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保持“界限”这么难?

2022-02-24文并图李卫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大学生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艾咨询室咨询师

文并图/李卫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界限提供安全空间

疲累的新手咨询师

作为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咨询师,我经常会被人问:每天要听那么多负面情绪,心不累吗?

其实,我刚开始做咨询那几年,确实很累。一方面,要想做个靠谱的咨询师并能“疗愈”来访者,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极强的现场分析和应对能力。在听来访者讲话时,咨询师的大脑要飞速地运转和思考,才能理清来访者症状背后曲折迂回的因果联系,这实在很费脑子。另一方面,听到来访者的故事时,咨询师不仅要用大脑思考,还要对来访者的情绪产生沉浸式的体验,即所谓的“深度共情”——感受来访者的喜怒哀乐和哪怕极细微的情绪,这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特别耗费心力。

有一次,一个来访者向我哭诉,说她无法离开分手依然互相纠缠的前男友。她因为前男友的精神暴虐而离开,又常因对方的偶尔热情心生悔念,如此纠结不已。在咨询室里,她的情绪起伏非常大,作为新手咨询师的我,完全陷入到她的无力与痛苦中,又对她处理问题的不果断、不坚决而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等下了班,我跟朋友约着一起看电影,却立刻想到了白天这位来访者,“如果她的前男友也约她看电影,估计她又没办法拒绝了……其实我可以提醒她一下……”我就这样胡思乱想着,本来是想着放松一下,结果反而更累。回到家,都准备休息了,却想起白天咨询室里这个来访者的哭泣,我为自己无法解除她的现实痛苦而感到无力与自责。

以至于后来,我白天做咨询,每至深夜,便复盘白天的各种细节,又重新体会一遍自己的无力感,常常对自己进行灵魂深处的拷问:“我到底能帮来访者做什么?”

时间一长,便产生了职业倦怠感,感到非常疲累。

你下班了

这种纠结与困惑,在一次长程的业务培训之后得到了解答。

当时的授课老师,是一个有着丰富咨询经验的心理督导师。听完我的烦恼后,他认真地盯着我说:“你下班了。”随之,他又说了一句:“那是她的事,跟你没关系。” 我恍然大悟:是的,下班之后,我不再是个咨询师了!可是,转念一想,这看起来是多么无情和冷酷,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怎能因为时空的变化而对另一个人的痛苦无动于衷呢?

授课老师看出了我的疑惑,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咨询师,接待了一个看起来非常脆弱的来访者,每次一个咨询时段快结束时,她总是非常痛苦和不舍。有一次离开咨询室前,这个来访者伤心得哭了起来,咨询师内心十分不忍,就给了她一个私人电话,并叮嘱她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可以联系他。结果这个咨询师几乎每天都能接到来访者的“紧急电话”,有时候一天还好几个,每次电话那头都是痛不欲生的语气,咨询师只能耐心倾听和劝导。

先有独立,才能自主

如此几周之后,突然,来访者不再打电话了,也没有按约定来咨询室咨询。后来,咨询机构联系上了这位来访者,咨询师与她交流后,才知道她爽约的原因。原来,这位来访者每次觉得需要倾诉时,都在纠结咨询师会不会接她的电话,一旦对方错过来电,她整个心就悬在那里,直到电话接通才踏实。而咨询师也逐渐感到自己的自由被控制,开始有意无意地不带手机。也就是说,自从这位来访者与咨询师有了现实联结之后,她的痛苦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变得更加患得患失了。原本在咨询室建立的完全信任的咨询关系,也因为这种现实的联结而遭到破坏,最后,她只能以单方面结束咨询来解除痛苦。

讲完这个故事后,授课老师缓缓地对我说:“下班就是下班,离开咨询室之后就切断与来访者的联结,这个界限不但是对咨询师的保护,更是对来访者的保护。”

这个故事给当时的我一记当头棒喝。在咨询室里,就做好一个咨询师该做的事情,下班之后,就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不再去惦记来访者,这恰恰是对专业咨询空间的尊重。唯有这样,来访者才有独立的空间去成长,而咨询师也不会因无尽的耗竭而疲累。

从累到不累,只隔着两个字:界限。

你是你,我是我

其实,经营普通的人际关系,也需要“界限”,很多关系就毁在了没有“界限”上。

我的朋友王老师就遇到了类似的困惑。王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博士生导师,是一位非常热心的人。但最近,他说自己受伤了——“被自己的学生伤得不轻”。

