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学科”协同育人模式构建探赜
2022-02-25施慧慧王庆文
施慧慧 王庆文
摘 要:文章以“双一流”高校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教师党支部为样本,通过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上60个教师党支部工作展示进行内容分析,辅以重点个案研究,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学科”协同育人模式。针对教师党支部建设面临的挑战,高校教师党支部要围绕“党建+学科”,立足组织设置和队伍建设这两个重要保障,通过思政育人、教学育人、科研育人,将学科和党建贯穿于育人全过程,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学科建设;协同育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7-0004-04
高校担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应该提高站位,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自觉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党支部是党最基本的单位,是党的基层堡垒。近年来,很多高校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标看齐,争创先进,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有影响力的党建工作示范点。教育部办公厅于2018年12月份公布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其中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559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教师党支部60余个。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探索教师党支部“党建+学科”协同育人模式,对于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工作,是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重要支撑,而一流党建能为一流学科建设指引方向。一流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落实到每一项具体事务上都需要一个个强有力的团队,需要依靠全体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强基固本,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和执行力,营造更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深化内涵建设,激活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一流党建聚集人才,凝心聚力。可以说,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发展,而通过引领学科发展,高校党建工作也不断取得成效,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学科建设是与全体师生密切相关的工作,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高校将学科特色融入基层党建工作,可以最广泛地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增强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深入性和有效性,加强思想引领,促使师生积极参与,能够真正做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面临的挑战
1.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不高
部分教师党支部存在重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轻党建工作的情况,认为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和科研,在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工作上不够认真深入,没有真正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实到全员育人的行动之中。事务性工作较多,分配在党建工作方面的精力相对较少,支部组织生活会往往开成了教学工作研讨会等。长此以往,支部的先进性和引领性难以得到发挥和凸显,支部党员对党的政策理念认识也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受到削弱。
2.支部党员力量发挥薄弱
近年来,高校通过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充分发挥了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头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个人精力与业务要求难以协调,“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多为学术事务繁忙的教授学者,党务工作本身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因此存在支部书记难以兼顾的情况。也有支部存在支部书记及少数党员作用突出,其他党员作用不明显的情况。部分党员教师在重大事件上亮身份意识较弱,往往更多地专注于自身的教学科研工作,较少主动服务师生群众,较少参与校院公共事务。
3.发展高知群体党员遇到困难
高知群体是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核心力量,高校党建工作历来把发展高知群体党员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但在实践过程中,这方面工作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是少数高知群体对党的认知不足,往往只注重业务提升,忽视思想进步,认为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突出是唯一的目标,并且认为发展党员程序复杂,对入党存在畏难情绪。高知群体党员发展比较困难,特别是青年海归群体党员发展比较困难,造成高校教师党支部后备力量不足,支部的战斗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影响了支部的建设和发展。
4.支部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随着新技术和新手段的不断发展,党支部活动也需要结合时代特点推陈出新,激发活力。但部分高校党支部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和活力,也有党支部因为人员结构比较复杂,难以综合考虑每个群体的需求和特点创新党支部活动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员参加支部活动的积极性,影响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在新形势下,党支部活动出现了许多新形式,但一些党支部未能与时俱进,没有采用新颖的活动形式。这种情况若持续下去,就可能削弱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学科”协同育人模式构建思路
