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5G互联网的高校数字传媒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2-02-25徐彤崔仲家

成才之路 2022年7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数字专业

徐彤 崔仲家

摘 要:文章简述5G互联网环境对高校数字传媒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并从几个方面探讨5G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数字传媒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希望能够提高新一代数字传媒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作为高校要明确当下社会人才新需求,初步构建人才培养新框架,注重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合理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同时重视优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5G互联网;数字传媒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C961;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7-0001-03

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要求“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高校数字传媒技术专业作为交叉性综合型专业,依托于互联网环境生存。5G带来通信行业的重大技术革新,极大地提升人们的通信体验,同时与AI技术结合,提升了网络智能化水平,推动智能策略生成和参数自动配置的发展,也实现了应用场景的革命。5G技术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掀起了革命性的浪潮,也对高校数字传媒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需要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数字传媒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的教育框架,注重对数字传媒技术专业学生进行科学、艺术、人文教育,使得数字传媒技术人才能够满足5G时代社会发展要求,并为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与启发。下面简述5G互联网环境对高校数字传媒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并从几个方面探讨5G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数字传媒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5G互联网环境对高校数字传媒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数字传媒技术是主要依靠现代计算机和信息传播手段,将抽象的文字、声音、图画等转化为可感知和交互的一种现代化信息技术。5G技术的出现,为互联网发展带来了动力与机遇,也对高校数字传媒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更新学生的传媒理念、提高学生的数字传媒技术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成为高校数字传媒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内容。

1.艺术、科技和设计实现跨界融合

在5G互联网环境下,数字传媒技术人才应该依托新媒体,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根据传播规律,传播有活力、有效益的内容,吸引受众关注,引领受众思考。艺术性在视觉传达中能够为受众带来直观的体验,能够避免传统媒体的同质化现象,促进新一代传媒内容的个性化发展。科技、艺术、设计三者融为一体,使作品具有情感的温度、科技的炫目、艺术的情操、巧妙的构思,必定能够满足5G互联网环境发展需求,促使5G互联网环境“百花齐放”。因此,高校数字传媒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应注重艺术、科技和设计的跨界融合。为此,高校需要夯实数字传媒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提高其操作技能,使其能够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创造,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艺术、科技和设计进行探索,不断突破现有的思维。

2.科学与艺术既要紧密相连又要相互启发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宣传方式上采用智能化场景体验的方式,为用户带来直观体验,或者将极具艺术性的内容用科技手段进行展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可见,科学与艺术紧密相连,它们相互成就,相互依托,同时也相互启发。为此,高校在进行数字传媒技术人才培养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表现自己的艺术思维与艺术思想,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孕育极其新颖、具有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力,创作独具特色的作品。要探索艺术内容、表现形式、工具材料的创新,推动科学与艺术的有机融合,促进新知识的发现与科技的进步。

二、5G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数字传媒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在5G互联网环境背景下,社会对新一代数字传媒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通过学校教育让数字传媒技术专业人才进一步了解5G、学习5G、应用5G,提高数字传媒专业人才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成为高校需要认真研究的重点课题。

1.明确当下社会人才新需求,初步构建人才培养新框架

2003年,国家推出“863计划”支持数字媒体技术的研发。2005年,科技部牵头制定《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相关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对数字媒体技术创新、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渴望。短时间内的“平地起高樓”,也带来了极大的人才缺口。2019年5G技术正式进入商用,使得数字传媒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也对人才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要明确当下社会人才新需求,优化数字传媒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与数字传媒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技术素质与艺术修养,使学生具备数字作品的设计、制作和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服务于传媒领域的技术开发、传播、运营、管理能力,促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最重要的是要让人才具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敏锐度,否则在快速更替的互联网环境中很容易被时代淘汰。

基于5G互联网环境对新一代数字传媒技术人才的要求,高校在培养数字传媒技术人才时,可以按照“技能、知识、任务、评估”四个维度开展教学工作,使学生具有理论知识扎实、实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特征。首先,在“知识”维度上,高校可建立“校内接校外”师资团队,让学生既接受校内教师的教诲,又接受校外企业成功人士的教育,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其次,在“技能”维度上,高校可定期组织全校师生参加“数字传媒技能大赛”,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再次,在“任务”维度上,高校可以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定期将企业项目引进校园作为学生的日常学习任务,给予学生实操机会,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最后,在“评估”维度上,高校可以联合企业制定以需求为导向、以专业综合能力为基础的学生评价体系。

