与实践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探索
欲成 “大家”, 先为 “小匠”
智能手机在技工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在市场导向机制下如何做好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