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音

2022-02-24

科学中国人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中微子一流科技

包信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人才是主体性驱动,教育发展需要以人才为基础,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实践。中国科大充分利用各类人才政策,通过“墨子论坛”等多种形式,结合院士工作室、大师讲席等引智计划,持续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同时注重引育并重,深入实施“学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创新促进会”等支持计划,探索青年人才体系建设,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充分利用国家研究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为人才搭建没有天花板的事业舞台,充分发挥人才的原始创新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瞄准“双一流”,成立“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监理委员会,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五大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双一流”建设周期目标。当前,学校将“双一流”建设方案与“十四五”规划有机贯通、一体推进,加快新一轮“双一流”建设。

教育奠定基础、科技彰显实力、人才推动发展,三者协同配合对提升国力至关重要。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将“一体化部署”落实到高校立德树人、攻关创新的根本任务中去,努力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王贻芳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 研究所所长

作为中国粒子物理实验的开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从1984年开始建设到计划2030年退役,差不多使用50年,是非常高性价比的科学设备,目前当然也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继续努力,争取取得重大的科学成果。

大亚湾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下一代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将继续研究中微子的性质,科学目标包括中微子质量顺序、中微子混合参数精确测量和超新星中微子、地球中微子、大气中微子、不活跃中微子等,可以预期,10年至20年以后,中微子振荡的问题都会被解决。

现如今,我们对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进一步认识需要新的加速器,作为新物理的最好窗口,研究希格斯粒子也需要新的实验手段或者说加速器,从技术和性价比、实现科学目标来说,中国科学家提出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都是最佳选择。此外,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还具有高亮度、可升级、多用途等优点,未来可升级为质子对撞、电子-质子对撞、重离子对撞等多种可能。

与此同时,中国建设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技术发展会有巨大推动作用:一是推动国内已有的技术可以更上一层楼,包括精密机械、超高真空、高精度磁铁、高功率微波、高速电子学、自动控制、大数据、人工智能、计算机与网络等;二是推动超导高频腔、微波功率源、低温制冷、超导磁铁等技术实现国产化;三是推动高温超导、新型加速原理实用化、等离子体加速等变革性关键技术实现突破。

邬江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现如今,4G和5G已经得到广泛应用,6G还有必要研发吗?这是很多人的困惑。

在我看来,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6G的重要性,我认为6G将改变世界。这个改变是建设性、包容性的改变,是用科技创新的力量,弥合数字鸿沟、连接信息孤岛、兼顾各方诉求、以智慧化赋能可持续发展。

为何对6G如此自信?首先,6G不仅能提供50倍于5G的峰值传输速率,还可以将4G时代人与人的高速互联、5G时代人与物的广泛连接,拓展到“人机物智”的充分连接、各种制式网络的包容连接、全球范围的无缝连接,助力人类社会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智慧涌现、健康有序”的美好愿景。

其次,6G将创建底座网络,也就是构建一个“网络之网络”、一个服务网络的网络基础设施,可以把各种制式的网络融合到一个全新的基础网络环境里面,支持多种网络体制及业务以应用模态方式共生共存。6G将为全球数字未来提供一套“公共服务”,不同诉求将在其上聚集成安全可信、合作多赢的共同体。

作为面向2030年之后全维空间智能网联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技术,6G可实现更为广泛的空天地海连接,实现更高速率的跨界融合与场景智联,提供更具有弹性、韧性、安全内生的基础网络服务。因此,6G不会再沿袭传统的几近疯狂的追求性能提升的理念,而是着力探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径、新范式。

谭铁牛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

在今年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勉励我们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着力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南大智慧与力量。

一是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集中进行专章论述,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既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又强调了三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准确把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论断的深刻内涵。这一论断既充分说明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作为一个整体的重要地位,又赋予三者各自不同的历史使命,构成了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

三是全面落实“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论断的实践要求。南京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落实这一论断的实践要求,加快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具有中国特色、南大特质、时代特点的世界一流大学。

猜你喜欢

中微子一流科技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惰性中微子可能根本不存在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太阳中微子之谜
中微子是个“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