2.注重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合理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它包括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传统的数字传媒技术专业课程更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忽视创新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培养。随着5G时代的到来,融媒体逐渐成为中心,因此高校应重视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立足社会现实需求,结合本专业就业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现有的课程体系,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探索型人才作为重点,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

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课程体系建设主要有分类化、系统化、主题化、体系化四种基本途径。从“分类化”来看,数字传媒技术专业可依据教育功能、现实需求、历史沿革三个维度,将课程分为计算机科学知识、艺术学知识、媒体与传播学知识三大类。从“系统化”来看,要考虑管理体制、学习类别、地位作用、综合程度等方面,比如课程按“管理体制”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按“学习类别”可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按“地位作用”可分为核心课程、外围课程,按“综合程度”可分为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从“主题化”来看,在5G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可以将“创新型应用复合型能力培养”作为中心点,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与渗透。从“体系化”来看,要注重各类课程相互之间的分工与配合,可以将计算机科学知识作为基础内容,同时融合艺术学知识、媒体与传播学知识,使其相辅相成,共同为人才培养工作服务。

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的课程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具有导向性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掌握先进的数字传媒技术,提高职业素养。根据课程要求,高校可以结合学校育人目标,创设多种形式的培养方式,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例如,从教学目标来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可分为知识应用能力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岗位技术能力培养、通用能力培养四个方面,教学内容体系主要由学校教学、企业项目、个人探索三个部分组成。

3.重视优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实施,有效评价各个学段的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發展动力。高校数字传媒技术专业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后,应该根据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科学的评价,否则就变成“漫无目的的教育,随心所欲的学习”,无形之中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5G互联网环境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构建具有发展性、导向性、实效性、激励性的质量评价体系,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学生学业成绩测评等四种,这些评价方法目前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5G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应用性越来越强,为此高校应该对现有的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形成具有创新性的质量评价体系。例如,可以将实地观察的内容从观察教师的授课情况,变成观察学生作业完成过程,了解学生完成学业任务时的具体表现;将访谈内容从基础知识的检测,变成学生对未来数字传媒技术发展的畅谈,了解学生对数字传媒技术行业的认知;将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变成学生自由结组利用所学的传播学知识在本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学业成绩测评从笔试变成作品考核,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高校通过优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实战经验、自身见解作为评价重点,既能够检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也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教学信息,使其在未来的教学中逐步完善教学方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此外,高校应该给予教师“申辩”“自述”的机会,让其在每个学期末上交一份教学研究报告,详细阐述自己的教学成果或者教研成果。高校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打分,督促教师“尽心”授课、学生“奋力”学习,确保新一代数字传媒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三、结语

总之,数字传媒技术专业作为应用型综合专业,要及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其发展方向紧跟互联网发展步伐,始终保持先进性。高校作为培养数字传媒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应明确当下社会人才新需求,初步构建人才培养新框架,注重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合理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同时重视优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便更好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喻国明.5G时代的传播发展:拐点、挑战、机遇与使命[J].传媒观察,2019(07).

[2]张华.5G技术引发的传媒生态变革[J].中国报业,2019(07).

[3]曲慧,喻国明.信息“新穷人”与媒介产业结构的公共危机——基于阿玛蒂亚·森“权利理论”视角的分析[J].东岳论丛,2019(08).

[4]张颜梅.浅析全媒体时代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J].传媒,2020(10).

[5]赖莉莎.5G背景下主流媒体新闻生产的融合创新[J].科技传播,2020(07).

[6]吴蕴怡.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传媒论坛,2019(12).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5G Internet

Xu Tong1, Cui Zhongjia2

(1. Fuzhou Softwar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uzhou 350213, China;

2. Hope Colleg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4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5G Internet environment for the training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discusses the training strategies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several aspects, hoping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talents and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larify the current new needs of social talents, preliminarily build a new framework for talent training, pay attention to setting up a scientific curriculum system, reasonably build a new talent training system, and pay attention to optimizing the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5G Internet;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of education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数字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