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学教师轮岗制度的发展与建议

2022-02-23李维骏杜玲莉

幸福家庭 2022年16期
关键词:轮岗群体交流

■文/李维骏 杜玲莉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从过去追求普及教育逐渐转变为追求优质教育和公平教育。为回应社会广泛关切、贯彻公平教育理念、均衡教育资源,国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教师轮岗制度。教师轮岗制度很好地促进“双减”政策落地,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二元结构的教育差异,提高教育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扩大视野、提升自身能力提供了机会。

然而,多年的实际轮岗交流运行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在相对落后的乡村地区,存在薪资待遇不匹配、职业前景不明朗等问题,阻碍了教师轮岗制度的顺利推行。

一、中小学教师轮岗制度的发展历程

自提出建立教师轮岗制度至今,该制度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其发展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初步提出阶段

我国教师轮岗制度从提出至今已有26年之久。1995年,我国中小学教师总数增长至899.8万人,虽能够基本满足全国对教师的数量需求,但教师群体分布地区不协调的问题较为突出。1996年,国家明确提出了要“改革教师选任制度,积极进行教师定期交流”的要求,在满足了对教师数量需求的基础上,将重心放到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上,由此教师轮岗制度逐渐展开。在此阶段,教师轮岗制度尚未得到发展,其对我国教育水平提高的作用也相当有限。

(二)逐步推行阶段

在教师轮岗制度提出之后的10余年里,我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执行。2005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加大了对落后地区的教育资金扶助之外,提出要加强教师群体的合理配置,试行巡回授课等措施。2010年和2013年也相继发布了多项文件逐步推进教师轮岗制度在各地区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教师轮岗的普及率。教师轮岗制度也进入全面推行阶段。此阶段的教师轮岗制度已经逐步在全国各地普及,相较于提出阶段,教师轮岗的范围得到了较大的拓展,但其具体的落实工作并不成熟。

(三)深入实施阶段

在教师轮岗制度具有较广推行面之后,2018年国家提出要实行教师“县管校聘”的管理机制,推动城市高质量教师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并完善教师的待遇提高保障机制,使教师轮岗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

以北京市为例,在2021~ 2022年,全市范围内符合轮岗条件的在岗教师中,有近40%都参与了轮岗交流。北京市区内的中小学师资分配进一步均衡化,且跨区交流轮岗机制已有雏形。

北京市从2021年的2个试点区到2022年的6个试点区,再发展到如今全市范围内“梯次推进”,深入贯彻了教师轮岗制度,目前已经实现了满足学校、教师双方实际需求的双赢局面。在此基础上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记录了教师群体的年龄、职称等信息,以便于开展更为精确的轮岗交流,拓宽了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影响范围。

在教师轮岗制度的深入推进阶段,国家逐渐完善了轮岗制度,但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轮岗制度的不足之处也日渐凸显。

二、教师轮岗的病症

(一)教师对轮岗制度的模糊认知

我国推行教师轮岗已有20余年,但仍然存在宣传力度不大、普及度不高的问题。有学者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轮岗交流调查问卷中抽取了河南省开封、洛阳等8个地级市的80名教师,针对教师群体对轮岗交流制度的了解程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名教师对轮岗制度“非常了解”,而一半以上的教师则“不是很了解”或“不了解”。

可见仍有部分地区的教师轮岗制度未能深入宣传到教师群体。如果教师对轮岗制度没有清晰的认知与把握,没有对轮岗制度建立完整且系统的认知,必定会对制度产生顾虑,这并不利于教师轮岗交流。

(二)教师轮岗意愿不高

南京市在2000年作为全国首个试点区试行教师轮岗制度,此后各地区也陆续开始推行,直至2014年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该轮岗试点以骨干校长、教师为交流重点,意在建立更为完备的城乡教育系统及校长交流轮岗制度。积极促进城乡优质师资交流,并进一步扩大教师交流覆盖面,合理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有助于普遍提高乡村地区师资水平,从而达到城乡教育均衡并进的效果。轮岗政策要求在同一学校任教9年及以上,除因孕期、患病等特殊情况不宜轮岗的教师及经批准后可延后轮岗的教师外,其余教师必须参与轮岗。由此看来,对于教龄达到一定年限的老师来说,轮岗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一项义务。

轮岗制度本身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有专家在题为“教师轮岗制度的伦理反思”的课题中对“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意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研的1965名轮岗教师中,有1258名教师正面回答,只有352名教师主动申请轮岗,占有效回答人数的27.98%,而剩余的72.02%,即近1000名教师均为非自愿参与轮岗,可见教师轮岗意愿之低。

