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物流企业绿色发展对策研究

2022-02-23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徐州221000

物流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双碳物流绿色

顾 璟 (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0)

0 引 言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异常,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破坏,已成为全球性难题。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下文简称“双碳”)目标,其中碳达峰是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达到历史峰值,随后开始下降;碳中和则是排放的温室气体以植树造林等方式进行抵消,从而达到某种意义上的“零排放”[1]。在“双碳”目标的压力下,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占据着全国终端碳排放的15%,而物流行业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样是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大户”,所以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物流行业必定是未来的长期发展目标,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迎来了高速发展期,但同时也衍生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我国本着承担大国责任的理念,提出了“双碳”目标,表明了坚决走低碳、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

相较于国外,我国的物流行业虽然起步偏晚,但由于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速度惊人,再加上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领域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所以这些也驱动了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该行业的发展确保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同时物流行业也发挥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近些年,物流行业受到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但是订单量与交易率依旧在稳步增长;相关数据表明,2022年1—10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75.4万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比1—9月份回升0.1个百分点。可见,物流需求逐渐呈现回升的趋势,市场活力也在不断增强。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物流企业的规模逐步扩大,2021年我国物流总额达到335.2万亿元,同比增长9.2%,两年年均增长6.2%,为社会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为许多学历不高、相对贫困的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

2 “双碳”目标下我国物流企业绿色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不够

现行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基本是针对传统物流行业的发展,与“双碳”目标下物流企业绿色发展的实情存在出入,若完全依靠企业的社会责任来推进绿色物流的发展,则可能会因为绿色物流发展涉及众多环节与主体而难以规范维系,进而很难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此外,目前物流行业依旧缺少统一的标准,致使物流效率始终不高,再加上与物流企业绿色发展相关的政策更新迟缓,与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形成强烈的对比。“双碳”目标于2020年提出,同时低碳物流也是全新的发展理念,所以要实现“双碳”目标和物流低碳发展,少不了政府的扶持,否则物流企业本身的积极性并不高,而现状则是出台并落实的针对低碳物流的扶持政策非常少,因此制约了物流企业的绿色转型步伐[2]。

2.2 基础设施与技术水平落后

物流企业的绿色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驱动,唯有对物流全过程予以优化处理,才能实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标。但从当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来看,还存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技术水平与时代不相适应等不足,进而造成物流效率偏低。虽然当前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始终维持在稳定水平,但因为能源消耗量偏高,对于物流企业推行绿色发展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也就难以凸显出绿色物流的高效和低污染优势。从运输方面来看,大部分物流企业选用的是大型卡车、汽车等高污染的传统运输工具;包装方面会采用无标准规格的纸质包装,存在过度包装的情况,包装材料也未考虑无污染、可降解等要求;技术及人才方面存在高新技术应用水平低、研发与专业管理人才匮乏等情况,即便是工作人员掌握了先进技术,也在物流企业中运用不畅,造成物流企业的绿色发展受阻。

2.3 物流企业的低碳认知不足

“双碳”目标下提出低碳物流的全新概念与观点,但许多物流企业管理者依旧被禁锢于传统思想观念,目标始终聚焦于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所以在生产运营中会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双碳”目标背景下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已成为各行业企业的共识,部分物流企业管理层不仅缺乏对低碳物流概念的了解,而且片面地认为要解决物流生产中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问题,只需要借助高科技手段便可。然而,众所周知,技术手段只能治标不治本,唯有所有人都提高对低碳绿色发展的认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外,借助科技手段解决问题预示着要投入更多资金,但管理层出于经济效益产出方面的考虑,并不愿意过多地投入资金,所以阻碍了企业的绿色发展转型。物流行业是碳排放量的大户,不管是航空运输、铁路运输,还是公路运输,均会大量消耗能源且排放大量碳,尤其是车辆超载问题普遍,进一步加剧了碳排放。而在仓储与配送方面,因为选址不合理、布局不科学等问题而导致运输时间和路程变长以及装卸搬运效率降低。由此可见,物流企业对低碳物流的认知不到位,同样在无形中带来了大量碳排放、浪费了大量能源。

2.4 物流专业复合型人才匮乏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均十分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极度稀缺的复合型人才。现阶段,针对低碳物流的研究并不多且停留在浅层次上,而物流企业朝着绿色方向发展不能完全依靠技术,还需大量具备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人才予以推进,才能发挥出物流技术的高效用。但在现实情况中,我国物流行业从业者普遍素质偏低,大部分人员非物流专业出身,也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物流知识培训,再加上传统观念的认知局限,致使物流人才常年短缺。此外,物流企业对于节能减排方面的物流技术的研究投入并不多,这也造成物流企业绿色发展受阻。

3 “双碳”目标下我国物流企业绿色发展的对策

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助推物流企业的绿色发展,各级政府应当抓紧出台更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尤其是制定统一化标准,要求所有物流企业严格执行标准,才能实现对物流行业的全局掌控。针对物流相关标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按照规定坚决处罚,除了要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外,更要有健全的执行体系予以辅助,唯有如此,物流企业的绿色发展才能顺利推进,实现物流低碳化、绿色化发展,达成“双碳”目标[3]。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聚焦于对物流企业绿色发展的财政支持,对积极响应国家低碳发展号召的物流企业,在其绿色发展转型期间提供必要的研发资金,通过政府为物流企业提供的税收、贷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有效地缓解物流企业在绿色发展转型期间可能遇到的资金不足问题。