王老师有个学生,我们姑且叫他小艾。小艾马上要博士毕业了,他的学术天赋极好,也非常勤奋,但是最近突然准备放弃正读得风生水起的博士学业,辍学加入某传媒公司,全职制作科普短视频!要知道,他已经为博士论文做了很多实验且数据都已整理完毕,很快可望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了!这样的决定,在王老师看来,简直是发疯了!王老师一番追问,终于知道了原委。

原来小艾最近谈了一个女朋友,这个女孩子是其他学院的硕士,美丽又温柔,小艾对她一见倾心。在相处的过程中,两人有非常多的共同语言,小艾觉得自己被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但女朋友最近家里遭到了变故,她的父亲因为生意失败,资产被法院冻结,一下子全家陷入了困境。小艾一心想帮女朋友一把,然而博士在读期间显然无法实现这一心愿,于是他想要弃学投奔曾经高薪兼职过的传媒公司。

王老师越听越急,苦口婆心地劝小艾不要放弃,甚至主动提出可以先借钱给他渡过难关。谈话结束之后,王老师越想越不对劲。他做了一系列的推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自己的学生极有可能陷入了某种情感骗局!

不只看到他虚弱的地方更要发现他有力量的地方

王老师想,这事儿他得管。他找到了小艾女朋友的导师,把来龙去脉告诉了这位导师,两人一合计,“这事儿咱俩得管”。

于是在一个黄昏,两位导师找到了女生,苦口婆心地劝她暂时放弃小艾,先成就他的学业。听了两位导师的话之后,女生既委屈又悲愤。委屈的是,她并未希望小艾辍学,对他的冲动行为也是苦劝无果。悲愤的是,自己并未做错什么,两位导师要来干涉自己的私人情感算怎么回事?情急之下,女生当即就做出承诺,断绝和小艾的恋爱关系。

得到了想要的承诺,王老师放心了。他每天给小艾发很多关于项目前景的信息,鼓励他继续把研究做下去。他打心眼里爱护这个年轻有才华的学生,太希望他成为一位学术界的新星了。但是,有一天,王老师发现,小艾不辞而别了!等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找到小艾时,他正在一个小旅馆里喝酒。门打开时,他睁着血红的眼,当着所有来找他和劝他的人,指着一同前来的王老师哭喊着:“我一直以来根本就不喜欢科研!我功课好,科研好,是因为大家希望我那么做,我一直在迎合别人的需求!我现在只想做我喜欢的事,我只想和我喜欢的女孩在一起,不管挣不挣钱,我就想自己做一回真正的我自己!王老师,你是你,我是我!我求你不要再来干涉我了!”

成长,始自放手

有界限才有关系

王老师呆在原地,他完全不能理解小艾对他的控诉。他觉得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小艾好,尽管方法极端了一点,但最终结果肯定是好的,总有一天小艾会明白他的苦心。王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小艾在没有界限的人际关系中痛苦已久。从小,只要他表现出喜欢做什么,便会收到一个来自大人的更好的建议,让他放弃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一个更“好”的事物。小到幼儿园兴趣班,大到高考填志愿、选专业、考研、读博……没有一个选择是他自己的。这一次的叛逆,与其说是因为女朋友家里的变故,更不如说是对无界限关系的一种宣战——他想真正地独立自主一次。

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研究发现:婴儿最初是分不清自己和妈妈的,他的自我,随着外界的动荡而风雨飘摇。聪明的母亲会把自己的臂弯放大,给他创设一个既安全又能适度自由探索的空间,让瑟瑟发抖的生命在呵护且鼓励的氛围中,不断去触碰大大小小的风险。一次一次探险,又一次一次软着陆,分离又回归,在与外界的碰撞和反馈中慢慢地塑造出了一个叫“自我”的东西。

正是分离和界限感塑造了独立自主的品格,有了独立的自我,才有一个一个的个体,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你和我,“关系”这个词才有意义。

完型治疗的创始人皮尔斯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写过一首诗,清晰地划出了心理治疗关系的界限:“你是你/我是我/你不是为我的期望而活/我也不是为你的期望而活/如果我们能相遇/那是美丽的啊/如果不能,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或许这首诗,适合一切关系。

猜你喜欢

小艾咨询室咨询师
无为而无不为
火爆的在线咨询室
请移走麻木对我的伤害(下篇)
吉祥数
扁biǎn鹊què学xué医yī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心理咨询室配套产品一览表
学校心理咨询室切莫成为摆设
心理咨询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