分析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上60个教师党支部工作展示内容并辅以重点个案研究可以发现,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注重聚焦学科发展目标,著力发挥和强化育人载体功能,全面融入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注重发挥支部书记带头作用。因此,要立足于教师党支部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探索与优化教师党支部工作机制,构建教师党支部“党建+学科”协同育人模式。具体而言,高校教师党支部要围绕“党建+学科”,立足组织设置和队伍建设这两个重要保障,通过思政育人、教学育人、科研育人,将学科和党建贯穿于育人全过程,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围绕“党建+学科”
(1)聚焦学科特色,打造党建工作品牌。“双一流”高校教师党支部应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学科发展目标,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相融合,以学科专业特色助力支部特色党建,提升基层党建整体水平,打造亮点品牌,让学科发展和党建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同步发展。学科特色融入支部文化或者工作理念有利于支部品牌化、特色化,也有利于增强支部发展的向心力和原动力,促使支部党员教师对支部的认可度和融入度得到提升。
(2)黨建反哺学科,推动学科改革发展。要以党内生活为契机,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体系优化。比如,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期间,可以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召开学科发展座谈会,优化学科体系,不断检视问题,推动学科改革发展。此外,在学科评估、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党建工作也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情况逐渐成为各类评估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党建工作能够凝聚师生合力,鼓舞和激励广大师生积极担当作为,集中力量办大事。
2.立足两个重要保障
(1)组织设置。1)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教育部党组明确要求,教师党支部一般按照教学、科研机构设置,也可以结合实际,依托课题项目组、学科团队、科研创新团队等设置。基层党建工作意义重大,难度也较大,其中一个难点就是存在“党建归党建、业务归业务”的“两张皮”现象。教学、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中心工作,高校把教书育人等业务工作融入党建工作,将党组织建在教学团队中、建在科研团队中,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整体融洽,能够构建党务工作与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党支部与教学、科研机构的融合,能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解决支部涣散软弱的问题,提升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增强支委影响力。支部建在学科上,基层学术组织建设与党支部建设互相结合,能够推动支部活起来,学科强起来。但是,有时也存在时间精力分配不足的问题。因此,要不断配合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进一步探索院系教师党支部设置的结构模式,理顺隶属关系,形成有效的党建方法,推动党支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走向深入。2)探索基层党组织共建。要探索师生党支部共建模式,倡导教师党支部结对所在学科学生党支部,教师党员结对学生党员,围绕党建促进教学,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开展师生交流研讨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要注重发挥教师党员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互动性,促使师生党支部在交流互动中走向共赢,落实立德树人,实现育人目标。要探索不同学科党支部共建,将党建工作与学科交叉建设有机融合,立足实际推动不同学科党支部共建结对,开展共建活动,加强教师交流沟通,强化跨学科团队建设,形成不同学科强强联合、互相支撑、互相学习的良好局面。
(2)队伍建设。1)抓好领头羊,健全相应机制。选优配强“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是筑牢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的重要工作。要继续落实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养工程,聚焦党务与业务双促进相融合的工作模式,强化制度保障,将教师党支部建设作为高校党建重点工作,将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计入工作量,让其享受相应的津贴待遇。党支部书记参与院系工作规划、干部人事等重要事项讨论决策,院系党委领导定期与支部书记谈心谈话,加强指导。同时,还要加强教师党支部书记思想政治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其思想认识,帮助教师党支部书记正确处理学科负责人和支部负责人的关系。2)发展好党员,壮大后备力量。要积极发展高知群体党员,探索“支委一对一定点对接”党员发展思路,强化党员与非党员的联系互动,邀请非党员教师参加支部特色实践活动,不断增进非党员教师对党的认识与了解。要主动解决非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职称晋升、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关心他们所需所盼,引导非党员教师向党组织积极靠拢,厚植师资成长的沃土。3)建立“传帮带”机制,促进党员成长。要构建老中青“传帮带”党建工作模式,按照老中青年龄结构组建包含资深教师、知名学者、青年教师的工作团队,并定期邀请退休优秀教师为所在院系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等业务培训,强化党员的引领带头作用。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充分发挥党支部团结带领师生的凝心聚力作用,凝聚人才,激活资源,为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3.贯穿三个基本点
(1)思政育人。1)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高校教师党支部可以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讨小组,深度挖掘所负责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比如可以选择一门到两门课程,由支部专人负责提出专业课课程思政落实方案。同时,要促进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把具有学科特色的主题党日活动与师生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等结合,增强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的实效性。2)培育课程思政名师。高校教师党支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堡垒,应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学科研全过程,落实到党建工作之中。要让每位教师负责一门专业课程,联合共建结对支部成立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坊。工作坊积极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指导教师优化课程思政案例设计,定期组织教师上示范课,并加强先进案例宣传,推出课程思政名师。