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立德树人角度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2022-02-24丁家靖

幸福家庭 2022年17期
关键词:排球德育体育

■文/丁家靖

新课改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同时,成为道德观念健全的人。因此,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也要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摆在首位,以便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助力学生高尚品格的形成。

一、聚焦德育方向,优化体育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细化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并有意识地完善教育环节,适当地提升体育练习的难度,以便有效磨炼学生的心智,让德育达到预期效果。

(一)明确目标,充分引领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的教育方式不科学,使德育内容与体育教学活动无法进行有效的融合,以至于德育始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抓住德育指导的本质要求,将德育教学的目标融入备课环节,以便在优化教育细节中,真正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与体育课堂的教学相结合。

以排球运动的教学为例,在正式开展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充足的准备、详细的目标,引领整节课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对教育大纲进行分析,确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了解学生是否具有练习排球的经验、是否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等,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地安排课堂上的训练内容。再次,教师可以结合德育教学的要求,设定如下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排球的动作要领,掌握自主练习排球的方法,调动他们参加排球运动的兴趣;强化学生的身体灵敏度和反应能力,锻炼学生的体能,辅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女排精神,强化学生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等素养;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最后,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排球运动教学活动,逐步完成对学生排球精神的培养。

可以看出,教师应在正式开展排球运动的教学前,积极发挥备课环节的作用,将德育内容融入备课环节,设定针对性较强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有序参加活动、逐步达到教育目标要求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排球精神,增强课堂的德育效果。

(二)提高难度,磨炼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意识到现阶段磨炼学生心性的重要性,主动为学生提高训练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挑战困难的勇气,以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能勇于挑战自我,形成坚韧不拔的品质。

比如,在羽毛球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羽毛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熟悉羽毛球的锻炼方法,加深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认识。其次,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学习正、反手握球拍的方法,让学生逐步熟悉羽毛球的球性,掌握正确的发球和接发球的姿势。最后,教师提高练习的难度,指导学生练习正手发高远球的动作。在练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会想要放弃,这时教师要主动地走到学生的身边,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从教师的话语中获得勇气,坚持完成训练任务。在完成练习后,教师也要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以便学生在回顾练习的过程体会克服困难的 成就感。

教师适当地提高体育锻炼的难度,并对学生进行鼓励,能帮助学生增加面对困难的勇气,当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能保持乐观的态度,真正地形成坚韧的品质。

二、发挥教师价值,做好德育引导

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时,教师不仅要发挥自身的价值,为学生做好正向示范,让学生从教师的身上汲取精神食粮,还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增强德育的效果,使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塑造高尚的人格情操,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身正为师,德高为范

教师应当意识到自身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主动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例如,在组织学生练习长跑前,教师就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学生。具体来说,在走进课堂之前,教师要先对自己的着装进行整理,避免奇装异服,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在课堂上,教师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当与学生对话时,教师要注视学生,不随意地打断学生的话,在学生回答完毕后,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在给学生安排了长跑训练任务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训练。当学生在训练中出现想要放弃的念头时,教师要坚持完成训练任务,为学生做好示范,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主动克服练习中的困难,完成长跑练习。

显而易见,教师从精神风貌、工作态度和言行举止等方面,为学生做好示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在对教师一言一行的模仿中强化自身的修养,发展自身的道德品质,落实德育教学的要求。

(二)抓准时机,锻炼品质

在体育课堂上,当练习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时,学生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训练状态。所以,在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时,教师也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练习情况,以便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提高体育技能的同时,有效形成优良品质。

比如,在组织学生练习接力跑的项目时,由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潜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小组跑得快,有的小组跑得慢,还有的小组由于内部默契度不高,出现接力棒掉落的现象。在比赛结束后,教师通过观察能够看到,有学生对同伴抱怨,而被指责的学生要么与同伴发生争吵,要么委屈地哭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对指责他人的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认识到接力赛是一个团队活动,并不是个人的不足才导致比赛失利。同时,教师也要对被指责的学生进行安慰和鼓励,让学生平复自己的情绪,与其他学生一起探究失败的原因。最后,教师再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认识到面对失败的正确态度,以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失败的情况时主动反思。

由上述案例可见,教师密切观察学生的训练情况,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能够让学生结合当下的情况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使学生在下次遇到同等情况时能够秉承正确的态度,形成永不言败的坚定信念。

三、巧借多元媒介,轻松开展德育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带来了极大便利,教师要主动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改良传统的德育方式,让高尚的人格情操成为浸润学生心灵的甘泉。对此,教师应当做好活动的安排,并积极发挥现代教育资源的价值,以便德育之路更加顺畅。

(一)互助合作,强化精神

在学生练习体育运动时,学生会因为身体素质和体能的差异,最终造成两极分化的结果。所以,为了做好德育教学,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建互助合作的平台,在学生之间营造互助的氛围,以便学生在互相帮助中完成练习。

例如,在篮球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是否具有打篮球的经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将学生分为有篮球运动经验的和无篮球运动经验的两部分,其次,教师以“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为原则划分小组,合理安排各个小组的成员,使每个小组中既有有经验的学生,也有没有经验的学生,并将有经验的学生设定为该组的组长。最后,教师为学生示范篮球运动的传接球、三步上篮等动作技巧,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练习。在小组中,有经验的学生能够迅速掌握这些动作技巧中的精髓,快速熟悉这些动作,因此,这些学生就可以对组内的其他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同组学生探索打篮球的技巧,以便学生在相互帮助中不断提高打篮球的能力。

不难看出,教师围绕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优势互补的原则安排各个小组的成员,并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能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指导中,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断强化互助、团结的意识。

(二)利用媒体,直观理解

在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内容时,教师也要意识到德育内容是抽象的,教师无法用语言让学生透彻地理解高尚品格的内涵,对此,教师应当主动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动态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高尚品格、民族精神的认识。

比如,在训练跨栏跑的运动时,教师就可以借助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比赛,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在带领学生练习跨栏前,部分学生开始出现放弃的迹象,对跨栏跑这项运动也没有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冠的视频,使学生基于现场观众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然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每一个优秀的运动员都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长期训练才达到这种状态的,如果我们想要像刘翔一样为国家争光,那么我们就应当从现在开始努力训练”,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更加主动地开展练习活动。

显然,教师为学生播放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比赛的视频,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刘翔为国家荣誉积极向上、奋勇前行的精神,也可以让学生思考背后的付出和努力,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练习跨栏跑的 动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能够让体育课程变得更有深度,让学生的训练变得更加主动。所以,在之后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教师也要主动把德育放在关键位置,在不断落实德育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彰显体育学科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高尚品格的 发展。

猜你喜欢

排球德育体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