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稻田大学风陵文库藏粤剧班本八种叙录

2022-02-23林杰祥

粤海风 2022年1期
关键词:班本粤剧

林杰祥

摘要:早稻田大学图书馆风陵文库藏有粤剧班本八种,分别为《金水桥》《逼女捡柴》《张松献西川图》《桑园试妻》《庄子试妻》《董氏设鬼》《新卖高底屣》《走马荐贤》,多为稀见之本。其刊行时间当在清道光至同治年间,据此可以窥见粤剧早期剧本之一斑。

关键词:早稻田大学 风陵文库 泽田瑞穗 粤剧 班本

早稻田大学中央图书馆风陵文库(按:编号为“文库19”),为该校教授泽田瑞穗(1912—2002)先生之旧藏。泽田瑞穗先生是著名的中国文学、宗教学、民俗学研究学者。1977年,他以《宝卷研究》(『宝巻の研究』)获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天理大学、早稻田大学文学部,于1982年退休,其旧藏于1989年赠予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该馆编有《风陵文库目录》,卷首有诗“大河东转风陵渡,移命旧时书室名”,“风陵渡”可能与泽田瑞穗的生平经历有关,他号“风陵道人”,有书室名“风陵书屋”,故文库称“风陵文库”。

该文库共收书8400余种,收藏颇为广泛,经史子集等中国传统书籍皆有,置于该校中央图书馆地下二层,其中古籍和民俗资料被列为贵重书籍,原本保存于该校中央图书馆四樓,大量资料已在该馆“古典籍综合数据库”公布高清电子版。泽田瑞穗在1940—1946年曾在中国购得大量汉籍,其中戏曲、小说、宝卷、俗曲等犹多,共计有1500余种,为其藏书一大特色。

泽田瑞穗在中国购买的俗文学文献中,有广东戏剧班本与说唱曲本凡80余种,包含粤剧班本、河调、木鱼书、南音、龙舟歌等类别。因《风陵文库目录》编纂者对此类文献的分类不甚了解,故皆归入“木鱼书”,实指“广东戏曲说唱”。或因此之故,其中所存粤剧班本尚未引起广泛关注。该文库藏有粤剧班本八种,周丹杰《粤剧早期剧目著录与研究》曾作著录[1],今尚未有学者作详细论述,笔者考察这批粤剧剧本,试述如下:

一、金水桥

此为木刻本,一册三叶,检索号:“F0400·Z0648(2)”,十一行,行二十字,白口无鱼尾。封面署“班本金水桥”,卷首署“金水桥”,下标“□柱堂梓”,版心署“金水桥”,卷末署“金水桥终”。按:《风陵文库目录》归入“木鱼书”,此称“班本”,当为粤剧剧本。此盖为翻刻本,卷首“□柱堂梓”,剜去一字,将原刊刻单位隐去。

此“□柱堂”当为“丹柱堂”。该书与下述各书属同一来源,印刷、版式等极为接近,下文《秋莲捡柴》《张松献西川图》《桑园试妻》《董氏设鬼》等书,可与之作比较,检索号皆为“F0400·Z0648”,再用二级编号作区分,各书皆署“丹柱堂”,可知原为丹柱堂刊,后被其他书坊借板或仿刻重印,因而隐去原书坊名。

剧演皇帝刘玉往金水桥与皇兄相会之事。刘玉本为第四皇子,因北方作乱,父皇带两个皇兄出征,败北,父皇带伤而回,不久病逝,二位皇兄皆被擒。三皇兄烧香祷告,被母后算计,推落金水桥,称他已死,并命刘玉掌朝纲。刘玉心中哀恸亲人去世,又惧母后歹毒,凡事谨小慎微,处事困难。一日心中愁闷,带侍者前往金水桥吊唁三皇兄。最后在城墙上听到三皇兄声音,知他未亡,而是被囚禁于城墙之上,不准外出,二人在城墙上互道衷情,却未能见面。

