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2-02-23王彬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3期
关键词: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王彬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兴趣,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调动学生多感官学习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作用,信息技术的使用也有助于传统课堂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转型,因此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就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价值以及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

一、引言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得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接收到更多丰富,新鲜的信息,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同时也对学校教学提出了新的希冀。另一方面,学校不断更新的硬件设备也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供了条件,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是21世纪教育现代必须完成的任务。

二、教学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教学时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只是的掌握、素养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才能适应今天的信息化社会,所以教学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推进课程改革,这是时代发展教学的必然要求。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书声情并茂、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训练水平。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它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它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形于一体,图形清晰、动态感强、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传输质量高、交互性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信息技术,形象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资料,视频,扩展教学中的通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情感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三)、信息技术能节约时间与空间,提高传授与训练速度,提高教学效率与效益水平

在讲述三角形面积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时,由平时的教具难体现,而利用多媒体可见将完全相同的两个不同颜色的三角形经过翻转,移动,组合,构成一个与其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问题就迎刃而解,是学生便于理解,锻炼了其观察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与传统的教学理念之间还催在一个缓冲过程,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有还有不受误区。在此,我针对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首先,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辅助工具,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但不呢个忽略学生的主体性,觉不能由过去的“人灌”改为现在的“电灌”。如果信息技术的演示代替另外学生的主动思考,那学生的收获是不多的。

其次、教师板书逐渐被多媒体代替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时常见的现象,但也带来了有系列的负面效应。我发现很多学生不记比笔记,问起原因,大部分的回答的是“来不及”,因为屏幕变化非常快,不少学生记了笔记就耽误了听课,其效果事与愿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和粉笔,仍有一些地方时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

因此,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最重要的不是知识在信息载体的体现,而是信息载体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是引导及各种能力、意识的培养。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主动认识、积极学习、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在教学中灵活、合理的运用。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一)教学中使用过多的多媒体展示,教学中心发生偏移。

部分教师认为在新课改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教学中万能的技术,课上从头至尾使用多媒体,忽视常规媒体的作用,某些公开课上,一些教师纯粹以多媒体代替黑板与挂图和实验。

(二)使用多媒体课件,易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追求多媒体效果,过多地使用声音、图片、动画来展示教学内容,结果弄巧成拙,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既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消化的时间,也无法实现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

(三)弱化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的主动性。

过多依赖信息技术技术,会使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信息技术活动的开展,高中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非常显著,学生学习效率明显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知识点的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并且信息技术带进课堂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与习惯,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教师需要集思广益、创新教学方式,積极开展专题教学,探索有效教学策略,进而才能够真正的提升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伟伟,王栋,闫向东. 学社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探析. 现代化教学. 2008(05)

[2] 肖勇,连春雨,朱祥和.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电脑校园. 2010(05)

[3] 雷霖,代传龙,王厚军.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算机工程. 2007(04)

[4] 窦丽华,肖杨. 信息技术现状的信息优化策略. 计算机工程. 2007(12)

[5] 罗飞,魏开平,万润泽. 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 电子测量技术. 2007(04)

[6] 吴晓渊.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 2002(04)

[7] 习友宝,古军. 信息技术的常见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 2002(S3)

猜你喜欢

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