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支持护理模式联合发展性照顾在NICU早产儿及其父母中的应用效果
2022-02-23李韩薛文雅韩敏
李韩,薛文雅,韩敏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江苏 扬州,225002)
早产儿由于出生时胎龄不足37周,各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身体抵抗力较差,故在其出生后,往往会被立即送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早产儿的生命安全[1-2]。但NICU通常采取封闭式管理,导致在早产儿住院期间其父母很少能接触或探视,既不利于父母更好地掌握照顾婴儿的技能,同时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3]。家庭支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医疗照护模式,主要是以家庭为中心,多学科团队协调合作为患儿家庭提供护理指导和医疗支持,将其应用于早产儿的护理干预中,能够对早产儿及其父母均产生积极影响[4]。基于此,本研究将家庭支持护理模式联合发展性照顾应用于NICU早产儿及其父母,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扬州市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100例早产儿及其父母纳入研究,且研究内容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 早产儿的胎龄在28~37周;② 早产儿父母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了解护理干预的具体情况,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早产儿即将转院;② 早产儿合并颅内出血等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③ 早产儿父母不能服从研究安排。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将100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和观察组(2021年5~10月),各50例。2组早产儿无单亲家庭,父母均包括父亲和母亲,各100名。观察组早产儿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胎龄为(33.91±2.84)周;平均体重为(2.28±0.21)kg。对照组早产儿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胎龄为(33.65±2.96)周;平均体重为(2.21±0.26)kg。观察组父母中,平均年龄为(32.18±4.50)岁;小学及以下21名,初中、高中49名,大专及以上30名。对照组父母中,平均年龄为(32.79±4.36)岁;小学及以下23名,初中、高中45名,大专及以上32名。2组早产儿及其父母的上述一般资料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1.2 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发展性照顾干预至出院,随访6个月。① 首先根据早产儿的生理特点,制定合理的护理干预方案,避免因频繁打扰而影响早产儿建立规律的饮食和睡眠。② 使用柔软的棉质被褥铺成鸟巢式护围,将其放置暖箱中加热至适宜温度后,再将早产儿放进去。保证室内温湿度适宜,并适度遮挡光线,使早产儿获得较好的安全感。③ 进行侵入性检查时,要先轻轻地唤醒早产儿,同时要保证手法温柔,穿刺时尽量保证一次性成功。当早产儿哭闹时,可将其抱起或对其轻声哼唱,尽量缓解其不适感。④ 在早产儿未睡觉时,可给予其舒适的抚触护理,并采用温柔的目光和话语与早产儿交流,使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⑤ 在早产儿出生4 h左右时,可给予适量喂养,使其能够尽快建立肠道菌群,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喂奶时,可将早产儿的头稍微抬起;喂奶后取侧卧位,以防吐奶和误吸。⑥ 当早产儿出院时,告知其父母喂奶、洗浴等注意事项,若发现不良症状,则须及时到医院诊断和治疗。
观察组早产儿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家庭支持护理模式至出院,随访6个月。① 向早产儿父母讲解早产儿的生理特征,以减轻其父母的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向早产儿父母介绍早产儿一些生理变化的临床意义,如手脚颜色变深、发蓝时,表示早产儿需要保暖;嘴巴或躯体出现紫色时,表示早产儿可能缺氧;早产儿的呼吸不规则,有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停顿,一般呼吸暂停的时间很短,会自主恢复,如果呼吸暂停的时间较长时需警惕。② 组织早产儿父母开展讨论会,由医护人员针对其关注较多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答复,并提供早产儿照护指导。③ 设立母婴过渡室,当早产儿父母按照规定时间进入病房陪伴早产儿时,先更换衣帽、将手部消毒后再进入病房。由护士示范如何照顾早产儿,包括喂奶、拍嗝、更换尿不湿、洗浴、抚触及修剪指甲等。早产儿父母根据护士的示范和讲解,尝试进行早产儿的基础护理。④ 出院时,向早产儿父母发放护理手册,包括基础护理、注意事项和紧急联系电话等,叮嘱父母按时带婴儿完成疫苗接种,如有不适及时返院检查等。
1.3 观察指标
① 评价2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身长、体重和头围。② 采用育儿胜任感量表(PSOC)[5]评估早产儿父母的育儿胜任感,该量表包括2个维度、17个条目,其中效能总分为8~48分,满意度总分为9~54分,评分越高说明育儿胜任感越强。③ 采用NICU父母紧张焦虑评分量表(PSS:NICU)[6]评估早产儿父母的不良情绪,该量表共包括四部分,每一部分的评分为1~5分,评分越高说明不良情绪越严重。④ 采用自制量表评估早产儿父母对照护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该量表包括4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最高分为25分,评分越高说明照护知识的掌握程度越好。⑤ 记录2组早产儿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出生3个月和出生6个月后,2组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和头围均大于出生时(P均<0.05);相比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均更优(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2.2 2组早产儿父母不良情绪比较
干预5 d后,2组早产儿父母的PSS:NICU各部分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各部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早产儿父母PSS:NICU评分比较分)
2.3 2组早产儿父母育儿胜任感比较
出院时,2组早产儿父母的PSOC各维度评分均较入院时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的效能和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早产儿父母PSOC评分比较分)
2.4 2组早产儿父母对照护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
出院时,观察组早产儿父母在喂养、卫生护理、生长发育和疫苗接种4个方面的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早产儿父母对照护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分)
2.5 2组早产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出生后3个月内,观察组早产儿发生吐奶2例、误吸1例、湿疹2例、红屁股1例,总发生率为12.00%(6/50);对照组早产儿发生吐奶4例、误吸3例、湿疹4例、红屁股3例、感染2例,总发生率为32.00%(16/50)。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低(χ2=5.828,P=0.016)。
3 讨论
早产儿由于胎龄不足,各组织器官发育不全,导致机体免疫力、适应能力等均较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故给予早产儿优质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7]。发展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将早产儿出生后的环境营造出与子宫相似的效果来保证早产儿的舒适性,并提高早产儿的安全感,进而促进其生长发育[8]。但由于早产儿父母缺乏相对专业的护理知识,同时出于对早产儿的担心等,容易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导致早产儿在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效果不够理想[9]。因此,有必要提高家庭护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早产儿在出生3个月和出生6个月后的生长发育指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在出生后3个月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这说明家庭支持护理模式联合发展性照顾可有效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其原因可能是,通过给予早产儿父母相关知识讲解和培训后,增强其认知水平和护理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照顾早产儿,如给予早产儿抚触、温柔的话语交流等,有效降低了早产儿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促进其大脑和身心发育[10]。同时,早产儿在保暖、喂养等方面得到更好的照护,避免了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生长发育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11]。本研究结果还发现,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父母在出院时的PSOC评分及对照护知识的掌握程度均较高,在干预5 d后的PSS:NICU评分均较低(P均<0.05)。这说明家庭支持护理模式联合发展性照顾能够提高早产儿父母的育儿胜任感及对照护知识的掌握程度,缓解其不良情绪。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该干预模式能够促使早产儿父母积极地由被动支持转变为直接参与到早产儿的护理中,与早产儿接触的时间和频率增加,能够减轻他们内心的担忧、紧张等,从而缓解其不良情绪;另一方面,为早产儿父母提供专业培训和指导,使其自身对照护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更有能力和信心照顾好早产儿,进而提升了其育儿胜任感[12]。
综上所述,家庭支持护理模式联合发展性照顾有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能够缓解早产儿父母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照护能力和育儿胜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