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联合分级分区护理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2022-02-23王海燕东张森沙玲王美兰
王海燕,东张森,沙玲,王美兰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1.急诊科;2.护理部,江苏 南通,226000)
胸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引起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心血管病变和肺栓塞等均会引起胸痛[1]。急诊科护士快速、准确地评估胸痛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可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2]。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是一种运用风险预警评分表动态评估患者病情,以提高护理质量和降低救治风险的有效管理模式[3]。分级分区护理是一种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安排患者有序就诊的护理模式,其能够缩短分诊时间,提高抢救效率,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目前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4]。本研究采用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联合分级分区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进行干预,探究该干预方式对救治时间和救治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急诊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 确诊为急性胸痛[5];② 意识清醒;③ 年龄>18岁;④ 发病至急救时间<6 h。排除标准:① 临床资料缺失;② 存在交流障碍;③ 伴器官功能衰竭;④ 护理或治疗依从性差;⑤ 中途死亡或转院;⑥ 合并恶性肿瘤或精神系统疾病;⑦ 诊断为创伤性胸痛。将纳入研究的110例急诊胸痛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2组间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急诊分诊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诊分诊护理,护理至患者抢救结束。
1.2.1.1 协助检查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协助其尽快完成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监测及心电图等检查。
1.2.1.2 急诊分诊 医师根据检查结果及患者家属主诉评估患者病情,将危重患者送至抢救室抢救,将轻症患者引导至急诊科各诊疗间就诊。在轻症患者候诊时,护理人员需积极观察患者的状况,若发现异常情况,则及时安排就诊。
1.2.1.3 情绪安抚 在患者就诊和候诊时,护理人员注意安抚患者或其家属的情绪。
1.2.2 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联合分级分区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联合分级分区护理,护理至患者抢救结束。
1.2.2.1 病情评估 患者入院后,由本院急诊科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MEWS)[6]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内容包括心率、体温、呼吸频率和意识等。
1.2.2.2 分级分区 根据MEWS评分结果采用分级分区法进行分诊护理,分诊护理的标准为,若MEWS评分为0分,则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定为Ⅲ级,属于低危患者,引导其至候诊区进行候诊,对应分区为绿区,每隔4 h采用MEWS评估1次;若MEWS评分为1~4分,且每项评分均<3分,则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为Ⅱ级,属于中危患者,将其送至抢救室旁边区域按照顺序等待抢救,对应分区为黄区,每隔1 h采用MEWS评估1次;若MEWS评分>5分或单个条目评分>3分,则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为Ⅰ级,属于高危患者,立即为其开放绿色通道送至抢救室抢救,对应分区为红区。
1.2.2.3 护理人员分级 对本院护理经验丰富且文化程度较高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病情评估、MEWS评分细则、临床护理技能和危重病人抢救护理知识等,培训结束后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护理人员分级。考核结果为优、良、中的护理人员对应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分别负责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的病情评估、护理记录及抢救工作。
1.2.2.4 高风险预警控制管理实施 护理人员对所负责的患者进行高风险预警控制管理,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检测其心率、血压和意识等生命体征,并根据MEWS评分结果做好病情严重程度等级及区域调整。护理人员定期巡视病房,谨遵医嘱做好用药指导,并关注用药情况,以防出现用药不良反应。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生活背景和疾病史等预防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实施高风险预警控制管理。若在护理期间出现高风险事件,则护理人员须及时向护士长或主治医师上报,并联合各科室医护人员进行讨论,探讨解决方法和改进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1.3.1 救治时间 记录2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以及抢救时间,并进行分析。
1.3.2 救治效果 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达标率、抢救成功率和分诊准确率。护理达标率是指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方案时的落实情况,由护士长进行检查评估。
1.3.3 不良事件发生率 统计2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救治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和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开始治疗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救治时间对比
2.2 2组救治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分诊准确率和护理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救治效果比较 [例(%)]
2.3 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在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64%,低于对照组的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例(%)]
3 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重症患者最集中、疾病种类最多,以及抢救和护理任务最为繁重的科室之一,是所有急诊患者的必经科室[7]。胸痛患者是急诊科常见的就医人群,胸痛具有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和病情发展快等特点,因此,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要求较高[8]。急诊科护理人员需要根据胸痛患者的实际情况快速、准确地评估病情,并进行分级管理,从而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9]。但常规的急诊分诊护理模式,可能由于分工不明确、病情评估不准确等问题导致患者错失最佳的抢救时机,影响抢救效率。故需寻求科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的急诊护理模式,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级分区护理是通过患者入院时的症状和生命体征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对患者进行分级别、分区域治疗,有助于提高抢救时效性[10]。在中国,各地医疗体系发展不平衡,部分医院没有规范的分诊标准,导致急诊患者入院后无法快速地进行急诊预检分诊,从而延误最佳抢救时机[11]。本研究中的观察组患者采用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联合分级分区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诊分诊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急诊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和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开始治疗时间早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提示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联合分级分区护理能够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分析其原因为,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联合分级分区护理能够借助评估工具MEWS,快速对患者进行分类,完成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危重等级进行分区域治疗,从而充分利用医疗资源,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分诊准确率和护理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联合分级分区护理能够准确地对患者进行分诊,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分析原因为,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联合分级分区护理通过MEWS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评估,能够准确地了解其病情变化,从而提高分诊准确率。护理人员积极参加与病情评估、MEWS评分细则和临床护理规范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可提高其护理技能和护理知识水平,使其在护理对应级别的患者时更能得心应手,从而提高护理达标率。马灵[12]的研究结果显示,对急诊胸痛患者进行分级分区管理,能够提高抢救效率,减少因抢救不及时而导致患者死亡的情况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联合分级分区护理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分析其原因为,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是一种进行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有效管理方法,其通过风险预警评分表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从而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地进行救治,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高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联合分级分区护理能够提高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效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