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 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美好

2022-02-24王海燕

幸福家庭 2022年17期
关键词:情感语文课堂

■文/王海燕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情感教育符合其人文性特征,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目前,语文教学中缺少情感融入,这主要表现在忽视教育主体、情感因素处理不当、对情感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师生缺少交流等几个方面。对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学习情感教育相关知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观念,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最终增强素质教育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采用操作性强的情感教育手段,以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为依据展开教学活动,可以让情感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高效课堂,同时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达成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情感教育和语文核心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共同发挥作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促进课堂教学优化

情感教育的实施打破了传统教学形式,促进了课堂教学创新。教师能够立足于情感层面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学生情感的调动,从新的维度组织课堂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情感教育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树立新的教学目标,以特有的教学风格设计教学活动。从这一角度而言,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打破了传统教学形式,重视学生的情 感投入,有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情感教育为背景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教师借助情感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投入情感,提升课堂专注力,使其紧跟教师的指导完成学习任务。长此以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多元化的语文思维,在今后的学习中以特有的思维思考,发现语文的魅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重视智力发展,缺乏情感教育

目前,小学语文以字、词、句的教学为主,重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一些教师认为,小学情感教育并非必要,通常只有在课堂总结时才会引入思想情感内容。同时,尽管教师会适当融入情感教育,但也仅作为教学辅助,导致情感教育效果不理想。

(二)对情感教育的理解有待深入

部分教师认为情感教育无非就是多关爱学生,富有情感地开展教学。也有部分教师表示,情感教育就是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主动与其交流并开展心理疏导。由此可见,部分教师对情感教育的理解停留在“以情育人”这一阶段。在语文情感教育中,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将情感引入课堂,无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强调将学生作为主体,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从而使其自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但在具体教学实践 中却存在各种问题,受教学时间的限制,部分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非常少,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情感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首先需要教师创设情感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创设情境前,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因素,以便在情境中引发学生的共鸣,优化课堂体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为培养其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比如,在教学课文《鸟语》前,教师要理解文章内容,课文对不同鸟儿的叫声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对小鸟的关爱体现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喜鹊、布谷鸟、百灵鸟等各种鸟儿的叫声,将学生带入鸟儿的世界,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待学生的注意力被鸟儿的叫声吸引后,教师再讲述公冶长的故事,充分展现鸟儿的魅力。在讲到两只布谷鸟的对话时,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思考春天和鸟儿的关系。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小鸟孵化的过程,进而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当学生理解这一教学目标后,教师再一次引导学生想象:“如果现在你们是小鸟的妈妈,当孩子丢了后,你会怎样做?”以此营造紧张的课堂氛围,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当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多元化的阅读(自读、小组阅读、对读),以便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抓住文章的主题。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能够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字里行间蕴藏的美好情感,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健康的情感

和其他学科不同,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文章中蕴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读者可以通过文字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进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表达情绪,学会调节、释放各种情感,进一步理解他人的情感。

例如,在《升国旗》这一课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荣誉感是教学目标之一。在第一课时,教师可以考验学生的观察力,导入新课。教师对学生说:“众所周知,学校每周一都会举行升旗仪式,那么举行升旗仪式的目的是什么呢?”接着导入新课,让学生自主阅读,检验对生字的认识情况,针对不认识的生字标注拼音,以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会鉴赏朗读。在第二课时,复习生字,鼓励学生阅读并读出自豪感。接着,教师开展精读训练,展示五星红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五星红旗的图案、颜色、形状。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戴的红领巾就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提醒着我们是一个中国人,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了回报社会,让中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升国旗时挺胸立正,眼睛看向正前方,敬少先队礼。”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升国旗的场景。

(三)鼓励写作,深化情感教育

写作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写作技巧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完成情感的表达和抒发,而那些经典的文章也往往以其传达的情感吸引人。尤其是与生活内容比较贴近的文章,是对生活事件的提炼和升华。生活本身就是情感的集合,教师可以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落实情 感教育,以生活为载体展开写作教学。

以题目为《游XXX有感》的写作教学为例,在写作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外接触大自然,观赏美景。如果条件不允许,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长的陪伴下到公园、名胜古迹游玩,做好记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享游玩的过程。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分享情感的过程,能够实现情感的升华。学生游玩的过程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教师需要让学生注意沿途的景色、周身的细节以及自己发生的心理和情感变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游玩时见到的景物,除了视觉和听觉,还可以调动触觉和嗅觉,从而在写作时从多个角度表达所感所想,使文章的情感更加丰富。又如,在“我的家人”这一主题的写作教学中,要求写到的人物是学生最熟悉的家人,这样的作文素材是非常丰富的,学生也比较容易下笔。教师需要做的是唤起学生对亲人的情感,使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展现亲人的一举一动,让学生体验平凡亲情的伟大,而不是一味地罗列事件,用大段的对话来表达情感。在这一次的写作教学中,重要的是让学生去感知,然后用文字适度地表现,使各种情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缓缓流淌。虽然写作是回忆、记录的过程,但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抒发,这是学生需要重点表达的内容,也是情感教育真正的意义。

综上所述,情感在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和实践,寻求有效路径,将情感教育渗透到语文课程中,发挥其教育作用。在小学阶段开展情感教育是必要的,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真正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情感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