该剧与今传演之《金水桥》情节大不相同,京剧、汉剧、淮剧等所演《金水桥》中驸马秦怀玉奉旨西征,将其子秦英锁在府中,秦英与同伴偷溜出去,到金水桥畔钓鱼,适遇詹太师鸣锣开道,双方发生争执,詹太师被秦英失手打死。西宫詹妃为父申冤,告至唐王面前。唐王怒判立斩秦英。银屏公主无奈绑子上殿,后说动唐王,赦秦英挂帅出征,将功补过。此《金水桥》剧传演颇广,又有折子戏《绑子上殿》。

相比而言,刘玉故事并无史实依据,盖为新编演之地方剧。剧中有“慢板”“二簧板”“快唱”“慢唱”等,唱词多“三三四”句式,并无太多粤语方言词掺入,可能是移植自“二簧”曲本,而尚未作过多改编。

二、逼女捡柴

此为丹柱堂刊木刻本,一册四叶,检索号:“F0400·Z0648(7)”,十二行,行二十二字,白口无鱼尾。封面署“班本秋莲捡柴”,卷首署“逼女捡柴”,下标“丹柱堂发客(刻)”,版心署“逼女捡柴”,卷末署“捡柴尾”。按:《风陵文库目录》归入“木鱼书”,此称“班本”,当为粤剧剧本。

剧述秋莲捡柴故事。江绍娶贾氏为继室。江与前妻有女儿秋莲,性情刁蛮,不敬贾氏,贾氏有意刁难她。一日,贾氏让秋莲出门捡芦柴,秋莲以自己是闺门女子,不便外出为由拒之,继母不许,打而迫之。她最终屈服,与乳母一同出外捡柴。因不惯辛苦,在郊外悲切啼哭。恰逢公子李花(字春发)路过,向乳母询问情由后,怜之,赠银钱三两,希望秋莲免遭辛苦。李花又问秋莲家中情况,秋莲感其义气,又询问李花的家庭情况,最后问及李花是否有家室,李花羞愧离去。

《秋莲捡柴》故事为《春秋配》之一折。《春秋配》为京剧经典剧目,豫剧、汉剧、越剧、湘剧等皆曾编演,颇为盛行。该剧与目前所见《春秋配》之情节大体相同,李花(字春发),他本多作李春发(不称李花),他路过郊外,是送友人张雁行归家,为其他情节作铺垫,而此本径言李春发,未提友人,似乎该出只作折子戏演出,而不涉及其他部分的演出。

三、张松献西川图

此为丹柱堂刊木刻本,存上卷,一册四叶,检索号:“F0400·Z0648(8)”,十二行,行二十三字,白口无鱼尾。封面署“班本张松献地理图”,卷首署“张松献西川图”,下标“丹柱堂发客(刻)”,版心署“张松献西川 卷上”。按:《风陵文库目录》归入“木鱼书”,此称“班本”,当为粤剧剧本。

剧述三国时,张松(字永年)自幼习地理知识与文韬武略,在西蜀刘璋处为别驾,奉刘璋之命,带西川图往曹操处,欲与他联合以图汉中。不料曹操心高气傲,责刘璋数年不进贡,又嘲讽张松身短貌丑,张松不服,失言冲撞曹操。此后,曹操属下杨修接待张松,与之攀谈,方知张松见识卓绝、能力超拔,复荐于曹,曹亦不甚重视。一日,曹操校场阅兵,张松列席,张对曹之言行不满,反讥讽曹操用兵亦有狼狈败退之时,曹怒而赶之。张松投曹无门,又耻无功而返,故准备转投刘备。上卷至此终。

故事源自《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该剧又名《西川图》《张松献地图》,情节与此大致相同。据《三国演义》,该剧下卷之情节叙张松欲转投刘备,诸葛亮探知张松过境,遣关羽、赵云往迎,礼遇有加。张松感恩图报,乃献西川地图与刘备,备由是尽知西川地理与虚实。

剧中有“扫板”“慢板”“中折”等板腔调式,概据其他板腔地方戏改编而成。

四、桑园试妻

此为丹柱堂刊木刻本,一册三叶,存上卷,检索号:“F0400·Z0648(9)”十二行,行二十字,白口无鱼尾。封面署“班本桑园试妻”,卷首署“桑园试妻”,下标“丹柱堂”,版心署“桑园试妻”,卷末署“桑园试妻上”,封底亦题“桑园试妻”。按:《风陵文库目录》归入“木鱼书”,此称“班本”,当为粤剧剧本。

