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序渐进护理对老年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2-02-23杨芷陈淑芳李艳梅娟娟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2年11期
关键词:胸椎压缩性康复

杨芷,陈淑芳,李艳,梅娟娟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骨科,安徽 蚌埠,233000)

胸椎压缩性骨折是指机体受到前屈伤力造成椎体前半部压缩,而脊柱后部的椎弓未受到损伤,少数患者会发生牵拉伤力损伤[1]。老年群体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抵抗力下降,且骨骼脆性较大,在日常生活中易遭受各种外伤,从而导致胸椎压缩性骨折的发生;再加上老年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差,且多合并心、肺等慢性脏器疾病,疾病本身以及手术创伤带来的疼痛感对患者的康复和日常生活均造成了不良影响[2]。鉴于上述情况,采取合理且有效的护理模式对胸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选取112例老年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旨在探讨循序渐进护理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老年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研究内容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纳入标准:① 有明确的胸部外伤史,局部存在肿胀、畸形和活动障碍,并经X线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胸椎压缩性骨折;② 年龄65~80岁;③ 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或经皮椎体成形术;④ 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由其他原因(如椎体结核、椎体肿瘤等)引起的胸椎压缩性骨折;② 有脊柱手术史;③ 合并心、肝、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共计入组112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2组,每组56例。比较2组的患者一般资料(文化程度、年龄、骨折原因等),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模式 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3个月。① 心理干预:入院后,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耐心地向患者讲解疾病基础知识,以缓解其焦虑和恐惧情绪。② 疼痛护理:嘱患者平卧于硬质板床,指导并协助其调整体位,伤处可放置软垫,并通过播放舒缓音乐、电视节目以及阅读报纸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视情况使用止痛药,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疼痛。③ 生活护理:告知患者禁食油腻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每日给予高蛋白、高纤维、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指导患者有效排痰,日常注意保暖,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④ 术后护理:术后常规禁食,适当补液,根据肠胃恢复情况逐步恢复至正常饮食,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有异常,则须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术后拔除导尿管,视情况进行早期下床活动。

1.2.2 循序渐进护理模式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循序渐进护理模式进行干预3个月。① 术前干预:术前3 d,协助患者进行俯卧位训练,30 min/次,2次/d,并根据其身体状况调整时间及频率。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排便、开展呼吸功能等训练,为手术及术后康复做好准备。② 术后翻身:术后6 h,协助患者轴线翻身,注意腰部保持平直状态,每隔2 h翻身1次;术后第2天,可指导患者训练自行翻身。③ 下肢功能训练:术后6 h,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屈伸及旋转运动;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单侧下肢缓慢抬高20°,静止5 s后恢复,双下肢交替进行,15 min/次,7次/d,同时练习抗阻力伸膝运动,双下肢交替进行,5 min/次,7次/d;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屈伸运动,采取蹬自行车式运动,双下肢交替进行,10 min/次,3次/d。④ 体位转换训练:术后7 d,协助患者进行挺腹训练,10 min/次,3次/d。⑤ 腰背功能训练:术后2周,以双肘关节、双足以及头部作为支撑点进行腰背功能训练;术后3周,以双足及头部为支撑点进行腰背功能训练;术后5周,以双足及双手为支撑点进行腰背功能训练。每次训练5~10 s,10次/d。

1.3 观察指标

1.3.1 胸椎功能 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4]评价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胸椎功能,总分为0~29分,得分越高说明胸椎功能越好。

1.3.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采用Barthel指数(BI)[5]评价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10项内容(进食、大小便、平地步行、上下楼、穿衣和洗澡等),每项均为0~10分,得分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1.3.3 疼痛程度 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进行评价,VAS评分0~10分,评分越低则疼痛感越轻。

1.3.4 生活质量 采用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7]评价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包括4个维度(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物质生活),每个维度均为0~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康复效果对比

与干预前相比较,2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JOA评分及BI指数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优(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JOA评分、BI指数及VAS评分比较分)

2.2 生活质量对比

相较于干预前,2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等维度评分均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的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更高(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GQOLI-74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胸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之一,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减退、营养缺乏和患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在遭受摔倒、车祸或重物砸伤等外力作用时,更易发生骨折。老年胸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这种创伤性操作会破坏正常的胸椎神经根粘连,增加手术部位及附近神经系统的敏感性,并促进多种介质的释放,如乳酸、组胺和血浆激肽等,且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使患者的疼痛感增加[8]。另外,老年患者体质较弱,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术后康复进程缓慢,长时间卧床更是增加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这均可对其术后恢复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9]。因此,有必要采取合理且有效的护理模式对老年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干预,以达到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常规护理干预的内容包括心理、日常生活、术后活动以及疼痛等方面的护理工作,疾病宣教和沟通等内容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因骨折或手术产生的负性情绪,疼痛护理可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日常生活护理中的饮食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10]。但是,常规护理模式缺乏系统化、科学化和个体性的胸椎功能训练,无法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循序渐进护理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针对术前准备及术后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可有效促进患者胸椎功能的恢复,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11]。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干预前,2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JOA评分及BI指数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优(P均<0.05),提示循序渐进护理对于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胸椎功能及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循序渐进护理在术前和术后的不同阶段开展不同方法和不同强度的训练,并根据患者的康复周期推进各项训练逐步实施,以实现系统化及科学化的胸椎术后康复训练,进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12]。通过在术前指导患者俯卧位训练、呼吸功能训练以及排便训练等,促使患者适应术中或术后的体位变化,改善患者的肺活量,缓解其不良情绪,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此外,比较2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显示,2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等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的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更高(P均<0.05)。由此可见,循序渐进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术后指导其开展有效的翻身及关节运动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胸椎功能,提高其日常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循序渐进护理可明显提高老年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胸椎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缓解其疼痛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胸椎压缩性康复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复方骨肽注射液配合仙灵骨葆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40例
胸椎三维定点整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