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问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2017-02-07仓春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课堂问题原则小学数学

仓春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之一,然而,看似信手拈来的有效提问则需要必要的策略,以保证学生思维和教学目标的双效融合。本文就以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为例,浅谈课堂问题提出的艺术,为高效课堂的建立提供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课堂问题;小学数学;原则;策略

课堂提问一般来源于教师,或结合教学目标,或结合学生生成,适时利用问题对课堂的进程、学生的思维进行点拨,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问题的选择与使用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可见,问题的有效提出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根据课前的有效预设和课堂的动态生成进行融合,激发学生在深层思考中掌握知识、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课堂实践,建立有效提问的艺术

提问是否有效需要课堂实践来检验。教与学之间的默契配合,不仅需要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还要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生活经验、情感和思维特点,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地磨合,从而提炼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提问的艺术策略。

1. 难易适中,激发学生思考

问题的提出要难度适中。过于简单,学生直接给出答案,便失去了深层探索的兴趣;过于困难会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不能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丧失了分析探索的信心。教师一定要把握问题的难度,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遵循目标递进性原则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发现和方法总结。

例如,在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时,为了达到不同的目标,教师可以从“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6种不同层次的要求建立问题,以使学生对直线概念有一个全面具体的了解。

问题展示:①什么是直线?②请画出一条直线,尝试说说画直线的步骤?③两点之间可以画一条直线?④生活中有哪些是直线?⑤不用尺子能画出一条直线吗?⑥同学们画的直线中,哪些是直线?哪些是曲线?

六种方式引发了学生思考层次的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能结合教学目标、学情和课堂实际情况灵活抛出,由简入繁地将学生带进一个分析、思考的过程。

2. 预留空间,以问题促进学生探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探究是数学的生命。传授式、问答式的问题只是加强了学生对相关概念、定义、定理的记忆,学生的内心的真实活动缺乏一定的展示,难免会造成思维上的不足或误区,探究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问题的建立要遵循个性开放的原则,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建立开放性的问题,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在学生进行积极探索分析之后进行反思总结,以掌握更为全面细致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时,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外观、特征和概念进行了透彻的学习之后,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性,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更深的认识,教师就可以利用开放性的问题,以合作探究小组的形式让大家进行思考、实践、对比、演绎和归纳。

问题展示:下面大家动手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总结一下自己搭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都觉得这个问题难度不大,积极制作材料进行搭建。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搭建的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学生先制作一个长方形再对角拉一拉;有的学生选择了4根对边相等的小棒。在学生众多的操作中,有成功也有失败,相互表达、对比和改进,最终得出了几种较为理想的答案。

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动手操作具体有内容,给予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很大,对平行四边形中四个边的特点、特征有了实践性的了解,完善和修复了学生原有的数学思维。

3. 来源生活,拉近学生距离

个性的张扬需要在熟悉的基础上。过于理论化、抽象化的问题往往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陌生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高酷冷,而感受不到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温情。问题的建立要“大气”,就是要具有明确性、现实性、挑战性,教师要能够结合教学任务,针对其中的重点、难点,在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与生活相接轨,利用生活情境来创建问题,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实用,对数学学习有个正确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平均数应用题”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游泳,利用每个学生游泳的生活经验来建立问题。

问题:①大家喜欢游泳吗?②在游泳时为了安全我们会怎么做?③分析游泳场所提供的游泳池剖面图,从中可以得到什么?④最深处1.6米,最浅处1.2米,平均1.4米,其中这个1.4米是怎么得来的?

一提到游泳,大家都很兴奋;一提到安全,大家都会选择在浅水区。为了知道游泳池中的具体情况,学生在游泳前对游泳池的剖面图特别关注,其中的数据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主动对平均数进行学习。

生活化的问题,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衔接起来毫无违和感。只要教师认真地观察学生生活,就能从中找出与数学学习的衔接点,使学生在重温生活乐趣的同时,对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

4. 循循善诱,尊重学生个性

小学生的心智、思维没有一定的逻辑性、连续性,还不能有条理、清晰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教师要能够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进行诱导,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发展区。在问题的提出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递进的方式对学生思维进行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突破和提高。

例如,在学习“借位减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不能只看学生的计算结果,也不能直接将自己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诱导,以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思维上逐步总结出更科学、便捷的方法。

问题:15减去9等于几?你是怎么算的?

部分学生答案展示:

学生:15减去9等于6,因为10-9=1,1+5=6;

学生:15减去9等于6,因为15-5=10,10-4=6;

学生:15减去9等于6,因为15-1-1-1-1-1-1-1-1-1=6;

学生:15减去9等于6,因为15-10=5,5+1=6;

……

学生列出了很多种不同的算法,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计算方法,然后利用小组对比、组组对比的方法进行相互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倾听对方的解题思路,在对比、反思中发现更新、更快的解决方法,这不仅增强了学生思维的转换,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领悟到思维的广阔性。

二、归纳反思,概括艺术提问的注意事项

课堂问题的提出看似随意,但并不是盲目的;问题的提出要达到预期目的,而不是随课逐流。问题在提出时除了要讲究方式、方法外,还要总结自己所提问题的经验教训,在以后提问时多加注意。

1. 语言表达不清,问题太过复杂,致使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偏差。

2. 教师问题的设置往往是为了推进各个教学环节的进展,故在设计时都会有个预期答案,只希望得到自己认为的恰当范围内的答案,对于意外生成却拒之门外。其实,学生的意外生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隐藏着不可预约的精彩。

3. 自问自答。教师往往缺乏一定的耐心,学生还没有对问题进行理解、调动,就已经自己作答了,这无疑阻止了学生思维的发挥,使课堂教学的针对性降低。

总之,在课堂上的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做到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创建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劲动力,从而达到“粗中有细”“重点突出”“逐一解决”的良好课堂效果,才能在数学课堂上“长袖善舞”,建立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课堂问题原则小学数学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议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探讨课堂中问题的有效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的选择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