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优势 展示物理精彩课堂

2022-02-24武廷泉

幸福家庭 2022年17期
关键词:物理信息技术实验

■文/武廷泉

随着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教师给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技能技巧,为他们将来进一步探究物理知识的奥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一)教师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到位

现实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过于注重形式。教师如果只注重信息技术的形式,把信息技术当作直观教具来使用,反而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适得其反了。教师如果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整堂课都在播放课件,和学生之间很少有语言上的互动,也无法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有些物理教师没有把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纳入常规教学中,仅仅在公开课中使用。这些教学行为上的缺失或不当,都没有发挥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无法对物理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全面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 学质量。

(二)学生在信息技术认识方面不到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两个主要角色,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从课堂主体看,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体,教师应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正确认识,打造精彩的物理课堂。但是,在现实生活教学中,有些学校的网络硬件设施不到位,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论客观因素如何,学生主观上积极努力,认识上科学到位,教师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优势,打造精彩的物理课堂,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信息技术能营造合适的教学氛围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营造出合适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物理知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模拟出特定的物理现象,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机械能相互转化”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拟长江三峡大坝的情景,通过动画播放三峡大坝开闸放水时的情景,如江水的轰鸣声、浪花拍打河堤的哗哗声等,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三峡大坝的宏伟气势。从物理学的角度讲,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江水流动时的能量是巨大的。教师继续播放课件,可以让学生看到电机是如何在水流的冲击下转动起来的,通过电机不停地转动,电就产生了。这个转化过程,如果光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的,但是有了形象的情景,学生便能够理解“动能、势能转化为电能”的内容了。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水电能是清洁能源,大力开发水电能可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具有长远的意义,这也能够让学生明白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现实生活中物理知识无处不在。

三、信息技术可以加强演示实验的效果

演示实验本身就是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物理知识,进一步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从中寻找新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候教师进行的物理实验无法达到理想效果,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则可以将实验过程完整地演示出来,操作更加方便,学生观看起来也更方便。比如,有的物理实验,学生用肉眼是难以观察到实验内容的,有些实验过程非常微妙,学生不容易捕捉到细微的变化。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演示实验过程时,可以选择放大或是放慢速度,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实验变化过程。另外,网络上有发布一些科学研究视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让他们接触最前沿的物理科研成果,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总之,物理实验的内容多种多样,过程千变万化,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和学的统一。

四、信息技术助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物理教学的一项任务,也是学生发展目标里的一项内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解决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思维,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电流的方向”这一课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凭借教师的讲解和箭头方向理解电荷流动的相关内容。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动画的形式清晰地展示电荷快速流动的方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在演示中,电荷是从正极流向负极,教师让学生思考:“电荷能不能反方向运动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有的学生认为生活中的水可以倒流,人可以倒走;有的学生认为有东风也有西风,有出行的路,也有回家的路,电流可以正流也可以倒流。基于此,教师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让电荷倒流,需要一个什么装置?”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水平下,一切皆有可能,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学好物理打好 基础。

五、利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难点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每个章节的知识都有重点难点,具体到每一节课上,也有每一课的重点难点。如何在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是每一个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在理解物理知识的概念时,由于一些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不能全面解析概念的内涵。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把抽象的概念用图片或者动画形式演示出来,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在电流和电压的教学中,电流和电压都是实际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但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用动画形式演示电流、电压,展示它们从一个方向流向另一个方向,从高处流到低处的过程。学生看过后一目了然,有时候无需教师再去讲解,他们自己便理解了。再如“力的大小”内容,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一牛”到底是多大的力,“一马力”又是多大的力,学生难以理解。而教师通过动画形式展示“力的大小”,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加容易了。因此,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概念,能够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有效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

六、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师如果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光的色彩”这节课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颜色的课件,让学生感受不同色彩带来的不同视觉冲击。这种新颖的感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如眼中的太阳光和实际的太阳光有什么不同等。在兴趣的激励下,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进入了积极思考的状态,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物理的热情。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

猜你喜欢

物理信息技术实验
只因是物理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做个怪怪长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