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技术 在小学科学实践探究活动中的运用

2022-02-24王建忠

幸福家庭 2022年17期
关键词:月相多媒体技术探究

■文/王建忠

在小学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经常举行科学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接触自然。信息时代的发展为学生接触自然提供了更多便利,学生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了解自然。这使整个科学实践探究活动更加有趣和生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小学教育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了解更多自然知识。然而,当前多媒体技术在科学实践探究活动中的运用也面临一定的困境,对此,教师要正视多媒体技术教学存在的弊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科学实践活动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实践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优化科学实践探究活动的开展条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突破了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各种科学实践探究活动,能够掌握更多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开展关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实践探究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关于大自然的各种知识整合起来,制作成微课,让学生通过微课进行学习。学生通过视频了解相关的知识,然后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作业,教师可通过手机或电脑了解学生对科学实践探究活动的掌握情况。这种融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拓展小学教育的空间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由于学生处于网络全面覆盖的时代,他们对于信息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对信息的需求也比较大,他们试图通过网络捕捉各方面的信息。

教育信息化要求学校利用智慧课堂,重新构建学习空间,实现教学的现代化。教师基于信息技术优化科学实践探究活动的形式,可以使小学科学实践探究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实践探究活动中的应用现状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科学实践探究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是,教师如果仅仅为了体现科学活动的现代化而盲目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能无法达到相应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科学实践探究活动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技术。

另外,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升。尽管在小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趋势,但是有的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不是很熟练,他们难以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过度应用减少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技术在科学实践探究活动中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小学科学教学成为必然趋势,教师要合理把握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其渗透在教学中,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实践探究活动中的运用技巧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需要与时俱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小学科学实践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平台深入剖析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材中的内容呈现出来,由此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对科学实践探究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给学生讲解“月相变化”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月相的变化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挂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月相的不同形式。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更加直观地展示月相变化,学生也能够通过多媒体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引领学生对月相进行探索,让学生在学习月球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开展自主探索活动。但是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教师仅靠口头讲授的形式将知识传输给学生,很难让学生对月相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学生也很难把握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就通过互联网寻找相关的视频,然后通过视频将月亮的出现轨迹、月相变化展示出来。教师通过这样的直观展示,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了解月相变化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有关月球问题的探索。

(二)通过多媒体进行科学小实验

在小学科学实践探究活动中,科学小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模块,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实验步骤较为烦琐,部分学生通常会感到困惑,此时教师要提供更加简洁的实验步骤,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相关实验。有的实验危险性比较高,如果实验出现失误,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容易让学生失去动手操作的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实验教学,通过视频的形式将实验过程呈现出来,通过创设相对真实的实验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感知,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在讲解“热起来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观察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式,把握实验的要点。在多媒体课件播放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述实验的具体步骤和具体的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整理答案,由此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运用酒精灯进行量杯的加热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水慢慢热起来的过程,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小学科学实践探究活动中,很多现象是比较抽象的,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引领学生进行相关思考。比如,在教授“昼夜交替现象”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运转的情况,让学生对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科学教学情境

在小学科学实践探究活动中,很多的知识点都具有较强的衔接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示范试验导入、观察导入和游戏导入的方式引入课程知识。同时,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一环境中自主探索相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解“植物的生长变化”时,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给学生讲清楚植物的生长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倾向于运用图片或者口述的讲解方式,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师对问题的讲解程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橘子树开花授粉、最终硕果累累的过程。教师可以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适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生长的规律,达成教学目标。

(五)通过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在科学实践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比如,在讲解“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雨水侵蚀土壤的过程,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知道要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灾害的影响,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再如,在教授“维护生态平衡”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将动物、植物联系起来,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也可以给学生展示动物、植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课堂上的展示,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平衡观念,进而让学生了解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使其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在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遵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运用于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猜你喜欢

月相多媒体技术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月相历
阅读理解专练(三)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解读你所不了解的月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