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驱动教学策略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2022-02-24马忠海

幸福家庭 2022年17期
关键词:驱动知识点教学策略

■文/马忠海

高中教学改革强调素质教育,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但是,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探讨问题驱动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在数学课堂中,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思考能力。问题驱动教学策略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运用问题驱动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时,应注意综合分析教学内容并与策略教学相结合,从而有效促进教学的发展。

一、重视教学问题的设计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问题

为了更加有效地运用问题驱动教学策略,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立足高中数学教材的基本点,设定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教学问题。例如,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跨度性比较大,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而言,高中的数学几乎是全新的知识点,与以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存在脱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问题驱动教学策略进行课堂新知识点的教学,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教学问题,逐步使学生从初中的数学思维转向高中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高一新生的第一节数学课“元素和集合”时,教师可以从元素的概念、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这些方面对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理解集合和元素的基本定义,通过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并学会运用,在进一步加深对集合与元素概念理解的同时,提升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问题驱动教学策略能使高中学生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点时,有一个比较好的缓冲时间,使学生获得掌握新的知识点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计递进式教学问题

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都是先由简单的基本概念出发,再对基本的内容进行深化拓展。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运用问题驱动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针对教材的这一特点,设计递进式的教学问题,将对比、转化等数学思维应用到教学问题中,使学生从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和定义出发,在潜移默化的课堂学习中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例如,在进行“函数”这一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从最基本的函数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的值域入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函数最基本的概念,接着告诉学生“在函数中,通常使用区间和不等式这两种形式表达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在理解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函数区间知识点,然后由“根据集合函数的不同有几种表示方式?”引导学生过渡到函数的三种不同表示方式的学习上。通过解决这些递进式的数学问题,在简短的课堂时间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高中数学教师的问题驱动教学下,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使课堂气氛更为 活跃。通过不断解决这些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具有递进性的问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接受程度得到提高,同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提升。

二、在教学实际环节,运用问题驱动教学策略

(一)对新知识点进行预习

预习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关键一步,尤其对高中学生而言,数学新知识点的难度较大,仅仅凭课堂上的学习时间,他们难以真正地掌握新的知识要点。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预习,学生能够大致了解课堂上教师会讲到的知识点,在课上关注自己在预习时有疑惑、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但是,对于讲究解题思路的高中数学而言,单凭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进行预习,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点比较有限。因此,教师可以设定恰当难度的预习问题,使学生能够通过预习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预习效率。

例如,在进行“平行向量”的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解决如何表示向量、什么是平行向量、什么是共线向量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预习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课后的一些练习。这使学生对向量的相关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具体感受到自己对哪些知识点的理解不够。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说的内容。在课堂上,学生对有疑惑的知识点可以重点关注, 这样课堂学习效果就会明显得到增强。

(二)将问题驱动教学策略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

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问题驱动教学策略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要避免生搬硬套。如果教师在每一节课堂上都运用问题驱动教学,容易造成课堂氛围单一、乏味。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运用问题驱动教学策略时,可以将不同的教学方式与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相结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的作用。

例如,在教授“三角函数”时,教师可以在课上提问学生,使学生首先对任意角有一个概念。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其得知有正、负角的区别,并让学生通过转圈展示变化的角度。在这样的互动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知识的掌握也更牢固。为了让学生记住三角函数,教师让学生排成和三角函数表一样的队列,每次让两个表示不同意义的学生蹲下或起立,让其他学生回答他们所代表的三角函数意义和所对应的值。这种将问题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掌握知识点,提高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在问题驱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讨环节

问题驱动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向学生提问,驱动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和自主思考。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不断地解决这些被提出来的问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

例如,在进行“不等式”的教学时,在学生掌握了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并计算不等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让学生根据不等式的概念和题目独立地解决问题。当进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时,教师列出关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题目,要求学生思考,这时学生需要对不等式中的变量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主进行学习,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在与他人进行讨论时,首先会先查看对方与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是否一致,接着分享自己的答题思路,而面对不同的答题方式,学生则会思考自身和他人的不同之处。在这样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巩固知识点。

三、在课后实践中运用问题驱动教学策略

课后的练习实践是衡量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问题驱动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在课后向学生布置以本节课知识点为主的作业,通过提出相应的问题,驱动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学生也可以进一步思考本节课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课后作业的反馈情况,了解有哪些在课堂上没有讲透、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并对具体的教学设计进一步调整,从而发挥出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的最大优势。

例如,在进行“立体几何图形”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观察一些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计算菱形、棱柱等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学生通过完成课后练习,能够对立体几何图形的知识点记得更加深刻。而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实际情况,也可以看出每个学生和整个班级对立体几何特性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情况,从而在下一节课查缺补漏,对学生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着重讲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问题驱动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改善中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素质教育改革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材料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将问题驱动教学策略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驱动知识点教学策略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