剧演秋胡戏妻故事。秋胡(剧中或作“秋湖”)在楚国任光禄大夫,二十余年未归家,蒙楚王恩准假期,归家奉母。家中老母与妻子罗夫,靠采桑、养蚕、纺织为生。秋胡行至家宅附近,路过桑园,见妇人采桑,身影疑似妻子。秋胡不表明身份,假装是秋胡的至交,接近妻子,用甜言蜜语考验妻子的贞节。妻子皆不从。秋胡又拿出黃金一锭,欲求片刻之欢会,以此试探妻子。上卷至此终。

刘向《列女传》中有“鲁秋节妇”,葛洪《西京杂记》亦有秋胡戏妻事,可见“秋胡戏妻”的故事来源甚早。古乐府有《秋胡行》,唐有变文《秋胡》,元代有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该故事在各地方剧中多有编演。

据以往故事情节,“戏妻”说一般有两种情景,一云秋胡不知桑妇为妻子,见其美貌而戏之;一云秋胡见桑妇似妻,久别心疑,欲“调戏”而探其贞洁。故事发展,一般是调戏未成,妻子归家。此后秋胡归家,妻子见二十年守节苦等的丈夫,竟是调戏良家妇女的浪子,心中惨然,又加羞愧,跳河自尽。所以“秋胡妻”成为“烈女”。此后在流传编演过程中,观者不忍睹秋胡妻自尽,故增加了秋胡向妻子说明情由,又向妻子赔罪的情节,最后二人言归于好。此《桑园试妻》,明言是“试探”,而非调戏,故事安排,属秋胡有意试探,因缺下卷,故结局尚不可知。

五、庄子试妻

此为丹柱堂刊木刻本,二册,分上下卷,检索号:“F0400·Z0648(10)”,十二行,行二十字,白口无鱼尾。封面署“班本庄子试妻”,卷首署“庄子试妻”,下标“丹柱堂”,版心署“庄子试妻”,卷末署“庄子试妻”,封底亦题“庄子试妻”。按:《风陵文库目录》归入“木鱼书”,此称“班本”,当为粤剧剧本。

庄子路过游家,主人去世,遗孀称坟土干后可改嫁,庄子助其搧坟。庄子回家后愁眉不展,与妻子谈及此事,故意问妻子,而妻子信誓旦旦,称若庄周去世,一定守节,绝不败坏门风。庄子有意试探真假,故念仙咒交代好后事,让妻子将自己停殡百花庄百日,方可入土。妻子田氏信以为真,为庄子办理后事。期间,庄子让自己的蝴蝶化为美男子梁氏,自称庄子门生,上门吊唁,并引诱田氏。田氏果然心动,有意与梁氏成双,并在庄子未满百日时,在灵堂设洞房花烛。梁借口自己腹痛,需人脑泡酒方可治愈,田氏爱慕心切,想取庄子脑泡酒,故去往庄子尸体处。打开棺盖时,庄子苏醒,查明真相,责田氏不守妇道,田氏羞愧自尽。

故事源自《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小说情节与此颇为接近,唯男子“梁氏”作“楚王孙”,庄子幻化出楚王孙主仆二人,勾引妻子田氏,田氏被责备时,故作狡辩,庄子随意变出二人,田氏自知理亏,羞愧而死。

明代有传奇《蝴蝶梦》,今存多种版本,谢弘仪作《蝴蝶梦》,凡四十四出,有崇祯间拄笏斋刊本,《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曾影印出版。陈一球有《蝴蝶梦》,又名《蝴蝶记》,三十二出,今存光绪间钞本。清严铸有《蝴蝶梦》,十二出,有清钞本。三本之剧情皆与《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类同。《缀白裘》曾收乾隆间昆班常演之《叹骷》《扇坟》《毁扇》《病幻》《吊孝》《说亲》《回话》《做亲》《劈棺》九出。清代以来,该剧是昆曲、汉剧、粤剧等常演剧目,清末民初在苏沪一带颇为盛行,各茶楼常有演出。该剧是粤剧传统剧目,《粤剧大辞典》有著录,剧名《蝴蝶梦》,又名《庄子试妻》[2],其情节与此本较为接近。1913年香港黎民伟等人拍摄《庄子试妻》电影,是香港人最早自行编演的电影之一,该电影取材自戏曲剧本,可见该剧在清末民国时期演出颇盛。