3)推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要根据各类专业课程的特色构建合理的课程思政体系,将课程思政内容和目标充分落实到专业课的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评价之中,贯穿于课堂授课、实验教学等各个环节,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教学育人。1)壮大教学骨干队伍。要根据实际情况,打造体现教师党支部“育人平台”功能的具有良好反响的骨干教师队伍。要密切联系各教学科研团队,积极了解团队的现状和问题,并帮助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提升教学团队的水平和质量。要在教师党支部开展“党员教学能手”等评选工作,鼓励党员教师分享教学技能,传授教学经验。要通过制定青年教师定期听课制度、实践培训制度、交流座谈制度,壮大青年教师后备力量。2)推出党员优秀示范课。要着力于创建精品课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建成一批质量过硬、成效显著、深受好评的精品和核心课程。要为支部党员教师搭建教学培训和展示平台,通过开展党员示范课活动,展示优秀党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推广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带动专业教师成长,不断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服务全校师生。3)设立教学示范基地。要积极整合党支部人才、平台等方面的资源,通过支部搭台的方式,建设教学示范基地,并借鉴红色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重点搭建师生实践教学基地,发挥人才培养过程中“第二课堂”的育人功效。要鼓励青年教师党员积极响应实践育人的理念,充分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契机,组织学生深入基层调研实践,建设一批卓有成效的试点实践基地,把党支部的领导力和组织力转化为推进教学工作的强大动力。
(3)科研育人。1)凝聚科研队伍。要在支部现有学科平台基础上,整合科研资源、人力资源,搭建包含学科带头人、知名学者、骨干教师、优秀大学生等在内的高水平科研队伍。要鼓励党员带头创新攻关,带领师生瞄准学科发展的重点难点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凝练若干具有引领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实现重点突破。要组织党员或业务骨干碰硬钉子,啃硬骨头,将解决科研问题落到实处。2)发挥先锋作用。要充分发挥支部党员的榜样引领作用,在不断提升党员业务水平的同时,以学术研讨班和科研能力辅导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科研业务水平,着力把科研带头人培养成党建带头人。要倡导广大党员教师对标典范、立足前沿、精耕学术,带动师生不断攀登科研新高峰,解决科研难题。3)打造服务品牌。要通过校企、校地党支部共建结对合作,完善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提升知识转化效率,增加知识价值,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打造党支部科研服务品牌。
三、结语
总之,高校教师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推进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参考文献:
[1]劉伟,赵憬.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新探索——基于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的调研[J].党政干部学刊,2020(01).
[2]赵雪.“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党建与学科建设的协同共进——以河南大学为例[J].河南教育,2019(12).
[3]刘季平.党建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推进高校教育发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06).
[4]罗永忠.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1).
[5]付德波,朱向峰,陆颋浩.以“三会一课”为抓手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8(01).
[6]史坤坤.新时代高校党支部建设的多维路径[J].高教论坛,2018(08).
[7]蔺伟,王雪.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原则和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01).
[8]中共江苏省委高校工委组织处.从实际出发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对高校教师党支部现状调查的分析、思考[J].江苏高教,1991(04).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y Construction + Disciplin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of
College Teachers' Party Branch
Shi Huihui, Wang Qingwen
(School of Media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ample of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model Party building branch" cultivation and establishment units of "double first-clas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ork display of 60 teachers' Party branches on the n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network, supplemented by key case studies, explore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 of "Party construction + discipline" of college teachers' Party bran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In view of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Party branches, college teachers' Party branches should focus on "Party construction + discipline", based on the two important guarantees of organization setting and team construction, and throu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run discipline and Party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and all aspects of education, so as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Key words: Party branch of college teachers; Party building;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