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学的实验探究
——以篮球教学为例
2022-02-23韩金凤
韩金凤,隋 红,王 强
(喀什大学 体育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8)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1]。体育课程思政的本质就是使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发力,与国家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契合,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了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发现对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多聚焦于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特点与路径等理论层面,在检索时增加主题词“实验”“实证”,则结果仅有十几条,说明目前对于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证研究并不多。故本研究立足于实验,对课程思政融入篮球教学进行了探析,以期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一、实验对象
教学实验的对象选择S省J市某校高二A、B两个班学生, A班为实验组50人, B班为对照组50人。两组学生授课内容均为篮球教学,实验共计12周,一周4学时,共计48学时,由同一体育教师进行授课。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的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
二、研究方法与测评指标
(一)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准实验研究法,通过分析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体育基础知识、技术技能、课堂满意度及体育品德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通过将课程思政融入篮球教学,设计新的方案,然后将其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较,从而评价教学效果。
(二) 测评指标
主要依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技术技能、课堂满意度及体育品德四个维度来检验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的测评指标如下:
1.基础知识考核
测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时依据自编的体育篮球项目理论知识试卷,涉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论述五大题型,总分为100分。
2.技术技能考核
篮球运动技术技能的评价主要采取篮球教学比赛的方式为主,包括1v1、3v3、5v5篮球比赛,以比赛中投篮得分及教师主观评定得分(50分)相加为最终技术技能得分。
3.课堂满意度
满意度调查量表共有五项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体育知识;提高体育实践能力;调动学生运动参与度;教师授课形式。每项内容得分范围为1到5分,总分25分。
4.体育品德
在体育课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主要体现在体育品德的高低。新课标中指出:体育品德可以分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体育精神包括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等;体育道德包括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等;体育品格包括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胜负观等[2]。采用自编的问卷进行体育品德调查,经专家鉴定,该问卷的效度良好;经检验,该问卷的信度良好。问卷共30道题,涉及体育品德的三个维度。每题得分范围为 1到5 分,总分150分。
三、教学方案设计与实验过程
(一) 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的设置
篮球作为一种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价值,其自身独有的对抗性、集体性、益智性对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及思想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作用。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实验组在设置教学目标时,目标的表达必须明确且具体化,易实施可量化,使体育课程思政有明确的行动指南。如“通过参加篮球比赛后,谈谈在比赛中个人表现与团队配合的认识”“在艰苦的篮球训练中,谈谈自己感触最深的一件事”“对于比赛的失败或者成功的结局,进行自我反思并分享自身感悟”[3]。从目标维度助推学生养成参与篮球运动、观赏篮球比赛的习惯,培养学生同力协契、奋勇拼搏等优良品质,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和习惯。对照组以传统三维目标为统领,对于情感目标简单描述。
2.教学内容的选择
以育人目标为指引,挖掘篮球运动中的思政元素。在对实验组进行教学时,充分挖掘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相关典型事例,可以介绍我国篮球发展历程中的代表人物的奋斗事例,如钱澄海、张卫平、刘玉栋、姚明、易建联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品质,用真实的人物和案例感染学生。通过篮球技术的教授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大胆求证、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篮球规则讲解、课堂比赛等来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团结协作、果断坚韧、勇于拼搏的优良品质[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余体育实践活动或体育赛事,踊跃参与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以此来教育学生勇于奉献、敢于担当。表1为实验过程中篮球项目教学思政元素融入表(部分)。在对照组的教学中教师只教授篮球知识与技术技能,教学中不加入思政元素。
表1 篮球项目教学思政元素融入表(部分)
3.教学实施的优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要归于实践中去,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课程实施当中,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首先是准备部分,以引起学生兴趣为主要目的,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介绍篮球发展史、篮球精神与文化等进行课堂导入,以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是基础部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及思政元素融入方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比赛法、启发式教学、小群体教学法等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使思想道德教育潜移默化贯穿在篮球教授过程中。例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准备部分用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这些问题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典型思政元素,可以提升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及学习积极性。采用小群体教学法,在教学开始前将学生按实际情况分成“异质”小组,按小组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在融入方式上采用直接引用、案例渗透、分析探讨、实践体验、媒体媒介等方式。直接引用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向学生介绍该课程或知识点,以对其有初步了解,一般用于概述或背景介绍中;案例渗透是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最常用的方式,典型事件或人物、各种热点问题等元素都可以作为教学案例;分析探讨是集体进行思政元素融入的方式;实践体验是学生通过自身的真听真看真感觉来达到思政效果的融入方式;媒体媒介指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教授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课程类型(新授课、复习课)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融入方式。最后是结束部分,结束部分要重视总结评价的作用,对在体育品德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明确表扬,阐明其优秀之处,要具体到某个言行或事件;对于表现稍差的学生要给予委婉批评并引导帮助其改正。对照组教学时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例如:讲解法、重复练习法等,课堂以学习基本知识和练习为主。