六、董氏设鬼

此为丹柱堂刊木刻本,一册,残存三叶,检索号:“F0400·Z0648(12)”,十行,行二十字,白口无鱼尾。封面署“新本董氏设鬼”,卷首署“董氏设鬼”,下标“丹柱堂板”,版心署“设鬼”。按:《风陵文库目录》归入“木鱼书”,书中有“唱”有“白”,多粤语方言,当为粤剧剧本。

剧述算命先生精通推测,敲竹板上街算命,能算生死吉凶。有少妇因丈夫出外,独守空闺,见算命先生路过,欲问丈夫归期。算命先生据少妇生辰八字,推算她命犯猴星,又有螣蛇、九头鬼相犯,近日与丈夫分开,需要消灾才能解除,所以吩咐她买鸭蛋、鸡、鹅、猪肝、猪肺等。该剧不全,不知结局。

“设鬼”,意为“宴鬼”“祭鬼”,是广东祭祀习俗,借以消灾解难。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六“神语”载:“诸县寻常有病,则以酒食置竹箕上,当门巷而祭,曰‘设鬼’,亦曰‘抛撒’。”[3] 光绪版《广州府志》、李调元《南越笔记》沿袭其说。道光版《广东通志》亦称“病少服药,好事巫祀,名曰‘设鬼’。”[4] 该剧所演即少妇董氏“设鬼”消灾之事。

剧中未标腔调与版式,唯有“引”“唱”“白”等,多有粤方言,如“呢阵”(最近)、“体见”(看到)、“乜惹”(什么)、“佢”(他)等。

七、新卖高底屣

此为丹柱堂刊木刻本,一册二叶,检索号:“F0400·Z0648(14)”,十一行,行二十二字,白口无鱼尾。封面署“亚奀哥卖高底屣”,卷首署“新卖高底屣”,下标“丹柱堂板”,版心署“新卖高底屣”。按:《风陵文库目录》归入“木鱼书”,书中多粤语方言,当为粤剧剧本。

剧演亚奀哥做高底屣,挑担子走街串巷售卖,当日无生意,又饥渴劳累,故高声叫卖。恰见大姐在门首,上前推销高底屣,称高底屣不论男女老少皆可穿,不论天气阴晴雨雪,路况多难都合适。但是大姐并无心要买,见亚奀哥卖力宣传,天花乱坠,故意用语言讥讽,亚奀哥也与之力争,最终吵闹收场。

“高底屣”,又称“高底”,即高底鞋。“高底”指鞋之厚木底。田艺蘅《留青日札·屣靸鞋》称:“高底鞋,即古之重台履也。”[5] 李斗《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载:“女鞋以香樟木为高底,在外为外高底,有杏叶、莲子、荷花诸式,在里者为里高底,谓之道士冠。”[6] 亚奀哥制作售卖者当为此类。该剧通过“卖高底屣”,展现行业习俗、生活百态,又寄托“哀民生之多艰”。剧中未标腔调与板式,亦未标“引”“唱”“白”等,盖无“唱”,仅有念白。剧中多有粤方言,如“唔得”(不行)、“帮衬”(光顾)、“俾过你睇”(拿给你看)、“佢”(他)等。除此本外,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有该书富桂堂刊本,二本行款相同,内文稍异,为不同刻本。

八、走马荐贤

此为木刻本,一册,分上下卷,检索号:“F0400·Z0742”,十行,行二十字,白口无鱼尾。封面署“新刻原本无讹 三别徐庶走马荐贤”,又“凌云阁存板”。上卷卷首署“走马荐贤上卷”,又“□桂堂发客”,版心署“走马荐贤上”;下卷卷首署“走马荐贤下卷”,又“双桂堂发客”,版心署“走马荐贤下”。