3.2 创新低碳物流技术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物流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一定要重点关注节能减排问题,对陈旧的设备设施进行更新迭代,同时也要对低碳物流技术予以创新应用,从而减少物流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物流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第一,运输方面。要重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应用,全面优化运输线路、减少运输时间、车辆空载率以及缩短运输路程等,如此不但能帮助物流企业节省燃油及车辆等方面的支出,同时也能有效地减少碳排放。相关数据表明,通过互联网技术优化物流企业运输设计,运输成本能减少8%~10%,碳排放能减少20%~30%[4]。另外,不一样的交通运输方式有着各自的优劣势,因此物流企业还要科学整合各种运输方式,构建集合海运、铁路、公路、航空等资源的一体化物流运输体系。当前,联合运输是物流企业实现绿色化运输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有效解决单类运输的不足,实现多类运输方式的优势互补,从而减少碳排放。第二,包装方面。物流企业的包装环节同样需要遵循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的理念,尽量推行大型化、集装化、模数化的包装,以此提高物流企业的物流效率;而包装材料的选用则要考虑到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尽量选用可降解材料,进而实现物流企业的低碳绿色发展。第三,配送方面。配送路径会直接影响物流企业的成本和碳排放量,所以要对配送路径进行不断优化,确保物流活动的完成达到最高效率。此外,还要健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对物流的动态化跟踪。第四,仓储方面。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全面整合物流企业的物流资源,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与碳排放的效果。第五,回收方面。将智能化科技与废弃物回收处理再利用进行整合,强化对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发,实现废弃物低碳化。

低碳物流技术的创新还应重视能源结构的绿色化,从整体来看,我国物流企业的运输方式尚处在中低端,物流企业能源结构并没有太大变化,依旧是以非再生能源为主,所以造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难以降低。而要想减少碳排放,一定要利用科技创新来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物流企业的绿色发展转型,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新能源的利用最为关键且直接有效,比如可全面启用新能源车辆进行运输,减少碳排放;借助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对物流环节展开科学设计,推进物流行业的智慧化、自动化发展,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同样是促进物流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

3.3 提高对低碳物流的认识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许多行业必将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物流企业的低碳、绿色发展转型同样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物流企业唯有明确绿色发展方向,才能顺应时代发展规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所以,物流企业必须提高对低碳物流的认识,加强对低碳物流及绿色发展相关知识的学习,将低碳物流、绿色发展与物流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进行有机整合,驱动物流企业朝着绿色化、高效化、资源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物流企业管理层也应当重视运输、仓储、包装等方面的绿色化学习,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贯彻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实现碳排放量的全面降低。当然,物流企业低碳意识的提升,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社会舆论的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低碳氛围,才能让物流企业更主动地将低碳理念外化于行。

在提高物流企业对低碳物流认识的同时,也要致力于构建标准化物流体系,协调物流企业开展的一切物流活动。物流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低碳运营,一定要有相应的标准予以规范,才能提高物流企业的发展水平。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物流企业有必要对物流活动展开标准化管理,以此协调企业的物流活动[5]。目前物流企业存在设备不兼容、货物转运衔接效率低、仓储设备标准化缺失、包装无法实现标准化等困境,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要实现低碳化一定要规范市场,必须标准化技术指标,唯有如此,才能提升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协调利用物流企业的各类资源,进而缓解污染物排放的经营压力。

3.4 加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人才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核心要素,所以物流企业一定要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唯有储备更多有能力、有责任心的综合型人才,才能为物流企业带来更多创新技术和更高的经济效益,进而增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低碳化、绿色化物流的发展,一定要有专业的物流人才作为支撑,然而,现阶段市面上物流知识型人才极度匮乏,完全依靠高校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企业还应重视对内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在企业内部贯彻落实低碳物流管理理念,重视对低碳物流的宣传,将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物流企业经营工作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要做好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行动,从而营造出“人人谈绿色、人人行绿色”的工作氛围,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3.5 重视供应链信息化建设

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中,信息属于极度关键的内容。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的获取以及各大企业对信息的共享,与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翻阅大量行业新闻,会发现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中依旧存在企业之间信息无法共享、物流信息无法便捷传输等问题,导致物流企业在对信息展开判断决策时,极易发生误判、错判而影响物流效率,同样不利于物流企业的低碳化发展。所以,有必要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具体可从如下三点着手:第一,物流企业借助功能性软件辅助决策者进行量化分析。第二,物流企业内部尽快建成信息系统,保证企业内部资源达到合理优化的目的。第三,构建全国性或区域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企业能够在平台上发布与获取物流信息,促进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获取,提高共享效率。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开展各项物流活动和提升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例如,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借助于软硬件的解耦,有效地提升了物流行业的工程设计和运营效率,并且在不断的升级完善中,表现出了在物流领域的持续性发展力和业务灵活性。以EcoStruxure平台为例,施耐德电气上海智慧物流中心对这款软件予以启用,构建了自动化物流信息系统,技术人员只需要在人机界面对PLC进行编程,故障排除能力就提升了4倍,并且交付质量和库存精准性均提升至99.9%以上,工作效率整体提升了30%。通过智能化、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实施,进而逐步达成减碳目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足“双碳”目标审视物流行业的发展,会发现绿色物流必定是今后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抓手。物流企业要想全面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定要把握好低碳物流与绿色发展的契机,响应国家号召和遵循“双碳”的相关政策,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创新低碳物流技术、提高对低碳物流的认识以及加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等途径,为绿色物流发展带来法律、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保障,助力物流企业实现“双碳”目标。

猜你喜欢

双碳物流绿色
“双碳”目标背景下碳排放治理路径研究
绿色低碳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决战“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