(二)实验过程
在实验开始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技术技能、课堂满意度及体育品德测评方面的调查;然后结合课程思政融入篮球教学的教学方案设计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教学实验,12周后,再对两组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技术技能、课堂满意度及体育品德测评调查;最后基于实验前后的数据对比得出实验结果,分析学生发生的变化,探究体育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效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首先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所得分数做t检验,从表2中可以看出,测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课堂满意度及体育品德方面的得分差异并不显著,故测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两组学生得分。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得分
从表3中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基本知识方面得分差异不显著,这说明体育课程思政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育基本知识的影响很小。这可能缘于课程思政融入篮球教学的课程体系更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视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篮球知识所占比重有所降低,导致学生获取的知识与传统模式中习得的知识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经过12周的实验,实验组学生的篮球技术技能、课堂满意度及体育品德得分与对照组学生相比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将思政元素融入篮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篮球技术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满意程度,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这种新型课程体系使课堂更具趣味性与多样性,具有更高的感召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运动当中。学生也更能感受到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感受体育的魅力,从而主动长期坚持参与运动,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逐渐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提高终身体育能力。课程思政化教育使得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同向发力,通过体育教育强化了学生公平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通过体育教育铸造了学生追求卓越、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体育教育磨炼了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意志,通过体育教育培养了学生果敢刚毅、百折不挠的品质,发挥出1+1>2的效果,实现了体育课程的独特育人功能。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得分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将思政元素融入体育课程教学意义重大。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两者简单地相加,而是在尊重体育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以知识为载体,将思想政治相关内容以合适的方式融入其中,润思想政治教育于无声之中,实现“以体化教”。
五、建议
(一)学校层面
首先,学校要将授课教师的政治素养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中,定期对教师的行为举止、教师思政教育的水平及实施效果进行考核,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评优奖励的重要内容[5]。另外,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育人的实践能力。学校要利用好第三课堂(校园体育赛事和文化),加强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打造校园体育品牌,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能力[6]。在注重校内体育思政建设之余要兼顾校外体育,利用好校外思政教育的机会,使校内校外有机结合,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二)教师层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7]。本研究随机选取S省共60名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师身上存在着思政意识与能力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首先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政教育意识,深入认识领悟课程思政,时刻铭记新时代所赋予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使命,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此外,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学生层面
体育课程思政是否能落到实处以及实施的效果如何最终还要归于学生。首先,学生要对课程思政有正确的认识,主动学习课程思政的相关知识,意识到课程思政对于自己的学习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学生要端正态度,积极配合学校的制度、活动以及教师在课堂中的要求,积极融入其中,做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人。另外,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局限于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提高自身的体育运动素质与能力,利用好课余和校外时间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消化巩固,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将课程思政践行到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最终内化为自身的品质[8]。
总之,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程是国家和社会对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发挥体育课程独特育人价值的落脚点和新的生长点,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心理以及思想的全面协调发展。当前,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仍面临着许多难题,应当不断探索体育课程思政新的发展路径,推动其不断完善,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