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小学生合唱训练中的声音训练

2022-02-24■文/肖

幸福家庭 2022年17期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过程

■文/肖 建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中,合唱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一些科学的音乐知识并加以运用,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因此,在开展小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合唱在教学中的作用,同时针对合唱训练做好对学生的声音训练。

一、声音训练在小学合唱训练中的重要性

教师要关注合唱教学,还要在关注合唱教学的基础上关注声音训练,要让学生学会并掌握正确的声音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音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把声音训练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学习正确的唱歌方法,加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兴趣对小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们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他们在音乐课堂中就没有积极性,会认为音乐课堂比较无趣,甚至出现讨厌上音乐课的情况。

教师要拥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对小学生进行声音训练时,要关注目前小学生在唱歌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这样才能够对小学生的声音训练有所帮助。小学生声带短小、柔弱,不够坚韧,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加以保护,就会导致声音出现嘶哑或者形成声带小结等情况。相关的实验研究表明,如果一名学生从小就接受声音训练,那么在青春期的变声阶段,嗓音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如果他们长期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声音训练,在变声期结束后,声音依然会非常的明亮和甜美。因此,教师要采用科学、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声音训练,并将其加入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为他们后面的音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确、合理的声音训练能够调动小学生身体的各项机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对学习的兴趣, 因此,声音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二、声音训练在小学合唱训练中的作用

小学生的声音悦耳清脆,且可塑性较强,有比较强的优势,如果教师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声音训练,能够加强他们的音域、音量和音色,让他们的声音更有表现力。对小学生而言,音乐课程不只是其学会音乐知识的课程,还是通过学习音乐课程中的内容,感受到音乐魅力的课程。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不能够完全借助文字形式来进行传达,而要通过一些音乐技巧来进行 讲授。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开展教学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歌唱艺术的感受和提高审美、表达、创造能力,所以教师要结合目前教学工作的开展状况,将自己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这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发声,同时通过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歌曲中体会音乐的魅力。

通过正确的声音训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以及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享受音乐,让学生学习歌唱内容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与鉴赏能力。在歌唱环节,通过感受美妙的音乐和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身心愉悦,同时增强与其他学生的沟通和交往,建立集体荣誉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小学生合唱训练中的问题

(一)学校对合唱训练不够重视

一些家长与教师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小学时期开展合唱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缺少合唱训练模式,许多学校并没有认识到开展合唱训练对于推动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许多小学的合唱教材内容还不够完善,且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这对学生接受合唱训练造成了阻碍。

(二)学生缺乏坚实的合唱基础

小学生的音乐知识还处于基础阶段,在幼儿时期,有些学生也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一些幼儿园也没有针对音乐教育开展相应的工作,有很多教师在进行合唱教育的过程中,会选择一些优秀的曲目让学生进行欣赏,但是并没有为学生讲解其中的重要知识点,导致学生没有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和学习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教师缺乏较强的教学能力

当前我国部分小学音乐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同时他们还需提升职业素养。一方面,这些教师缺乏成熟的教学思维,因为他们在进入学校教学之前没有过多的教学经验,同时为了能够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进度和学习任务,很少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整个课堂氛围较差,学生对于合唱的教学内容丧失兴趣,最终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这些教师缺乏自我发展意识,当前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使得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四、小学生合唱训练中声音训练的发声方法

要想完整地呈现一首歌,演唱者最重要的是要正确且科学地发声。发声是唱歌的基础,如果没有把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会对最终的演唱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教学工作中,一般使用的发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半哈欠法

半哈欠法能够放松声带,防止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出现声带紧绷、声音拥挤的情况,同时能够帮助演唱者提高嗓音质量以及更好地进行口腔共鸣的练习。在练习半哈欠法的时候,演唱者要注意站姿,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要弯腰驼背,双唇要集中发力,向上提起笑肌,让气息从上到下贯通全身。

(二)呼唤法

教师在进行呼唤法的教学时,可以设置小游戏。一方面,这能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同时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这样学生能更快地掌握头腔共鸣。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保持放松的状态,且保持长时间的发声,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出现大声喊唱的情况,这样他们的声带会受到损害。

(三)说话法

演唱歌曲和日常的讲话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演唱歌曲是通过声带的振动来完成发声的动作,因此,在进行歌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较为自然地发声,就像日常说话一样。说话法就是让演唱者在歌唱时可以更加自然。使用说话法进行发声练习,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同时学生也能够在一个较为放松的状态下感受到自然情况下发出的声音。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让学生用正常的音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这样更容易打开口腔,吐字更清晰。

五、小学生合唱训练中声音训练的实施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声音训练方法

进行合唱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让他们获得良好的音色。因此在进行合唱训练时,教师可以使用对比教学法,给学生讲解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普通的发声方法,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不同,这样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加科学的发声方法。由于每首歌所表达的情感、地区特色、音色等因素不同,所以在演唱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作出相应调整。

(二)演唱时要注意正确的站姿

学生在进行声音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正确的站姿,这样才能够协调身体各部分的器官,如果站姿不对,学生的发声位置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当小学生日常站立或坐着的时候,首先要平稳呼吸,不要弯腰驼背,这样才能够自然地进行发声。有一些学生在进行合唱时使用的发声方法是错误的,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为学生演示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授他们正确的发声方法。

(三)注意控制呼吸的节奏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合唱教学工作,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调动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如果教师在声音训练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如过多地使用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不仅无法让学生认真听讲,还会降低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这对合唱教学也会产生影响。目前,有很多小学生在进行歌曲演唱和练习发声的过程中,没有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在声音 训练的过程中不要让学生憋气,要引导学生用比较自然的方式进行呼吸,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演唱效果。

(四)选择合适的歌曲

选择合适的歌曲是非常重要的,歌曲音域要符合目前小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同时,歌词内容也要适合小学生演唱。另外,在选择歌曲时,教师还要按照合唱队伍中每个人的音域和音色来进行选择,尽量降低歌曲演唱难度,让学生能够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歌词内容满怀感情的演唱,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演唱效果。

(五)学生与教师之间要培养合作默契

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日常的合唱训练时,要注意培养彼此之间的默契,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手势和表情了解教师想要表达的含义。例如,当歌曲中力度出现变化时,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可能会忘记这一点,所以需要教师在演奏时用手势提醒学生,学生通过教师的眼神和手势就能了解该在哪个地方进行相应的转变。因此,在进行日常的合唱训练时,教师要多与学生培养默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猜你喜欢

小学生音乐过程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音乐
我是小学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音乐
秋夜的音乐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