剧述徐庶因杀人,背井离乡二十余年,后转投刘备麾下,助刘备击退曹兵夺取樊城一带。曹操设计,借徐庶母家书,骗徐庶入曹营。徐庶只能辞别刘备,去曹营“救母”。刘备无法挽留,设宴送别。徐庶临行前,感刘备知遇之恩,将卧龙、凤雏二贤才推荐给刘备,以辅助他成大业。

前七剧编号相同,可见属同一批次,又多为丹柱堂所刊,基本可以确定是粵剧剧本,而该剧之归属颇难确考。《风陵文库目录》归入“木鱼书”,说明此剧当属广东曲本,剧中有“生”“小生”“末”“丑”“净”诸角,又标“唱”“白”,当为戏曲剧本。

考其书坊,封面镌“凌云阁存板”,上卷首页镌有“□桂堂”,下卷首页为“双桂堂”,既镌“双桂堂”,复有“凌云阁”。按常理推断,该书原由双桂堂刊,后由“凌云阁”重印,因有意隐去原“双桂堂”之名,所以上卷剜去一字,作“□桂堂”。凌云阁确实曾刊粤剧剧本。粤剧班本《苏东坡访友》(辩才释妖)二卷(复旦图书馆藏,检索号:929303),封面署“凌云阁板”,为该书坊所刊。

再考其剧名,一般认为《走马荐贤》是粤剧传统剧目,相同剧情,在其他剧种常名《荐诸葛》《走马荐诸葛》《徐庶荐葛》《别徐庶》《送徐庶》等,作《走马荐贤》者,一般著录为粤剧或桂剧剧目。《粤剧剧目通检》《粤剧传统剧目汇编》等曾作著录。不少研究论著引用时亦称该剧为粤剧剧目,如《豫剧传统剧目汇释》“荐诸葛”条称“粤剧有《走马荐贤》”[7]。陈翔华《诸葛亮形象史研究》(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朱一玄、刘毓忱编《三国演义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等书皆有称引。

综上,该剧当是粤剧剧本,而剧中未见粤语,角色、情节方面亦颇为齐备,又为重印,故该剧本可能是移植,甚至袭用其他地方剧本,作为粤剧演出之底本。

结 语

风陵文库所藏戏曲、小说、说唱等俗文学文献,主要是民国年间泽田瑞穗先生本人或委托朋友、书坊购自中国。其中粤剧剧本八种,除《庄子试妻》《新卖高底屣》二种有相同剧目或剧本可查外,其余多是未见著录的稀见粤剧剧本。其刊行时间当在清道光至同治年间。粤剧剧本多移植自其他戏曲之底本,以京剧(或皮黄剧)、汉剧等尤多,而粤剧在晚清迅速发展成熟,许多剧本都融入了粤语方言,同治以降,这种现象已较为普遍。此批剧本,《董氏设鬼》《新卖高底屣》二种融入了较多的粤语方言,所演故事,亦充满“广州本地风情”,其他六种大多移植改编自经典剧目,尚未完全被“粤语化”。由此亦可窥见,粤剧在道光至同治年间正处于上升期,直接用粤语演唱本地故事,颇为成熟,一部分本地剧目被刊刻出来。而不少剧本是改编自其他剧种,甚至直接袭用其剧本,这类剧本在此一时期仍未体现出“粤语化”,而是结合实际演出,据广府方言、广府音乐、广府口味逐渐调整,在剧本中未体现过多变化,也可窥见粤剧剧本发展之一斑。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注释:

[1] 周丹杰:《粤剧剧目著录与研究》,中山大学2018年博士论文,第124页。

[2]《粤剧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粤剧大辞典》,广州:广州出版社,2008年版,第159页。

[3]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16—217页。

[4] 阮元修纂:《广东通志》卷九十三“舆地略十一”,道光二年(1822)刊本。

[5] 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明万历刊本。

[6] 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九,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95页。

[7] 王艺生:《豫剧传统剧目汇释》,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11—112页。

猜你喜欢

班本粤剧
现存清代粤剧剧本初探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The light of Cantonese Opera粤剧传唱洒暖阳
利用园本研修提升教师班本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如何开展幼儿园班本课程
中职班主任班本课程领导力的实践研究
如何传承粤剧表演的精髓及促进表演时代性探讨
班本理念下小学生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探索
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粤传统 粤传承 粤剧戏服手艺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