(三)教师轮岗配套措施不完善

教师轮岗制度虽然以立法的形式被确立了下来,但是并未对教师轮岗的具体方案作出规定,例如教师轮岗范围、轮岗年龄、轮岗待遇等。由此便容易产生各地区间的制度差异,并且会模糊教师群体的认知。

以四川省为例,要求在同一学校工作6年或9年的教师轮岗到其他学校。轮岗主体究竟是工作6年的教师还是工作9年的教师没有明确,此外也没有明确轮岗教师的待遇问题。2013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探索县管校用管理模式,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力争每年教师交流数量达到辖区内教师总量10%左右。”虽然对整体轮岗率作了一个大的规划,但是教师轮岗的细则仍然是由各地级市或各校制定。对于同一地方不同区域的教师来说,两地轮岗政策如果不一致,容易使教师产生顾虑,也难免会增加教师轮岗制度的不确定性。

三、教师轮岗的病因

(一)缺乏对政策的理解

教师对政策没有系统性的理解,在面对违背个人意愿的安排时,往往容易产生抗拒情绪。但是这种抗拒又会被职称、晋升等潜在的羁绊所抑制,出于职业生涯考虑,普通教师只能选择服从安排。从乡村学校的角度来看,自然希望能轮换一批优质的城市教师,而对于城市教师而言,要交流到乡村学校,倘若没有制度认同、缺乏主动性,就会出现“人在心不在”的状态。

总之,如果没有做好制度宣传工作、没有深化制度执行者对制度本身的理解,教师群体就很难对轮岗制度产生认同感,学校也难以有效调动教师群体的 积极性。

(二)个人利益的考量

多数情况下,轮岗交流意味着长期异地就业,这对轮岗教师群体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对于城市教师群体,轮岗到相对落后的乡村地区,不仅仅意味着他们要舍弃城市优质资源,也会牺牲部分个人时间乃至于家庭责任,可以说是舍小家为大家。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乡村的交通、住宿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便,由此教师的日常食宿也成了一大问题。

与此同时,轮岗教师的薪资待遇方面如果没有切实的保障,在教师牺牲了个人利益的情况下,没有给予其相应的经济补助,难免会影响轮岗的效果。只有保障好轮岗教师的基本利益,满足教师合理收入需求,才有可能提高其轮岗的积极性。

由此可知,在轮岗教师收入有保障的条件下,其参与轮岗的意愿会得到提升。而没有合理、完备、公正的教师轮岗保障措施的情况下,教师的轮岗意愿很难得到提升,进而会影响制度的整体运行。

四、对提升教师轮岗意愿的建议

(一)加大对教师轮岗制度的宣传力度

学校应该注意转变宣传方式,强化对教师群体的文化熏陶,扩宽教师思想格局,激发教师轮岗内部动力。校长带头参与轮岗,积极引导影响教师群体的信念、价值观,促进教师群体乃至学校整体形成家国情怀;通过政策分析带动教师轮岗,组织关于轮岗的意义、前景等专题讲座或邀请已参加过轮岗的教师举行分享会,并广泛收集教师群体的意见,提高政策合理性。

(二)细化完善教师轮岗的各项保障政策

在国家统一的政策框架下,各地区应该细化轮岗教师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在轮岗教师的薪资待遇方面,轮岗教师长期异地就业,舍小家为大家,在个人发展和家庭照顾方面都会做出很大的牺牲,无论在福利待遇还是个人发展上都应该向轮岗教师倾斜。此外,可以推出一系列轮岗教师慰问活动,让教师群体深切体会到轮岗制度的人文关怀,以此提高轮岗教师的积极性。

(三)试行微型轮岗,促进城乡校际交流

为缓解教师群体的焦虑,学校可以增强城乡学校间互动,提高教师对轮岗学校的适应度,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建立起良好校际友谊。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微型”轮岗交流,让轮岗教师群体提前感受轮岗学校的文化、教学氛围,提前适应轮岗学校的环境,与轮岗学校教师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以此来缓解轮岗教师对“异地”的排斥心理。

我国教师轮岗制度尚未成熟,且推行阻力大、效果不理想。而关于教育公平呼声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如此之高的关注度下,相关政策制定者应当充分考虑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尤其要考虑教师轮岗制度本身不足及轮岗主体意愿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方案,以顺利推进我国教师轮岗制度。教育是国之大计,只有做好教师轮岗工作,补足乡村教育短板,才能促进教育公平。

猜你喜欢

轮岗群体交流
公立医院“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分析与完善
常态化教师轮岗谨防“过客”心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乡村教师轮岗交流缘何如此难?
医患关系改善新途径:科主任轮岗制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