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育理念下的家庭教育指导

2022-02-24■文/杨

幸福家庭 2022年17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幼儿园

■文/杨 素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早期家庭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家长逐步认识到教育要从幼儿抓起,与此同时,“重教而不会教”的家庭教育问题逐步凸显。对此,教师在做好园内教育指导的同时,应树立家园协同共育理念,主动关注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模式,并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争取家长对园内教育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从而在收获良好教育成效的同时,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保障幼儿能够在家园协同共育的指导下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家园共育的意义、阐述家庭教育的不足的同时,探讨如何开展高质量的家庭教育,以供参考。

一、家园共育的实践意义

家长被称为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幼儿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幼儿的言行举止,还对幼儿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家庭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具有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幼儿园要主动联系家长,主动与家长合作,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更为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在园活动表现、身心成长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主动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引导家长在关心幼儿学习情况的同时,关心幼儿的需求,积极发掘家庭教育资源优势,在建构互通、互助的家园关系过程中,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让幼儿度过快乐又有意义的童年。

二、现阶段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一)没有形成统一的家园教育共识

在新时期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教育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知道教育幼儿的重要性,对幼儿的将来有着较高的期望值,但往往停留在思想认知上。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园和教师理应肩负起教育的主要职责,对于教师提供的家庭教育建议置若罔闻。还有一部分家长单纯地认为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在实际教育行动上只负责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不能主动地陪伴幼儿,更没有真正意识到家庭教育的职责和幼儿的成长需求,以致不能形成家园共育意识,不能达成高质量的家园教育合作。

(二)家长过于注重对幼儿的知识教育

通过相关调查走访可以发现,现在大部分家长能够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除了照顾幼儿的衣食住行,他们更看重对幼儿的知识教育。许多家长过于关心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到了幼小衔接期,许多家长更是热衷于对幼儿开展基础性的数学、语文教育,但是由于指导方法不够科学,容易给幼儿带来过大的精神压力与心理负担。此外,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会不自觉地忽视对幼儿独立、自主、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总认为幼儿还小,这对幼儿的全面成长极为不利。

三、幼儿园家庭教育的具体实践指导策略

(一)创建良好教育环境

幼儿园幼儿年龄虽小,但是他们对周边环境的感知是极为敏锐的,不仅能够及时发现环境的变化,还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行为与认知上的变化。对此,在建构良好家园共育关系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意识到环境因素对幼儿成长的影响,还要主动为幼儿构建良好的园内教育环境,主动联系家长,请他们为幼儿创建和谐、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以给予幼儿正向、积极的环境引领,助力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

在家庭教育环境的建构过程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具体的家庭教育指导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家长优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为幼儿构建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建议家长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最好不要在幼儿面前表现矛盾和争吵,或者可以建立“坏心情不进门”的家庭守则,父母最好能在进家门前“消化”掉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以免让敏感的幼儿在家长的不良情绪中变得谨小慎微、不知所措。此外,家长在家庭硬件环境的构建上也要给予幼儿一定的保证。比如,幼儿园开展阅读活动时,家长除了每天抽时间陪幼儿阅读,最好可以给幼儿创建一个相对独立的阅读空间,并保证幼儿阅读环境的安静、和谐,让幼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阅读,真切地感知阅读的魅力。

(二)畅通家园沟通渠道

要想切实践行家园共育理念下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要有思想认知与认同,还要畅通家园之间的沟通渠道。除了电话和家访两种传统沟通方式,教师要利用现阶段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家园之间的沟通方式,让家长可以密切关注幼儿在园的情况,了解幼儿的身心成长变化,切实保障家园共育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构建家园沟通渠道方面,教师可以在带班的开始就收集、记录班上每一名家长的联系方式,并建立班级微信交流群,发布一些重要的通知,不定期地给家长分享幼儿在园生活和学习的照片、视频,切实加强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幼儿在园情况的了解。而对于个别的幼儿问题,教师则需要通过微信私聊或家访的方式与家长及时沟通,以保护幼儿和家长的隐私,及时解决幼儿的成长问题。

(三)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

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不能以下达任务的方式去布置家庭教育内容,而是要与家长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在充分尊重家长的同时,引导家长正确认知家庭教育过程和科学建构家庭教育模式,使之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关系,切实尊重幼儿的想法。在平等家园关系的建构上,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要摆正自己的态度,不要因为家长的身份、地位等差别对待。

比如,某些父母工作比较忙,由爷爷奶奶代劳幼儿接送,而他们不能熟练地操作手机,经常会漏掉一些重要的通知,以至于幼儿总是忘了准备各类材料。对此,教师便可以利用爷爷奶奶接送幼儿的时间,将重要的通知内容以口头的形式告知他们,并针对他们不清楚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从而在提高沟通效率的同时,在家长心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而对于一些优越感比较强的家长,教师在与其沟通时要保证自己的端正姿态,客观陈述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尽量避免与家长产生冲突。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一些责任心比较强、业余时间比较充足、对幼儿教育有一定心得的家长成立家委会,请他们协助做好与其他家长的沟通工作,携手开展家园共育。

(四)关注家庭教育问题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不同的家庭在践行家庭教育指导时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对此,教师需要就幼儿教育问题、幼儿成长状况等主动与家长沟通,并了解家庭教育的方式与过程,及时发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给予家长有价值的教育建议,切实辅助家长构建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模式,真正践行家园共育理念,助推幼儿健康成长。

例如,平时活泼可爱的丽丽最近几天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连最喜欢的“娃娃家”游戏都不参与。面对幼儿的变化,教师首先要与幼儿沟通,细心了解她的状况。教师可以问丽丽:“宝贝,老师发现你这两天心情不太好,可以和老师说一说吗?”如果她愿意说,教师一定要耐心地听她倾诉;如果她不愿意说,教师可以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并鼓励她大胆表达。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就幼儿在园表现出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请他们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及时做出教育调整。而对于一些家长经常反映的幼儿在家总喜欢看手机、不好好吃饭等家庭教育问题,教师除了要在园内做好对幼儿的教育引导,还可以请家长反思自己在家、在幼儿面前的行为,看看是不是自己在闲下来的时候就习惯性地玩手机,是不是自己也比较挑食。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在训斥幼儿的不良行为之前先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有效缓解幼儿的不平衡心理,给予幼儿行为上的引领,以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真正做到个别家庭教育问题的个性化解决。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是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责任,并且在幼儿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家长与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关系日益加强。因此,面对家庭幼儿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幼儿园要清晰地认知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价值,还要主动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从而在共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模式的同时,携手拓展幼儿教育的深度与广度,让幼儿教育过程更加精彩、有趣、高效,也切实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