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学数学课堂问题的预设和生成
2022-02-23姜瑞平
姜瑞平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高效的课堂,不能在运用以前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这已经不足以满足学生的更好发展。要创新各种各样丰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浓的兴趣。课堂问题的预设和生成是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有了预设,教师在教案中体现了预设,但是没有生成,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启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总结。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做好问题的预设和生成作出以下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问题;预设和生成
在以前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讲解的都是教案内的内容,在课堂上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创新,整节课堂教师都是在进行讲解,而学生就是被动的学习,这样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阻碍,同时学生也很难在课堂上产生兴趣,大大制约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适合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抛弃以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从而使学生提升各个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观察,善于利用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1深入教材,精心预设
在小学教学中,预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1] 。它是一结教学课堂前的设计,在教学前,教师要深入研究书本的内容,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的过程,和课程中的安排进行预设,同时教师要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预设,精心的设置出开放性的合理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思考,进一步的解决问题。
2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对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和答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层不变的[2] 。教师要经常搜寻课外的知识,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知识延伸。因此在预设问题时,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开发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可能会回答的方向,找到更加丰富的资源。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上册《乘与除》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导入,植树节快到了,你们有什么计划吗?在课堂之前教师要搜寻关于植树节的一些知识,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提供更多信息,使他们的知识内涵变得更加丰富。
3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
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预设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模式,教学的生成是变化多端的[3]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上课模式完全是按照教案中的预设一层不变的进行授课,因此在这样的课堂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倾听,没有达到有效的生成,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动脑思考的机会,有沟通交流的机会,并且还有很多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的生成。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结合教学知识点,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小学数学课堂问题的效率,同时提升学生的成绩,还能让他们的自主能力得到很好地提升。例如:在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导入小兔子去购物,通过图片观察在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会根据问题回答出不同的答案,这样既可以复习学习的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对教学产生更大的兴趣。
4在课堂上善于捕捉时机,合理的生成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随时观察到每一名学生的,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要随时保证学生认真专注于课堂,不断地运用新鲜的教学方法[4] 。在课堂中,如果学生对问题理解的不够清楚,或者是有什么疑问和不同的观点时,要及时地抓住机会,把握生成,同时教师要及时的思考这个问题或观点是不是有效的,把有效观点生成课程资源。同时教师要关心和爱护每一名学生,及时对回答问题并有自己独立见解的学生进行赞扬,让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要注重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课堂的氛围变得轻松自在,还可以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很好地提升。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預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二者缺一不可。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精心的预设和有效地生成,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教学中可以不断地思考,养成很好地思维模式,同时能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教师要不断地观察,善于捕捉时机,合理的生成课程资源,让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变得更高。
参考文献:
[1] 孟繁玲. 如何做好小学数学课堂问题的预设和生成[J]. 魅力中国, 2018, 000(026):158.
[2] 罗盛茂. 怎样做好小学数学课堂问题的预设和生成[J].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5):1.
[3] 左旭东. 论如何处理好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J]. 东西南北:教育, 2016(11):00145-00145.
[4] 叶冬梅.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精心预设与驾驭生成”[J]. 读与写(上,下旬), 2018, 015(01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