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约束人性化护理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2-02-23褚玉婷郑雪玲赵慈瑾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2年11期
关键词:保护性躁动满意率

褚玉婷,郑雪玲,赵慈瑾

(苏州市立医院 脑神经科,江苏 苏州,215000)

神经外科患者大多发生脑组织损伤、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其中躁动是神经外科患者的常见症状,且住院患者的躁动发生率较高,为此,对躁动患者实施有效的保护性约束护理具有重要意义[1]。传统护理能够保护患者的安全,但长时间保护性约束护理会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如皮肤损伤、末梢血运不良等,不仅会造成患者舒适度降低,还会导致非计划拔管高发,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2]。约束人性化护理是一项基于人性化护理措施对传统保护性约束措施予以改良,加以人性化关怀措施,通过为患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措施进行护理改进[3]。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约束人性化护理对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的护理管理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苏州市立医院脑神经外科收治的110例住院躁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内容均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 诊断依据符合《脑损伤神经功能损害与修复专家共识》[4];② 预期住院时间>2周;③ 年龄>18周岁;④ 躁动分级为Ⅱ级以上[5];⑤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分[6]。排除标准:① 约束前,上肢或下肢皮肤受损;② 合并凝血功能异常;③ 合并严重器官功能衰竭;④ 合并精神系统疾病;⑤ 住院期间躁动发作时间<4 h,且自动解除症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经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为期14 d。① 护理评估:根据躁动护理对象的躁动特点、躁动时间、影响因素、肢体活动和护理配合状况等,评估患者的疾病状况和发展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健康宣教、保护性约束的病情管理和保护约束期间的环境管理等,根据评估内容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及约束护理期间的相关内容。② 保护性约束管理:观察患者在 30 min 内的约束效果,内容主要包括意识、躁动程度、束缚带松紧程度、肢体功能、姿势、睡觉、排便及生理病症。每隔2 h进行1次检查,观察是否出现约束不良事件,若发生不良事件须立即通知医师,并遵医嘱采取应急措施。观察并记录患者在约束期间的各方面变化,内容主要包括肢体、体位、躁动水平或者其他疾病等,并完成对患者睡眠、饮食和排泄等的日常护理。③ 环境管理:患者住院后,其病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4~25 ℃,湿度为60%左右,降低病房噪声,保证病房通风、光照充足及环境舒适,巡视护士做好病房消毒管理等,限制来访人员与病房人员的次数。

观察组予以约束人性化护理,为期14 d。① 护理评估:约束人性化护理小组由1名神经内科医师、1名护士长、2名专科护士及4名普通护士组成,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培训,培训成绩>60分者方可入组。由医师与护士长以“提高躁动患者约束人性化护理管理”为主题召开约束人性化护理会议,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查阅相关文献。依据患者的躁动程度与住院情况具体分析并加以分级,Ⅱ级患者用拘束带固定四肢体,Ⅲ级患者用防护带固定胸围或肢体,Ⅳ级患者可联合使用约束手套、束缚带和宽大的被褥等约束工具。②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管理:询问患者的保护性约束舒适感觉,根据反馈人性化地调整约束松紧度、材质和部位,每隔2 h松开1次,松开时间为15~20 min。合理安排护士弹性上班并对其进行弹性排班,在换班时给予患者腕带式或手套式保护装置,在此过程中耐心询问患者的约束感受,并记录不满意的地方以寻求改进;患者在午间休息时使用腕带或手套式保护措施2 h,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在患者晚上睡眠的过程中,时间约为23:00到次日7:00,对其进行腕带或手套式的保护束缚。对患者适当加以一对一人性化沟通,深入了解其在约束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扰或情绪问题,并于请示医师后根据患者心理问题予以解决记录。③ 人性化约束环境:根据日夜节律构造病房光照条件,让患者在安静、空气清新、光照自然且与生理节律相适应的病房中休息。定期播放轻柔的音乐来缓解患者心情,同时可在病房放置报纸、象棋或图书等娱乐用品,供患者闲暇时寻找生活乐趣。对躁动患者进行评定,若发现躁动程度下降则立即向医师报告,并遵医嘱采取相应的解除约束措施。定期观察已解除约束措施的患者,若仍有复发躁动,则需继续为其提供人性化约束护理的相关措施。

1.3 观察指标

① 约束效果:护理结束后,统计2组患者的约束不良事件(坠床等)发生情况和躁动程度。躁动分级标准为,I级(小动型),肢体驱动,劝说安静,不劝又动;Ⅱ级(中动型),肢体舞动,劝说无效,约束带可以固定;Ⅲ级(大动型),肢体乱动,头部向上,约束带难以固定;Ⅳ级(躁动型),肢体乱动,仰面而坐,身体摇晃[5]。② 非计划拔管:记录2组患者护理期间非计划拔管(如头部引流管等)的相关事件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的判定标准为,引流管牵扯导致的血尿;部分拔管和完全拔管;气管插管脱落>3 cm。③ 护理满意率:使用自制满意率调查表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由家属根据护理工作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情况进行评判,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将非常满意、满意和一般满意计入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约束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各约束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躁动分级状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约束效果对比 [例(%)]

2.2 2组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非计划拔管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2组护理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满意率对比 [例(%)]

3 讨论

躁动是指脑部网状上行系统受损害,大脑运动中心无法控制自主活动,故常出现躁动症状,从而对治疗进展造成极大影响[7]。非计划拔管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延长其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等,给医患双方带来潜在的风险,严重时可造成患者当场死亡,增加工作负担。约束人性化护理是指对躁动患者进行身体约束,并通过物理或机械的方法附着在患者身上,使患者无法轻松地将其取下,可限制患者行动[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约束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躁动分级状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约束人性化护理管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约束效果,与高冰红[9]报道的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在颅脑损伤躁动患者管理效果中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这是因为神经外科躁动患者在长期身体约束下,往往会出现疲惫等不良生理状态,进而加剧其焦虑和烦躁的心情。同时,长期被约束会导致局部皮肤受损,肢体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静脉末梢血运不良,机体出现发绀、皮肤破损等。而约束人性化护理则是从“协作性”到“以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转变,这种护理模式可以使患者长期受到人性化的约束,使患者更加依从,进而阻碍躁狂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非计划拔管总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32.73%(P<0.05),提示约束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与张露等[10]报道的实用性肩胸约束带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躁动的改善效果具有一致性。究其原因为,约束人性化护理中选择适当的约束方法后,通过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告知其治疗注意事项和疗效,使患者平静下来,能让患者积极配合,减轻其身体痛苦程度,进而有助于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家属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约束人性化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率。分析原因在于,约束人性化护理采用的管理策略为患者营造了个性化的约束环境,使患者在被约束状态下的生理和心理舒适度提升,将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发挥尽致,使患者在约束的过程中更加依从,从而赢得了患者家属的满意。

综上所述,约束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有助于规范约束性护理过程,便于监督观察、评估和各种护理措施的实施,减少约束不良事件和非计划拔管的发生,从而改善约束性护理的服务质量,获得家属的满意和认可。但本研究并未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深入研究,期望在日后的研究中加以完善。

猜你喜欢

保护性躁动满意率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道路躁动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2016年河北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暨保护性耕作推广演示会圆满落幕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