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临床 勇于创新
——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任志刚

2022-02-24卫婷婷

科学中国人 2022年23期
关键词:定片临床试验肝硬化

卫婷婷

任志刚

危难时刻,敢于担当,4次深入新冠肺炎抗疫一线,他是最美逆行者;敏思好学,敢为人先,他在医学科研沃土上深耕,积极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肝病治疗带来了新技术、新策略。他就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志刚。

铸就辉煌科研路

任志刚出生于人口大省河南,这里的高考人数一直都以多著名,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当年他以621分的高分考取了河南省唯一一所“211”大学——郑州大学,在这里开始了临床医学专业5年的初步学习,于2009年荣获“河南省优秀毕业生”,为进一步深造打下了扎实基础。

“当时郑树森院士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任教,我慕名考取了他的硕士研究生,之后又一直跟随郑院士完成了博士阶段的学习,于2016年荣获‘浙江省优秀毕业生’。”任志刚介绍。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郑树森院士是国际著名的肝胆胰外科和器官移植专家,是中国第二次肝移植浪潮的推动者和多器官联合移植事业的开拓者。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任志刚不仅出色完成了相关领域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见识了真正的学者之风。“郑院士白天手术,晚上陪我们改PPT,从早上7点干到晚上12点甚至1点,他这种拼搏精神令我们每个人动容、佩服。不论是做手术还是做学术,郑院士都非常严谨认真,我们打心底敬仰他。”任志刚回忆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郑院士等业内优秀学者的引领下,经过多年的攻坚克难,任志刚的科研之路越走越顺,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果:他入选2021年度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中原千人计划”中原青年拔尖人才,主持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优秀结题,入选国家“十三五”优秀科技成果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等国家级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77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先进材料》(Adv Mater,IF: 32.09)、《肠道》(Gut,IF: 31.79)、《军事医学研究》(Mil Med Res,IF: 34.92)、《尖端科学》(Adv Sci,IF: 17.52)等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45篇(IF>15论文10篇),总影响因子近400,总SCI引用超1370次。

因成绩突出,任志刚荣获第21届国际肝移植大会青年科学家奖,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2022年河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19年河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河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河南省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奖一等奖等;还被评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河南省卫健委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

乐做科研创新人

任志刚做科研有鲜明的原则、明确的方向,他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科学问题为核心,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的宗旨,开展聚焦肝硬化、肝癌等肝病的演变机制及靶向治疗的创新性研究,所获成果对肝硬化、肝癌的成功诊断和有效治疗意义重大。

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目前肝硬化是全球第11大常见的死亡原因,肝癌是第16大主要死亡原因。任志刚基于临床多中心、大样本肠道微生物组前瞻性研究,建立了早期肝癌和晚期肝癌的诊断模型并实现了跨区域取证,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寻找新型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率先鉴定的早期肝癌独特的无创诊断标志物,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工具。这对于提高肝硬化及肝癌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有重大意义。

为探索肝病演变机制奠定基础

“肠肝循环”和“肝脏-微生态”轴紧密联系着肝脏功能和肠道功能,在肝硬化、肝癌等肝病的演变中起着关键作用。任志刚前期发现,肝脏缺血预处理改善移植肝损伤可以促进肠道微生态的恢复,进而通过微生态-肝脏轴的正反馈作用进一步促进移植肝功能的改善;肠道微生态对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更为敏感,肠道微生态变化可用来预测肝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随后,基于前期肝癌患者的临床大数据分析,任志刚提出肠道菌群紊乱通过调控血清胆汁酸代谢参与了肝癌的进展,并预示不良结局。随着进一步探索肠道菌群紊乱促进肝癌进展的作用机制,任志刚提出靶向调控肠道菌群的干预策略通过调节肝脏代谢抑制肝硬化肝癌的演变和进展;靶向肠道菌群-代谢轴可作为肝硬化肝衰竭治疗的切入点。这一系列新理论,为探索肝硬化、肝癌等肝病演变的新机制奠定基础。

为肝硬化肝癌治疗提供新策略

基于长期研究,任志刚证实靶向脂肪酸代谢药物曲美他嗪可显著改善肝硬化肝衰竭患者结局。曲美他嗪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新适应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获得美国FDA批准的“孤儿药”地位,成为国际上第一个治疗肝硬化肝衰竭的新药物,成功实现了基础科研的临床转化。随即任志刚创新性提出化疗药物纳米化治疗肝硬化肝癌,发挥了优异的抗肝癌作用,同时有效避免了基于铂的药物所引起的全身毒性。这一系列创新性研究为肝硬化、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和新手段。任志刚作为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已将以上成果发表在纳米医学顶级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等。

为疫情防控谋智慧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距今已有3个年头,3载抗疫风雨路,涌现出无数青春志士的逆行身影,作为感染科医生,任志刚4次深入河南省疫情防控一线,直接参与救治和科研攻关,为我国疫情科学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

阿兹夫定片是国内首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艾滋病毒口服药物。因其具有广谱抑制RNA病毒复制的作用,而新冠病毒同属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病毒,故这类药对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作为相关项目的主要研究者,任志刚不仅参与了阿兹夫定治疗艾滋病的临床试验研究,还参与了阿兹夫定片治疗新冠肺炎的初期及Ⅲ期临床试验。

2020年正月,任志刚赴河南省驻马店市和信阳市参与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启动了“阿兹夫定片治疗新冠肺炎的随机、开放、对照临床试验的初步研究”。初步结果表明,与标准治疗组相比,阿兹夫定片可能会缩短新冠肺炎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因此,有必要进行更大样本量的阿兹夫定片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

研究数据于2020年3月形成临床试验报告,研究结果在4月的国务院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发布和推广,同期获得国家三期临床批件,后续获得俄罗斯和巴西的国家三期临床批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启动。2020年7月,任志刚、余祖江教授联合常俊标教授率先将阿兹夫定片治疗新冠肺炎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尖端科学》杂志。

2022年1月初,河南省安阳市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任志刚奔赴安阳,同时启动阿兹夫定片治疗新冠肺炎的Ⅲ期临床试验,这一项目是一个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累计入组116例新冠肺炎阳性患者。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阿兹夫定可以抑制新冠病毒的活性,显著降低病毒清除时间,明显缩短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2022年8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将阿兹夫定片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通知》: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病毒治疗方案,经研究,将阿兹夫定片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阿兹夫定片被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标志着在新冠肺炎的临床诊治和科学攻关方面任志刚所在团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我国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为新冠肺炎的全球防控贡献了积极的中国力量。

虽成绩斐然,但身为青年医生,任志刚深知自己肩负的是责任和担当,传递的是信心与力量,守护的是生命和希望,他说:“青年医学工作者还须努力学习,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用最新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牢记科技为民的宗旨,潜心学术研究,推动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与应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乘势而上,继续奋斗,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的新成就。”

猜你喜欢

定片临床试验肝硬化
抗疫中第一个获批临床试验的中药——说说化湿败毒方
盐酸奥洛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2种不同溶出介质测定氯雷他定片溶出度方法的比对
应用玉屏风颗粒联合氯雷他定片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症状及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30例齐多夫定片所致贫血的临床分析
肿瘤治疗药物Tosedostat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