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

2022-02-23李中秀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3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幼儿教育生活化

李中秀

摘要:幼兒美术教学的开展,对幼儿身心发展有很大帮助,在幼儿美术教育方面有很多的教学模式,其中生活化的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它能够提高幼儿对于美术课的兴趣,帮助幼儿完成美术的学习。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学;生活化

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和身体各项机能的发展,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通过美术教学特别教育规律的影响,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如教师发挥出该科目教学的最大作用,会对幼儿开阔眼界、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拓展思维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意义

1.让幼儿对生活的理解更加容易

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美术元素,是需要人们观察。因此,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只要让幼儿多观察,多思考,就能够得到很多实用的资源,这样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发现力和创造力。因此,幼儿美术教育一定要在生活中进行。他们虽然对于生活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但是他们非常熟悉生活中的人和事物,这样以他们比较熟悉的人和事物作为教学的材料,更容易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也更容易理解相关的内容,同时也能够让幼儿更加热爱生活,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不足之处。

2.让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

动手能力也是幼儿阶段要培养的目标,美术教育也要注重对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这个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很强,如果能抓住他们的兴趣,并且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以后的生活还是很有好处的。那么美术教育生活化怎么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呢?生活中的物品随手可见,一些东西使用过后就失去了价值,这个时候可以让幼儿收集一些平时不用的纸箱子,并且把这些纸箱子都带到学校。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根据幼儿的兴趣制作不一样的动物。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恐龙,那么就拿纸箱子做恐龙;还有的喜欢南瓜,做成南瓜后,再给这些东西都涂上相应的颜色。这就是在生活中进行了美术教育,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所以美术教育生活化对幼儿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能帮助他们发展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二、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1.营造充满艺术氛围的室内环境

教师可在不同的节日活动中,带领幼儿们选择不同色彩和物品来营造具有节日色彩和意义的环境氛围,以此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端午节活动中,教师可指导幼儿采取粽叶来对班级墙壁上的壁画进行装裱,通过粽叶和涂画的方式包出具有个性的特色粽子,并以橄榄绿作为教室的主题背景色彩,营造充满文化艺术氛围的环境,以此提高幼儿们对传统节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还可在元旦的庆祝活动中,师生共同布置活动室,有的幼儿制作灯笼,有的幼儿制作由纸杯和纸盘等构成的花样装饰,有的幼儿通过描绘吉祥物贴纸来美化灯笼,这不但能够锻炼幼儿们的个人创新能力,还能够在团结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团队的力量,营造出属于集体的浓厚节日气氛,同时在无形中提高幼儿们的美术绘画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2.利用实物环境引导幼儿感受质感和色彩

教师应明白幼儿们不能够只通过影视作品和课本描绘来感受世界和认知世界,而要通过接触实际的真实物质来感受、观察和触摸,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色彩的区别和质地的软硬,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去不断认识未知的色彩。例如,色彩分冷色、暖色、中性色,黄色、红色、橙色属于暖色,蓝色、绿色属于冷色,而常见的黑色、白色、紫色则属于中性色。教师要对幼儿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幼儿通过寻找园内的冷暖色彩来加深记忆,同时也可以让他们通过亲手接触木头来知晓材质的软硬,让幼儿观察木炭和火焰,明白红色或黑色意味着危险,让幼儿观察冰块和金属的质地差异,并与木材进行对比,从而让幼儿具备对色彩冷暖的初步感知和鉴别能力,以此提升幼儿的整体认知水平,促使教育与生活充分融合。

3.立足本地特色,发挥地域风格

艺术作品的地域特色通常较为强烈和鲜明,艺术家们的灵感来源通常来自于个人的所处地域的景物和形象,因此不同地域出生的艺术家其创作的艺术作品中的地域色彩和个人情感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地域间的文化艺术差异因此形成,所以艺术教育应当是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我们要培养的应当是充满鲜明个性的个体,而不是流水线上的产物。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幼儿的绘画内容通常也以周围熟悉和常见环境中的事物为主,因此,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土自然地域特征和优势,最大化地贴近幼儿实际生活,将美术教育根植于生活沃土,引导幼儿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去汲取本土特色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例如,江南地区的幼儿普遍都会受到江南风情特色的熏染,教师便可以引导幼儿一起欣赏吴冠中先生的江南水墨画,再引导他们用笔、墨、宣纸进行自主创作。构建这种具有本土特色的美术活动,可以让幼儿们在美术活动中积极探索、自主互动,使其对本地文化和特色有了更深的认知和了解,同时有助于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潜能,促使他们在画作中融入强烈的个人地域风格和色彩。

4.培养兴趣,树立价值观

幼儿的思维比较抽象,且表达能力有限,所以绘画的方式成为了重要的表现形式。对于作品,他们更注重内心想法的表达,而不是追求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和家长都要重视对孩子绘画兴趣的培养,不要扼杀幼儿的天性,强迫幼儿学习专业的技能,否则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在进行风景描绘时,小小将天空画成了绿色,教师看到了就告诉小小天空应该是蓝色的,让小小重新画。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小小对美术产生排斥心理,甚至会不喜欢美术老师。回到家后给妈妈说,妈妈也认为小小应该将天空画成蓝色。但是小小认为绿色的天空很漂亮,她最喜欢的就是绿色,但是现在她不喜欢绿色了,看到自己绿色的衣服全部都扔了出去。基于这种现象,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喜好,不能用要求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尊重幼儿的表达方式,即使不符合常理,也要慢慢引导,而不是直接否决,否则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是教学模式的一次革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该模式的应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让我国的幼儿教育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殷红霞.幼儿美术领域生活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176.

[2]江丽亚.幼儿美术教学生活化模式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05):121-122.

[3]卢永平.基于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09(10):17-19.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幼儿教育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