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管理的分析与思考

2022-02-24刘蔚捷

幸福家庭 2022年1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庭家长

■文/刘蔚捷

在学校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特殊家庭的学生,这些处在特殊家庭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在学习和生活方面与家长缺乏沟通,两代人之间存在一些隔阂,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面对特殊家庭的孩子,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不断成长。本文探究了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管理的意义和特殊家庭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策略,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参考。

本文中提到的特殊家庭,通常指父母在外务工,子女长期留守家中的家庭,或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以及父母一方因其他原因无法在家照顾家人和孩子的家庭。部分特殊家庭的父母和孩子存在隔阂,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容易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懵懂天真,对世界还缺乏全面的认知,思想也尚不成熟,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常不知道如何处理。尤其是成长于特殊家庭的学生,他们生活在缺乏幸福和关爱的环境中,不知道该如何调节情绪,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加强对特殊家庭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可以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家庭问题,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若教师能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探究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管理的意义

(一)有助于保持学生心理健康

身处特殊家庭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异常的心理状态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这样的不利影响有时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因此,学校加强对特殊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走出阴影,使他们能够乐观地面对自己的人生,避免负面情绪的影响,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格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学校加强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有助于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其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困难,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与身边的人交往,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积累足够的能量。

(三)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加强对特殊家庭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特殊家庭的学生容易受家庭影响,对学习失去热情和动力,导致学习成绩落后。学校通过加强教育管理,可以引导他们摆正心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处于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部分特殊家庭的学生会较为内向,难以融入集体,学校可以引导特殊家庭的学生乐观大方地与他人来往,以此为学生提供温馨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对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管理的策略

(一)做好建档工作,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便利

在管理特殊家庭学生的过程中,学校首先需要了解每个班级特殊家庭学生的数量和具体情况,并登记建档,为后续的管理和教育提供便利。具体来说,首先,在新学期开学时,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摸底,了解父母的状况、父母平常的教育方式、父母的工作状况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快速判定哪些学生为特殊家庭学生。同时,了解学生属于哪一类特殊家庭学生,便于教师在后续的教学和管理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其次,在完成前期的筛选和登记后,班主任需要邀请心理咨询教师与特殊家庭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做好登记,以完善档案资料。最后,各科教师在教学中要观察特殊家庭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状态、学习能力等,以便后续对特殊家庭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估,为日常管理和教育提供便利。

(二)及时干预引导,关心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

特殊家庭学生普遍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在管理和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并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帮助他们走出阴霾,树立良好的心态,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家庭中的不如意。对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家庭学生,教师需要给予他们关怀,与他们耐心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解答思想上的疑惑。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外界的温暖。例如,当父母有一方外出务工时,有的学生会疑惑为什么自己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教师需要耐心地向学生解释,虽然父母经常不在身边,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爱孩子,他们内心还是关爱孩子的。由此教师可以通过耐心引导,化解学生心中的郁闷。

教师除了可以给予学生语言上的开导,还要在行动上为学生提供帮助。特殊家庭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再加上缺乏父母的管教和指导,学习习惯通常较差。教师要耐心地给予学生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完成学业,使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例如,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特殊家庭学生,教师可以在课间或课后,带领学生完成一些较为基础的作业,帮助学生打好学习基础,让学生能够更从容地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三)设置奖励措施,鼓励学生

在管理和教育特殊家庭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措施,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通过无形的赞美和有形的奖励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他们不断前行。同时,学生在获得奖励时,能够产生荣誉感和幸福感,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消解他们的烦恼,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学期月考、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中设置进步奖,当特殊家庭学生有所进步时,教师就可以为其颁发奖状或本子、铅笔和玩具等奖品。需要注意的是,进步奖是面对全班学生的,并不仅仅是针对特殊家庭学生,这样可以避免让学生感觉自己被特殊对待,或者引来其他学生的特别关注。此外,教师还可以挖掘特殊家庭学生的特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诗歌朗诵、演讲比赛、校园运动会等文体活动,让他们在参加各种赛事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增强自信心,发现自己的特长,确立成长目标。

(四)倾心指导,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交际氛围

特殊家庭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容易遇到障碍,这就容易导致学生难以和他人友好相处。若特殊家庭学生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那么就会因为无法融入集体而感到孤独,久而久之可能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同时,良好的交际氛围可以给人带来快乐,使人感到温馨,这对维护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管理特殊家庭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为他们构建良好的交际氛围。

首先,教师要引导特殊家庭学生融入集体,与同班同学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友谊,结交一些朋友。例如,当特殊家庭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加入他人的游戏、感觉自己无法融入集体时,教师可以引导其尝试为他人的游戏提供一些建议,与其他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然后,教师还要教育班级上的其他同学,引导他们关心特殊家庭学生,在开展集体活动时主动邀请特殊家庭学生一起做游戏,在班级中营造团结一致、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的氛围。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为特殊家庭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成长氛围,让浓浓的师生情谊和同学情谊滋养学生,驱散 他们内心的阴霾,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减少来自家庭的负面影响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较为脆弱,在面对不健康、不健全的家庭环境时,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因此,在管理特殊家庭学生的过程中,学校需要与家长开展家校共育,给家长提供专业的教育建议,使家长能够改善自己的行为,采用符合小学生身心发育规律的方法来教育孩子,陪伴他们成长。教师作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桥梁,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倾听家长的心声,传达学生的想法,促进两者之间的交流,使家长能够关心孩子,尽到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责任。

例如,对于父母一方不在身旁的孩子,教师需要加强与另一方的交流,了解其育儿理念,然后再向其反馈孩子行为和心理上的状态以及在学校的表现等。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家长专业的建议,使其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参与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对待采用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家长,教师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其意识到暴力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伤害,以此改变学生家长的教育方式。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讲座,邀请专家为特殊家庭的家长科普孩子容易形成的心理问题、行为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促进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有效的管理还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保障教学质量,帮助教师积累相关管理经验。具体来说,学校可以从做好建档工作、关心学生心理健康、采取奖励措施、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几个方面入手,对特殊家庭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家庭家长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