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巧用提问艺术的策略

2022-02-24张宏斌

幸福家庭 2022年17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图形内容

■文/张宏斌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数学的特性,根据施教目标巧用提问艺术,以提高教学效率。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这不仅没有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还无益于课堂教学。

一、小学数学课堂巧用提问艺术的原则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不仅要新颖,能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听课的专注度,还要彰显问题的价值性、引导性、科学性,能突出重点,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基于这些要求与目标,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提问艺术时,要遵从以 下原则。

(一)适切性原则

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都是有目的、有指向的,提问能不能发挥作用、实现价值,关键要看提问的适切性。首先,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基础、经验相符,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教师要让学生有抬一抬脚尖就能够着的希望。其次,提问要与课堂内容相对应。教师不能在讲解“认识时间”的内容时,提问“认识人民币”或者“认识图形”的内容。最后,课堂提问要注意时间的适切性。教师要抓住时机,恰到好处,在关节点提问,要让问题与所讲的内容有衔接。教师要想在小学数学 课堂上发挥提问的作用,不仅要考虑学生、内容,更要考虑提问与内容的适切性,要有高度的切合点,这样才能让提问服务于教学,给教学赋能,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引导性原则

课堂提问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引导性、启发性。小学数学逻辑性比较强,教师一味地讲解,忽视引导,很可能使学生思想涣散,不知道教师讲的是什么。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玩,耐心不足,在课堂上专注听讲的时间有限。他们还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说话、做小动作、玩学习用具等情况。对于学生的这些小动作,教师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没收他们的学习用具效果不大。教师要想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融入教学内容,就要遵循引导性原则,让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好奇心。

比如,在讲解“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的内容时,有些学生眼神涣散,思绪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笔者问:“刚才老师讲过了分数的性质,谁能总结一下吗?”在学生回答了分数的性质后,笔者趁热打铁,结合分数的性质,给他们布置了一两道练习题,以强化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与性质”这一节内容的理解。事实证明,巧妙的提问方式,就像是课堂上的指明灯,能够让学生的思想、注意力在正确的航道上前进,最终靠近知识的核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聚焦性原则

一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限的。学生只要能听懂重点,就能理解、总结课堂知识。因此,笔者和大多数教师一样,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强化学生的理解与总结能力,围绕重点设计问题并提问。一方面,因为重点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支点与抓手,学生只要能理解重点,就能结合自己的知识基础、经验串连课堂重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的提问不聚焦重点,会误导学生淡化重点,从而影响教学效率。

比如,在讲解“位置与方向”的内容时,教师不管怎样设计,采用什么新颖、有趣的方法,提出的问题都要围绕“让学生结合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标出指定的位置”这一重点。因为在聚焦重点的提问引导下,对于根据不同事物描述位置、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日常现象以及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等问题,学生都能触类旁通。因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提问的艺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为学生留下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练习总结并梳理课堂知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成熟,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价值,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巧用提问艺术的策略

提问是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比如在导入环节,教师用提问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后总结时,教师采用提问帮助学生梳理、巩固知识等。教师要想发挥提问的作用,在设计问题时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让提问有艺术性,聚焦重点,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教学效率。

(一)设计鼓励式的提问,树立学生自信

由于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足,他们的学习自信通常来源于成绩、兴趣以及教师的关注、鼓励和表扬。结合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提问时,应该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树立学生自信,使其获得成就感。

比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时,在学生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后,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罗列常见的多边形。在学生举手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语言及时鼓励学生,如“你真棒!”“回答得不错呀!”等,这样不但能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还能把学生带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使课堂教学更加顺利。

(二)设计调控式的提问,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根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灵活调控,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难免在课堂上出现各种情况,教师对于突发状况不能用压制、批评的方法,而要巧用提问调控,使学生的心思回归课堂学习。

比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内容时,笔者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实物,问学生:“这是平行四边形,你们想知道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好吗?”大多数学生都回答道:“好!”有一个学生却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用它的底乘它的高。”教室里发出一片“唉”的声音。此时,学生不但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好奇这个同学是怎么知道的。笔者鼓励性地问这个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这个学生说:“看书,老师。”“那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笔者接着问。那个学生答道:“可以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下来,拼成一个长方形。”笔者问他:“为什么一定要沿着高剪下来?”学生摇头。接着,笔者借势对学生说:“我们来动手操作、验证一下看不沿着高剪,能否拼成一个长方形。”笔者与这个学生的一问一答吸引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既让课堂显得别开生面,又保持了课堂秩序,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设计试探式的提问,循序渐进引导学生

教师要想让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就要根据教学情况或者教学环节设计不同的提问方式。试探式的提问适合教师在引入新课时检验学生对新课的预习效果,激起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好奇,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保持热情,全身心投入,保障学习效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学生融入新课内容,开启学习、吸收的模式。

比如,在讲解“认识图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学生身边常见的一些图形提问,如“请问同学们,你们说咱们的窗户、黑板、灯管各是什么图形?”,学生大都认真预习过新的内容,他们很快就能答出相应的图形:“窗户、黑板是长方形,灯管是圆柱形。”教师再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真实图形,如摩天轮、金字塔、盘子等,并问学生:“你们谁还能说出这些都是什么图形吗?”不管接下来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能顺理成章地导入“认识图形”的内容,让学生在试探式的问题引导下,从表象上认识这些图形。接着,教师再从概念上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的特征。实践证明,试探式的提问轻松、自然,具有导入的作用。教师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既能快速导入教学内容,又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设计引导式的提问,聚焦课堂教学重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数学思维逻辑比较弱,梳理知识的能力不足,他们往往会像学习语文知识一样把知识分开,单个地理解和记忆。虽然在听课的过程中,学生似乎理解了,也记住了,但是在课后运用时,学生无法融会贯通,或者在某一道新的题型中,学生不知道如何理解、如何运用所学。究其原因,学生没有把所学知识建立起一定的知识体系,弱化了数学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从而削弱了学习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讲完新课后,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引导式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把知识串连起来,形成体系,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比如,给学生讲完“认识人民币”的内容之后,笔者为学生设计了系列问题,帮助学生串连知识,促使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如“1元等于多少角?10角等于多少元?1元大还是8角大?10分等于多少角,等于多少元?”等等。这些问题包含了“认识人民币”的重要知识内容,方便学生理解、记忆、运用。学生能在课后引导式提问的引导下,逐渐形成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保障课堂学习效果。当然,引导式的提问也可以运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跟着教师的讲解思考、观察,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专注、高效。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图形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分图形
主要内容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